讀︱《追風箏的人》——顛覆你所知道的阿富汗和穆斯林

讀︱《追風箏的人》——顛覆你所知道的阿富汗和穆斯林

《追風箏的人》

該書是是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發表於2003年,隨即以最快速度突襲至世界各地暢銷小說排行榜榜首。

書中故事包含了阿富汗、伊斯蘭、穆斯林、塔利班等與當前國際恐怖活動密切相關的若干熱詞,是我看過的繼《穆斯林的葬禮》之後,第二本客觀真實反映穆斯林日常生活狀況的文學作品。

網絡上有人認為本書是閱讀過的最好作品,沒有之一。對此評價,深有同感。

讀︱《追風箏的人》——顛覆你所知道的阿富汗和穆斯林

該書大的時代背景是20世紀60年代到21世紀初的阿富汗。

早期的阿富汗是君主制,國家寧靜富裕祥和,一片田園風光和貴族生活。

為了爭奪石油控制權,美蘇開始在阿富汗培植代表勢力,用木偶戲方式鬥爭。

1969年蘇聯放棄這種間接方式,直接從臺後走向臺前,悍然入侵,戰亂開始。美國培植利用阿富汗國內反對派勢力與蘇聯對抗,導致國家內部內鬥不已,人們大量逃離家園。80年代蘇聯撤軍後,留下的親蘇勢力不久被親美勢力塔利班所推翻。

塔利班是極端宗教分子,對美對蘇都不聽話,美國只好再次制裁塔利班和培養新勢力。塔利班用“9·11”等恐怖襲擊回報美國栽培。被逼到牆角的美國只好以反恐名義把塔利班再次推翻,扶植親美新勢力。

至今阿富汗依然戰火紛飛,各種國際勢力干預國內政局,塔利班倒而不滅,其他勢力立而不堅,沒有任何一個派別能統治這個國家,帶來人們和平安寧。

讀︱《追風箏的人》——顛覆你所知道的阿富汗和穆斯林

書中對阿富汗和穆斯林的描寫,顛覆了我對他們的原有認識。

原來,阿富汗曾經也是寧靜富饒祥和的國土,是每個旅行者值得嚮往的地方,不是天生打打殺殺、黃沙漫天、難民遍地的窮亂之地;

原來,穆斯林是愛好和平、嚴格自律、文化積澱很深的種族,是和佛教、基督教徒一樣有親情、友情、愛情情義,有父女、兄弟、朋友交往的普通人,不是塔利班這樣恐怖嗜血、滅絕人性、民粹至上的暴徒。

作品的稀缺性,在於它是目前唯一能夠展現阿富汗過去與現在普通民眾的真實生活、真實想法和塔利班的真實嘴臉、真實暴行的作品,是世界上愛好和平和關心阿富汗、關心穆斯林的人瞭解這個地域、這個群體的可信可靠窗口。

讀︱《追風箏的人》——顛覆你所知道的阿富汗和穆斯林

《追風箏的人》電影海報

作品好在三個方面:

一是稀缺,填補了世人對阿富汗與穆斯林真實生活場景瞭解的空白。

從上世紀後期到現在,戰亂的阿富汗和被妖魔化的穆斯林,在世界舞臺一直受人矚目,佔據負面電視新聞和恐怖活動的主要部分。

但是,他們也是一群無法發聲、沒有發聲、發不了聲的弱勢群體。

除了暴力恐怖、戰亂、石油、難民、黃沙、血腥之外,他們還有什麼?他們的真實生活是什麼?他們的文化和價值觀是什麼?他們是追求真善美還是天生的暴力恐怖?等等問題,讓世界愛好和平的人疑惑不解。

從這本書,能感受到一個美麗、富饒、寧靜的阿富汗,是如何在蘇聯入侵之下變為內鬥、分裂、苦難的阿富汗,再在塔利班統治下變為暴力、無序、混亂的阿富汗,到現在又變為戰爭、恐怖、血腥的阿富汗的過程。

從這本書,能感受到擁有大量石油或天然財富的小國,是如何被大國利益爭奪所擺佈,那種只搶奪破壞、不建設維護,導致國無寧日、家不像家的悲哀無助;

從這本書,能感受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若沒有強大的團結一致的核心力量,將被世界各種利益勢力所擺佈,身不由己、苦不堪言的那種無奈苦痛。

二是普適,挖掘展現的人性內涵超越了種族界限。

弗洛伊德說,人有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自私與動物性,超我是良心與道德,自我在本我和超我的主導下左右搖擺。

一方面,本我要求自我滿足動物性要求,無法無天、肆意妄為;另一方面,超我要求自我展現道德良心,克己奉公、溫良恭儉讓。本我和超我的爭奪拉扯,讓自我兩頭受氣、痛苦不堪,甚至帶來人格分裂。

書中主角阿米爾就是這樣一個被本我和超我所左右,導致人格分裂、無比痛苦的人。

少年時,膽小、虛榮、好強的本我意識,讓他肆意愚弄戲耍僕人哈桑,嘲諷逗騙、見死不救、栽贓陷害、冷漠歧視等;而敏感、公平、道義的超我意識,讓他在良心中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深自責,導致心理和精神分裂。

這種超我帶來的壓力和精神分裂伴隨他一生,直到為救出哈桑的兒子而被阿塞夫所擊倒時,他的超我才得到滿足,精神才徹底釋放和解脫。

阿米爾的這種內心分裂和複合過程,是人類普遍規律,不分種族、不分地域,任何人身上、任何人的童年和成年都會有不同程度體現。相信每個讀者都能得到共鳴,都有似曾相識和感同身受的體會。

這就是本書的心理按摩作用,也是本書的偉大可貴之處。

三是優美,文字翻譯直白簡練有功底。

本書的翻譯水平,是我所讀到的所有外國名著中最好的,沒有之一。

全書文字流暢、優美,文句簡短、精煉,文意直白、自然,沒有倒裝句、沒有生僻詞、沒有長句、沒有邏輯混亂,根本就不像一本外文翻譯著作。比著名翻譯家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要好讀得多,比一般的國內作家作品都要精煉樸實。也許作者本身寫得很好,但我想更多的是譯者李繼宏的文學功底和翻譯水平、認真程度讓我們得到一本佳作。

總體上看,除了哈桑被欺負、索拉博被欺負的少數環節有些不太適宜少年兒童外,全書完全可以作為經典作品推薦給小朋友閱讀。

讓他們感受孩子們之間的友誼,感受孩子們之間的爭吵、誤會、惡作劇,感受人的心理變化與現實表現的關係,感受各種或溫馨或美麗或可怕或悲傷的場景,感受文字的美感和文風的自然樸實。

讀︱《追風箏的人》——顛覆你所知道的阿富汗和穆斯林

卡勒德▪胡塞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