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起诉今日头条系,索赔1元,暂停合作,你怎么看?

晃晃在线

腾讯这一波骚操作我也是看不太懂。

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腾讯就是在无理取闹,找借口要今日头条屈服。

按照腾讯方面的说法,索赔的理由是:

2018年5月以来,“今日头条”及“抖音”系列产品的实际运营者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其自有新闻媒体平台等渠道大量发布、传播贬损诋毁腾讯公司的言论、文章或视频。
5月30日,今日头条甚至通过故意修改标题、篡改文章来源的方式,在其自己控制运营的数亿级新闻媒体平台上大范围主动推送文章《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严重侵害了腾讯的公司声誉。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我们一条一条来看腾讯的索赔理由。

首先是第一段:

2018年5月以来,“今日头条”及“抖音”系列产品的实际运营者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其自有新闻媒体平台等渠道大量发布、传播贬损诋毁腾讯公司的言论、文章或视频。

大量发布、贬损诋毁……

这两个词用的着实让人感到震惊。

但是细思之下,却让人觉得不太对劲儿。

我们知道,自五月以来,今日头条和腾讯之间就进入了互怼模式,双方捍卫本方立场,并向对方予以攻击和批评。

从过去发生过的类似事件来看,这本是正常观点交锋,怎么就变成了今日头条单方面的贬损诋毁,而腾讯还要诉诸法庭?

那我倒是要问了,腾讯究竟有无屏蔽过西瓜视频,难道自己心里没数?

我倒请腾讯来出面解释一下,这个所谓的“统一暂停直接播放”究竟是什么幺蛾子?

腾讯的起诉究竟有没有针对这篇文章,我不清楚。

但是所谓的“大量发布、贬损诋毁”实在是有上纲上线之嫌疑。

将正常的商业公关诉诸法庭,只能体现出腾讯方面的心虚。

我们再来看第二段话:

5月30日,今日头条甚至通过故意修改标题、篡改文章来源的方式,在其自己控制运营的数亿级新闻媒体平台上大范围主动推送文章《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严重侵害了腾讯的公司声誉。

这个事儿简单说来,就是今日头条在发布新华网的报道《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网游对少年儿童的戕害?》时,将标题改成了《新华社: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

改了标题的同时,把文章的来源改错了。

今日头条方面回应称:

5月30日15点40分,新华网发布稿件《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网游对少年儿童的戕害?》;17点21分,百度新闻弹窗,标题为《新华社: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17点53分,今日头条值班人员注意到这个新闻,跟推了与百度新闻一样的弹窗内容。

我针对的不是那篇文章,而是针对你今日头条。

但是腾讯这操作真是太小题大做了。

结合腾讯第一段中“大量发布、贬损诋毁”这样的春秋笔法,腾讯之所以起诉今日头条,其根本目的是要今日头条折腰,在今日头条身为后起之秀正在全面赶超腾讯的时候,让今日头条在舆论口径服输。

面对蒸蒸日上的今日头条,腾讯不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服务来予以对抗,而是通过这种口舌之争来进行弹压,无论起诉的最终结果如何,最终丧失体面的不是今日头条,而是腾讯自己啊。


吴清缘老师

这事是碰瓷,是封杀的借口。事情的缘由是这这样的,在儿童节前夕,也就是5月30日,新华网发表评论,题目是《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网游对少年儿童的戕害?》,内容概要是说,极易沉溺其中的网游严重戕害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也酿成了无数家庭悲剧,加强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给少年儿童带来一个纯净的网络文化空间势在必行。对此,各部委文件一道又一道,媒体的批评一篇又一篇,但腾讯等大游戏厂商对此似乎无动于衷,几乎没有任何改正动作,儿童节前夕新华网再次要问,还需要多少道文件,腾讯们才肯稍加收敛。

其实,这事本来是新华网批评腾讯,说游戏戕害少年儿童,现在腾讯大张旗鼓,甚至一天索赔,似乎是在转移视线,让大家忘记事情本来是新华网在批评腾讯,这和今日头条无关。

这两年,今日头条发展势头很猛,不仅收入暴涨,而且产品线布局快速完善,用户群体极速增长,尤其是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成为现象级的互联网创新产品,吸引了巨量用户,很多人甚至不惜熬夜在抖音上看视频,腾讯觉得,年轻用户的大把时间都耗在了今日头条的产品上,这让十分注重用户的腾讯坐不住了,于是两家公司的碰撞就开始多了起来。



震长

在国内,今日头条的月活用户量应该有3亿户,日活用户量不下于1.5亿户(国内第一大综合资讯平台);抖音的月活用户量很快冲破2亿户,日活用户量1亿多户(国内第一大短视频社交平台)。腾讯这次同时起诉今日头条和抖音,基本上是摆明了剑指字节跳动旗下两大最为核心的产品。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在最新一期的《全球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就有提到今日头条和抖音。今日头条是个性化推荐的引领者,抖音是短视频社交的引领者。并且该报告还直接将今日头条、Snapchat和Instagram并列在一起,就平均每个用户每日使用时长进行了比较,而今日头条以高达77分钟左右的日均用户使用时长超过了Snapchat和Instagram。简言之,该报告对今日头条和抖音分别在全球互联网行业中所做出的创新给予了肯定。

我始终以为,腾讯作为一家市值达5000亿美金左右的互联网巨头,应该给国内其他的科技巨头做个好榜样,像华为那样成为行业中的标杆之一,对国内第二、三梯队中的友商一定要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从而共同推动互联网行业持续创新和发展,服务好国内甚至全球的用户。


我为科技狂

腾讯起诉索赔1元,这个是腾讯率先公开打起了公关战,并升级到诉讼层面。但是腾讯一直较为蛮横的封杀方式,确实引发了大多数人吐槽和质疑。今天,阿里巴巴公关委员会主席也公开力挺今日头条,称腾讯封杀抖音等今日头条系产品是“让人闭嘴”。具体理由如下:

腾讯表示,近期,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各种渠道诋毁腾讯公司,对腾讯公司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对此,腾讯公司即日起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正式起诉上述两家公司,索赔人民币1元,并要求两家公司在自有新闻媒体平台全量推送公开道歉。

对于今日头条与腾讯的这次战争,看来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市值高达5000亿美元的腾讯,似乎有些以大欺小了。

对于封杀抖音的说法,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则表示否认,他认为,“屏蔽一说不存在”。


科技公司价值

给大家捋一下时间线,大家就清楚了。

2、2018年3月24日,今日头条旗下抖音APP无法分享朋友圈。

3、2018年3月25日,腾讯称不是封杀,只是防刷屏限制。

6、2018年5月30日17:58,今日头条跟帖转发《新华社: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

7、2018年6月1日,腾讯诉今日头条不正当竞争,索赔1元并要求道歉。

所以对于腾讯这种有选择性的控告,有什么好说的呢?我选择继续吃瓜看戏。

我是无良HR,关注我,最新的职场观点将不断为您推送。

无良HR

这是个莫名其妙送人头的操作,说实话,不知道腾讯的公关部门是怎么想的。

官方媒体批网络游戏公司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上举措不力,可以说是一个日常操作了,基本上每年我们都能看到类似文章,媒体上也经常爆出一些热点事件,就在去年人民日报、新华社连续发文批评《王者荣耀》,也曾经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时腾讯回应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在腾讯官方发布的《道阻且长,我们已启程》一文中,《王者荣耀》的制作人曾经说过

虽然目前我们的相关措施会牺牲一定的短期效益,但我们还是坚定要跨出这一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用户和社会的长期尊重——这是王者这款游戏,我们腾讯游戏,乃至整个游戏行业长期的追求。

但是时隔不到一年,对于这一次的新华网文章,腾讯却将其称之为“贬损诋毁”,难道腾讯认为自己在防青少年沉迷游戏问题上,已经做得完美无缺了吗?

实际上腾讯的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极为简陋,由于没有实时验证机制,随便找一个成年人的身份证就可以完美的绕过防沉迷系统,对于现在熟悉网络的孩子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约束作用,表态很积极,实际上却不去做,这是典型的光说不练假把式,新华网这一次严厉批评腾讯,正是因为腾讯嘴上积极,在实际举措上却敷衍了事,不得不说这是为了商业利益逃避企业社会责任的做法。

而腾讯这一次的起诉,显然认为新华网对腾讯的批评源于今日头条的“黑箱操作”,恕我直言,这也太不拿新华网当回事了,作为新华社主办的官方权威网站,批评腾讯不是一次两次了,难道之前的批评,都是竞争对手蓄意抹黑?


一笑风云过

最具杀伤力的是“暂停合作”,这是要今日头条不得不低头呀,是腾讯对今日头条发动的一次残酷的正规战争呀。

索赔1元是象征意味的,暂停合作,那可是天大的事。

“技术BUG、视频许可证?视频整顿”从而给了最雄辩的封杀理由,今日头条方这样的回应,我比较认同。

但想想,为什么腾讯要封杀今日头条?

1、在当下视频整顿的大环境之下,腾讯的审核管理一定更严。不然,大棒就打在它的身上。

人工审查,就一定会有偏好,同样的内容为什么我封杀你,而不封杀他。就因为你对我不友好,对我有威胁,这样的处理似乎是必然的。

2、今日头条背后真的有阿里巴巴投资的影子?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如果最新融资中,多次溯源,能追索到某基金是阿里的探子,而今日头条明知而为之,却也算对腾讯间接的宣战吧。

商战残酷,腾讯不可能对之视而不见,这也是创业公司、成长企业在国内互联网领域面对的站队之苦。

3、更重要的是今日头条在信息流,社交流服务中,势头猛健,这些动了腾讯的根本。

今日头条以技术突破为基点,创造出智能推送,且体验感强的信息分享及创作模式,广告收入蹭蹭直上,对腾讯形成极大的威胁。

从公司竞争角度而言,腾讯狙击也情有可原。

问题在于,腾讯不得不打着更加合理的理由,在于如果把今日头条视为单纯的第三方接口,这个借口能否那么站立得住?

今日头条敢正面迎战吗?

如果可以,一场从未有过的商业战争就正式开启了,如果打得好的话,更多的人将关注起今日头条,将更有利于今日头条确定霸主地位。

我本人是期望今日头条强硬回应,但更理性的声音告诉我,是不是今日头条的张一鸣会求见马化腾,消除这场战争,用获得投资的形式巩固他们的联盟关系。

但也不排除一种可能,今日头条将挂帅反腾讯联盟出征,正式进入BAT超巨型企业行业。


财经作家邱恒明

不久前,国外曾有媒体报道称,腾讯大规模、强力度地收购和投资创业型企业,将对创新带来伤害。因为,初创企业从设想到投资再到做成一定规模,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刚刚要见效,就被腾讯等收购了,创始人就失去了话语权。那么,谁还愿意去发明创造,谁还愿意去创新呢?没有创新,又怎么发展呢?

可是,如果不被收购,按照企业在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又怎么能跟腾讯等行业大佬们对抗呢?被收购,至少还能留个全尸。否则,就有可能被五马分尸。到头来,可能连初创期的投入都拿不回来。譬如摩拜,就是创始人走人的格局。

也正因为如此,出现了“腾讯没有梦想”的文章,认为腾讯已成为投资公司。

现在,腾讯又向今日头条和抖音发难了。虽然看起来很文明、很文雅,只要赔偿1元钱,可是,一元钱的背后,是多么深的“内涵”啊。要知道,今日头条和抖音,都是目前流量市场比较有竞争力的新兴力量。面对今日头条和抖音的迅速崛起,并不断地在流量方面创新高。于是,1元钱的官司就出来了。为什么要如此对待新兴企业、新兴公司呢?难道市场就不能多元化、不能全面发展,而只能是少数几个企业垄断和独占吗?要知道,多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才能让市场更公平、更有序,对消费者和创作者也更有利。不然,市场将会变成少数企业的天下,成为杀向消费者和创作者的杀器。

鉴于目前一些企业已经玩志了垄断游戏,建议有关方面应当尽快出台相关文件,规范市场行为,遏制垄断现象发生。否则,真的会对我国的创新创造带来极大伤害。


谭浩俊

这标志着腾讯在经历了产品时代,资本时代,率先进入了互联网文字狱时代。

大家今天看到的事情,是腾讯无理取闹,以大欺小,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宁愿被网友骂的风险也要告今日头条,难道腾讯内部的人脑子都被枪打了?以正常人的思维来看,怎么都不可能做这事儿,难道腾讯内部的人连正常人都不如?

当然不是。

如果我们仔细回顾腾讯的历史,以及腾讯今天的阶段,我们就会理解腾讯今天做些事情的底层逻辑。

腾讯的大历史,经历了两个大阶段,一个是产品阶段,一个是投资阶段。

产品阶段又经历了两个小阶段,一个是生存阶段,一个是蚕食阶段。

生存阶段基本上是全天下都在做IM,腾讯根本没有统一天下,这时候的腾讯,形象颇为正面,但是也就是这时候,由于竞争的关系,基本上是一边自己创新,一边借鉴其他产品的优点的方法论就形成了——也就是说,被很多人诟病的抄袭,其实在这时候已经成型了,只不过那时候的腾讯并不引人注目,所以也没有人拿这个说事。

然而当腾讯开始统一IM市场时,经历血腥杀戮的互联网洗礼的腾讯会怎么想?靠着功劳簿吃老本?不是的,腾讯很清楚自己干掉的一个个对手的惨状,自然也会担心自己成为这样的惨状,所以那个时代的腾讯,用自己上个小时代最厉害的武器——抄,来试图让自己不死。

对了,在腾讯内部,是有一套抄的方法论的,而且分为三个不同阶段,这里就不详述了。

所以那个时代,人人出来了,就有朋友网,新浪微博出来了,就有腾讯微博,也就是这时候,腾讯被冠上了抄袭的名字——但大家注意,不是这时候腾讯开始抄的,而是这时候腾讯的抄袭才开始对整个互联网生态有影响,才有人提出的。

但是大家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了,不要以为腾讯爱抄,更不要以为腾讯只要不抄就浪子回头了,而应该看清深层的逻辑——

因为担心自己死亡,而用了自己最拿手的方式活下去。

这是核心,也是腾讯历史上一脉相承的逻辑。

然后到了刘炽平时代,或者叫投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腾讯通过资本投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降低了自己被替代的风险,同时缓和了腾讯和创业者的矛盾。

为什么成本更低?对于腾讯这样的公司,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时间,而内部抄一个产品,最快也要三个月,三个月之后,天下还是不是你的?

为什么效率更高?就算是腾讯,把产品做出来再继续运营,养用户,这中间的为失败而买单的总体都算上,效率远远不如投资这么高。

最关键的,在这个时代,腾讯的版图已经涉及中国互联网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这时候的腾讯,已经是互联网版的“日不落帝国”——太阳会落,但是泛腾讯的用户,在任何时候都会使用腾讯的产品。

这个时候腾讯的战略逻辑,是通过重投资轻产品的手段,占满用户的每一个互联网时间——顺便说一句,在这个指导思想下,《王者荣耀》这样让小孩子欲罢不能的游戏是必然的,就算没有王者荣耀,也会有别的游戏,因为这是腾讯整体思路的必然推论。(这不是我杜撰的,是我一次参加腾讯的讲座,内部人自己说的。)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似乎除了腾讯,其他两家并没有如此疯狂的占用用户时间,这大概与其他两家的商业模式有关。

当然,总体来看,这个时代的腾讯基本是光鲜的,如果说在上个时代,还有创业者骂腾讯狗日的腾讯,那么在这个时代,创业者考虑的事情已经是做个项目怎么卖给腾讯爸爸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腾讯是成功的,策略的改变,让创业者对自己的态度从骂娘到跪舔,也撕破了创业者的遮羞布:什么风骨,什么尊严,都是假的。都是利息之下的最优生存解。

这意味着,当我们再看到有人骂腾讯时,不要以为这人就是对的,就是干净的,他只是在自己的利益代表之下做了自己的工作而已。

套用《聊斋志异》里女鬼对狐狸精说的话就是:你说我不是人,你就是人么?

扯远了,我们继续说腾讯。

这个时代的腾讯,没有了生死问题,但是仍旧有生存问题,这个生存问题来的更麻烦——股价。

这件事情马化腾是看不透的,之前从他对外的表达,没有显露出他看的透的标志。

腾讯这里面的投资方面的运作,成功的让腾讯的股价一路上升,甚至成为了神话。

但是毕竟马化腾不是神,刘炽平也不是。

顺便说一句,刘炽平之前就职于高盛,所以为什么腾讯选择投资作为自己这些年的主轴,大家明白了吧?

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手段,让自己活下去,这个逻辑腾讯从来没变过。

不幸的是,腾讯的战略逻辑有点小问题,占用用户时间是有上限的,用户的总量是有上限的,而且当接近于这个上限时,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首先就是舆论,这次的舆论很有意思,不是创业者发起的,而是媒体,或者说,是腾讯的一部分用户——的父母。

其次是投资失灵,腾讯没想到的是,竟然还有自己买不了的公司,今日头条。

这严重到什么地步呢?这意味着腾讯原本已经快要达到上限的中国总用户时间占用,硬生生的被今日头条割掉了一块,而且这个还在继续割。

唯有腾讯。

不是因为头条做了什么事情,而是头条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股价出问题,用户总时长出问题,用户舆论出问题的腾讯来了一个雪上加霜。

这是致命的,不亚于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尽管英国当时啥也没有。

如果头条答应腾讯的投资,这还有解,问题是,头条不缺腾讯的这些钱,这就尴尬了。

对于腾讯来说,过去几年里,总结的投资方法论失效了,而如何再提升股价,已经成了方法论真空期,这是腾讯现在最大的尴尬。

还没说完,腾讯面临的第三个危机是最搞笑,也是最吊诡的,那就是产品能力的巨大削弱。

这时可能有人会笑话我,什么?整个互联网难道不是腾讯的产品能力最强么?

不好意思,那个时代是,现在,呵呵。

这事儿我说一说你就明白了,没有什么能力是直接就有的,都是需要锻炼的。以抄袭为主要方法论时代的腾讯,最大资源当然是产品层,但是尝到投资短平快甜头的腾讯呢?

最有出息的大概是腾讯视频,这几年自制,购买,已经爬到了第一。

问题是,这不是产品层面的能力,而是运营能力。

好,也就是说,腾讯现在深圳本部的产品能力,要么逐渐比不上其他地区的部门,要么已经被强大的运营能力所替代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

当然,这个所谓产品能力不如谁,是和过去的腾讯比的,不是和行业比。

到此,大家大概可以理解腾讯遇到头条,仿佛被捏到了蛋蛋一样鸡飞狗跳了吧。

这里再引入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腾讯对头条如此紧张?

除了其他公司的商业模式与头条冲突不大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其他公司在自己股价上升方面,暂时都找到了路径。

拿阿里来说,中国电商一定也会有天花板,但是阿里最擅长的就是预演未来,所以大家看到阿里国际化,阿里布局人工智能。

腾讯呢?由于自己产品的属性,自己的所有优势只要一出国门,就是劣势,社交的关系链导致腾讯的护城河异常坚固,但在海外,腾讯仍旧面临这个问题,只不过角色互换了:腾讯也打破不了其它现有的社交产品的护城河——这一点没攻破,再谈别的,无异于意淫。

最要命的,阿里在国内布局的另外一块腾讯严重缺失,那就是线下。

阿里今年在努力做线下新零售,这里面当然有不靠谱的地方,但想象力巨大,而且如果一旦有哪些地方有所突破,收益最多的当然是阿里。

所以静静想一想,腾讯的状况说的夸张一点,很不乐观,说的再夸张一些,除了钱,什么都没有。

然后说说腾讯告头条这事儿,理由是诋毁腾讯荣誉。

最近拿自家荣誉说事儿的,一共两家公司,一个是联想,一个是腾讯。

而这两家公司某种程度上,也惊奇的类似:在过去的歌舞升平中自我感觉良好,一朝之间才发现,自己已经被掏空了。

拿荣誉说事儿,往往证明这家公司的某种空虚。

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各自发生的场所,腾讯真是有意思,先是在自己的地盘里大搞“文字狱”,不允许一堆产品在自家的社交地盘里分享内容,然后愈演愈烈,竟然在自己地盘之外,通过法律要求别人禁声,最搞笑的,这内容还不是头条写的。

一家公司的底牌差到什么地步,才会出这样的招数?

当然,我们还必须承任,从法理上,腾讯有这个自由,而且一家科技公司,从产品打磨期,到资本运作期,或许未来会跨上法律收入期。

比如高通,每年靠法律赋予它的专利权利,都能获取很多钱。

但是腾讯这场官司,竟然不是因为专利,不是因为标准,而是因为荣誉。

法律赋予每个角色保护自己的权益,某些富可敌国者,却用它来发动文字狱。

这到底是资本的傲慢,还是回光返照?

不知道当年那个面对市场竞争,全公司上上下下积极努力提高自己的腾讯,是否还会回来?


沐雨纵横众神聊斋

源于今日头条的一次弹窗,5.30新华网值六一儿童节之际批评腾讯游戏对少年儿童产生了不良影响,而腾讯起诉头条的原因就是今日头条进行了弹窗扩大了宣传面。要求赔偿一元钱并且道歉。

然而腾讯方面则认为:2018年5月以来,“今日头条”及“抖音”系列产品通过其自有新闻媒体平台等渠道大量发布、传播贬损诋毁他们的言论、文章或视频。“

5月30日的新闻《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大范围主动推送文章更是严重侵害了腾讯的公司声誉。”首先构成不正当竞争,第二破坏了商业合作的信任基础。并向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两家争论日趋白热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于彼此都拥有数亿用户的互联网平台,能留住用户的那个,必定是能给用户真正带来价值的,正能量引导、符合人们需求的人性化平台。

更多科技互联网创业资讯,关注:新创业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