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肌缺血

点击右上角关注“心血管健康讲堂”,更多心血管内容不再错过。

最近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心肌缺血?下面我就在这里给大家一一解答。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什么是心肌缺血

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当某种原因导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可将这种病分为4种类型:

1. 心绞痛型

心绞痛是心肌缺血最具代表性的类型,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可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

什么是心肌缺血

2.心肌梗死型

心肌梗死常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这种病急性期主要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疾病,总死亡率可达30%,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尤其是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缺少体力劳动者。

什么是心肌缺血

3.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长期缺血缺氧状态,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瘢痕形成,心肌间纤维组织增生,称为缺血性心肌病,亦称为心肌纤维化。其特点为心脏变得僵硬,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预后不佳,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主要是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严重心律失常。

什么是心肌缺血

4.猝死

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主要原因是心脏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患者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病变,因此预防心脏猝死的发生应从发病的根本原因上预防,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减少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减少冠心病的形成。有缺血现象时应长期用药,改善心肌缺血情况,防止病情恶化。

什么是心肌缺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