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茹云:若有诗书藏于心,何惧清苦病魔狂

白茹云:若有诗书藏于心,何惧清苦病魔狂

在我心中喜欢诗词的女子一定是那种长发飘飘,温婉的样子,“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但是,白茹云,她的气质可以说质朴得让你绝对不会将她与诗词联系在一起,但是她让我看到了那些看不见的内在的生命之美。

白茹云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是央视《经典咏流传》,她用带着鼻音的声音朗诵刘禹锡《陋室铭》的节选。恍惚间,记得在《中华好诗词》中也有她难以忘记的身影。

白茹云:若有诗书藏于心,何惧清苦病魔狂

她最初接触诗词,只是因为她的弟弟因脑瘤引发头痛时会捶打自己的头,下手狠到不顾一切头破血流,她发现给弟弟读诗,弟弟能安静下来,于是她在抚慰弟弟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古诗词最初的积累。后来独自赴省城治病的时候,在书摊上买了一本厚厚的古诗词鉴赏,一年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完成了第二次的知识储备,也浇灌和滋养了那段孤独的时光。

她是一个生活清苦的农民,但是因为有了诗词的陪伴,她的生活照进了充满希望的阳光,她活得诗意盎然,不抱怨,不哀叹,不沮丧,不惧生活中的惊涛骇浪苦难重重。就是如此普通的一个人,她站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让我们忽略了评委忽略了主持人,目光所及,只有她和中华诗词的魅力

诗词仿佛给了她第二次生命,是给予她新的动力的源泉,这份对诗词的热爱,已经融了血液和膏肓,并让她浑身散发着温暖的光辉,让病魔也被她内心的平淡所击退。她让我们知道在诗词面前,不分富贵贫贱,农村人和城市人,而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对诗词中描写的那些心情有深刻的认真,仿佛千百年前诗人的那种感觉和今天你我的感觉是一样的,这就是诗词的魅力,这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宝藏。

知道了她的经历,我不禁在暗想,如果我们身患绝症了,是否能像白茹云一样,不管生活如何的艰辛,她都能平静的笑着去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当康震老师哽咽着讲述,她如何从从村里坐蹦蹦车去乡里,再乘车去县里,从县里再到省里治病,一路颠簸,只为了省下24元钱时,我的眼泪也下来了,但她依然用平静的话语微笑的说,一切都过去了,是的,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也会好起来的,祝福你,白大姐!

白茹云:若有诗书藏于心,何惧清苦病魔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