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也是我們鉗制 日本的關鍵

二戰,關於日本為什麼會偷襲珍珠港,令很多人費解。很多人可能認為日本人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實際上日本偷襲珍珠港並不是日本腦袋秀逗了,而是日本受限於自身的原因而必須做出的無奈之舉,假如我們今天依然能夠扼住日本的這個命脈,定叫他老老實實的。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二戰日本發動的一系列戰爭,就會發現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也是我們鉗制 日本的關鍵

二戰,日本發動的一系列戰爭,絕非日本臨時起意,而是日本早已經制定好的既定計劃。首先,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的東三省,為的就是掠奪東三省豐富的資源,並將其建成自己進一步侵略擴張的戰略基地,特別為了得到日本戰爭急需的石油資源。當時日本就在東三省展開了瘋狂的石油勘探,天佑中華,日本在當時一直沒有發現石油資源。假如日本在東北發現大慶油田的話,可謂如虎添翼,對中國來來說是一場災難,很有可能日本也不會那麼早偷襲珍珠港。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也是我們鉗制 日本的關鍵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而且在中國戰場的前期進展異常順利,這就進一步刺激了日本侵略擴張的慾望。日本陸軍和海軍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為北進進攻蘇聯和南下進攻東南亞而爭論不休,北進計劃是以陸軍向蘇聯西伯利亞發動攻勢,目標是進攻至貝加爾湖一帶。而南進計劃則是以海軍為主,奪取東南亞資源(特別是東南亞的石油資源)。隨後,在1939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了諾門坎戰役,結果是日軍被蘇軍痛打,日軍損失慘重,日本被迫將“北進”侵蘇的國策改為"南下"東南亞,奪取更大的戰爭資源(石油),以便日後吞併世界儲備後繼資源。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也是我們鉗制 日本的關鍵

1940年日軍開始進攻東南亞,不久之後法國和荷蘭在東南亞的殖民地的失陷,日本在南太平洋上的地位得到了加強,美國也逐步感到了日本的威脅,於是一邊在東南亞加強武裝力量,一邊通過禁用部分物資以此來警告日本,但日本對此至若惘然。更是在1941年6月25日到7月2日,日本決定集中精力南攻——爭取控制整個印度支那,這可觸犯了美國忍受的底線。7月28日,美國宣佈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凍結日本在美國內的所有財產,包括實行石油禁運,而英國和荷蘭也紛紛效仿。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也是我們鉗制 日本的關鍵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石油資源匱乏,在二戰期間其自己的石油產量只佔自己需求的7%,有80%要從美國進口。美國的石油禁用政策,對於日本的打擊是致命的,等於扼住了日本的生命線。日本豈能善罷甘休,為了石油、橡膠、鋼鐵等戰略資源,必須要侵佔美英的在東南亞的殖民,必然要與美國發生戰爭,美日戰爭一觸即發。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也是我們鉗制 日本的關鍵

日本本著先下手為強,企圖偷襲珍珠港,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並且通過局部戰爭的勝利,讓美國做出讓步,可以說美國的石油禁運政策直接導致了日本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發動了偷襲美國的珍珠港,重創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但並沒有達到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主力的目的。隨後,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日本雖然非常順利的佔領了東南亞,獲得寶貴的石油、鋼鐵等戰略資源,但他們想要運走可不容易,海運成為日本的致命弱點。當時,日本的油輪成為美國潛艇重點照顧對象,這直接導致日本能夠得的石油資源越來越少,甚至到了1945年日本已經進口不到一滴油。得不到海外的石油資源,從而導致大量的飛機和戰艦不能參戰,嚴重地削弱了日軍的戰鬥力。可以說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給日本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加快了日本在二戰中走向失敗的速度。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也是我們鉗制 日本的關鍵

綜上所述,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得到急需的石油等戰略資源。日本作為島國石油、鋼鐵等資源匱乏,急需進口,這是日本的命門所在,只要我們能夠控制日本的海上生命線,就能夠讓日本老老實實地俯首稱臣。這也是日本近年為什麼一直大力發展海上軍事力量的原因,特別是建造了“出雲號”準航母以及不斷加強的反潛能力,其心可誅。各位,你們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