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如何入门咖啡?

meng0130

见到有人问“咖啡该如何入门”,突然感觉心里被触动了一下:

为什么我们会提出这个问题呢

我现在身处美国。在美国,大体上是没有人问咖啡该如何入门的。很多家庭里,妈妈一早就会冲煮好一大壶咖啡供家人享用;隔壁阿姨也会做咖啡;街头早餐店也多有咖啡卖;周末常去的教堂里也有免费咖啡喝。小孩子闻着咖啡香长大,他们是不太可能会问“咖啡该如何入门”的。正如在中国没人会问“喝茶该如何入门”。

缺乏家庭传统和咖啡大环境是我们不懂咖啡的根本原因。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要多喝咖啡、多做咖啡。对于初学者,“喝”更加重要。我的意思是,与其一开始就购买各种咖啡器具在家里自己捣鼓如何做咖啡,不如每天去隔壁咖啡馆喝一杯滴漏咖啡,这样反而能更快建立对咖啡的正确认识,快速入门。

在美国,其实也不是人人都是咖啡专家,大多数人也只是平常而随意喝着咖啡而已;我没去过意大利,但我想情况应该差不多:专家是少数,大多数人只是喝得多而已。但这些普通的民众都很有自信:他们不曾怀疑自己喝的是假咖啡。所以我想,如果我们也能随意、轻松、长期地喝着咖啡,那么就算入门了吧。

下面具体谈谈步骤。

首先得了解一下咖啡的基本知识。

其实不用多,了解下面三个方面即可。

1. 能够区分纯咖啡(黑咖啡)和咖啡饮品。走进咖啡店,你会发现菜单上密密麻麻罗列着各种饮品:浓缩咖啡、美式咖啡、卡布奇诺……它们都是什么东西?都是咖啡吗?你不用懂所有饮品的构成,但有个基础知识是必须懂的,即什么是纯咖啡。一般咖啡店里只有两种咖啡是纯咖啡: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和滴漏咖啡。其他饮品都是在纯咖啡的基础上添加其他东西而制成的“咖啡饮品”,比如卡布奇诺是Espresso加奶,美式咖啡是Espresso加水。懂得这个区分很重要,懂得这个基础你才能明白——什么才是咖啡真正的味道。(以下“咖啡”一次便是指纯咖啡,而非咖啡饮品。)

2. 懂得一杯咖啡的大体由来:咖啡果实的采摘->咖啡豆处理(成为生豆)->烘焙->研磨(成为咖啡粉)->冲煮(萃取)->咖啡。一般咖啡店只负责研磨和冲煮两个步骤,所以会配备磨豆机和咖啡冲煮设备。

3. 咖啡成品(咖啡液)大体分两类:Espresso和滴漏咖啡。Espresso是使用Espresso咖啡机以9个大气压的压力迫使热水穿过咖啡粉而制成,味道极为浓郁,初学者未必接受得了;滴漏咖啡可使用手冲滤杯、滴漏咖啡机、爱乐压、虹吸壶、法压壶制作而成,味道没Espresso那么浓郁,黑咖啡可以从这开始喝起。

接下来就是要多喝咖啡

就我所见,大多书籍、教程、课程一上来就教人如何冲煮咖啡,而忘了首先让学员建立起对咖啡味道的正确认识,这有点像只教招式不教内功了。所以我在这里强调一下,想要真正入门咖啡,必须对咖啡味道建立一个正确的深刻的认识。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多喝黑咖啡,天天喝、长期喝,喝多了,就自然对咖啡味道记忆深刻了。

1. 喝咖啡多了,你才会建立起咖啡味道的“标准感受”,也就是知道一杯咖啡的味道正确与否。比如说你长期喝星巴克的滴漏咖啡(Brewed Coffee),你就会记住这种味道。有一天你在家使用法压壶和相同的咖啡豆尝试自己做咖啡,你就会发现,只要自己喝上一口,就能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是浓了?还是淡了?是水温不够,还是浸泡时间不够长?——你大体能知道改进的方向。如果不知道味道标准,做上多少次咖啡也没意义。

2. 如果你对多种咖啡都建立了深刻的味道记忆,那么你会自然而然提高了咖啡品鉴力。再比如说你长期喝星巴克的滴漏咖啡,某一天你喝到精品咖啡,那么你就能比别人产生更深刻的对比感受;又比如说你长期喝耶加雪啡单品咖啡,那么再去品鉴瑰夏,那么自然而然就能明白为什么瑰夏比耶加雪啡高级。如果你对大多数咖啡的味道都记忆尤深,张口就能说出特点和区别,你即便不是专家也离专家不远了。

总之,咖啡味道的认识是靠喝出来的,喝得越多,记得越深。当然,前提是要喝符合一定标准的咖啡。

符合初学者的黑咖啡制作方法

制作咖啡需要两样东西:咖啡粉和冲煮器具。如果你选择咖啡豆,那么还得购买一个磨豆机。

1.先说冲煮器具。

初学者选择咖啡冲煮器具,我觉得关键在于两点要求:一是简单,二是出品稳定。其次嘛,最好能便宜点。

最符合以上要求的器具莫过于——法压壶。只要放入咖啡粉,加热水泡个4分钟,便可以喝到真正的黑咖啡,还有比这更容易的事吗?


2. 其次是美式滴漏咖啡机。大多数美式滴漏咖啡机操作是非常简单的,只需放入咖啡粉和水,便可以一键冲煮。有的型号还配有磨豆机,磨豆和冲煮都可以实现全自动。是初学者的好选择。


2.再说咖啡粉/豆的购买。

我们应该买咖啡豆还是咖啡粉?老手肯定是说豆。但对于新手而言,买豆的话会不知道该如何研磨——我也曾是新手,被研磨问题折磨过。所以我觉得,与其止步于研磨,不如以简单快捷的方法喝上真正的咖啡再说。毕竟“喝上真咖啡”才是第一要务,精益求精的事情日后再说。所以我建议买咖啡粉,或者买咖啡豆的同时让商家研磨好。

老咖会说,咖啡粉难以保持咖啡风味,过不了两三天天就会风味全无。我倒觉得亲身感受咖啡风味流失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况且,只要每次购买4-5天的粉量,加上密封保存,那么这期间的体验就会不错。

最后谈点中国特色。现在淘宝上卖咖啡豆/粉的商家很多,部分商家烘焙质量是不过关的,购买需谨慎。新手还没建立起咖啡味道的正确认识,不易分辨某个商家豆子的好坏,所以一开始最好还是购买有品牌的商业咖啡粉,其次是有声誉的当地咖啡店的豆/粉。等自己的品鉴能力上来了,再享受网购的便利。

入门之后

如果你能掌握以上知识,并且也喝了一年半载的咖啡,我相信你已经入门了。入门之后该怎么玩?

1. 尝试一下喝Espresso。很多人,甚至很多美国人都认为Espresso是不能“take it black”的,必须加糖加奶或加水。但如果你想做好一杯Espresso,那么无论如何你得喝一下纯的Espresso的。来吧骚年!含一口Espresso在嘴里,让极为浓郁的咖啡铺满你的味蕾,再慢慢咽下去体验一下回味,你会打开一扇意式咖啡的大门。如果你喝多了,喜欢上了,你就可以购买一台家用Espresso机,在家做Espresso、卡布/拿铁……

2. 提高咖啡冲煮质量。你可能会购买电子秤、温度计、计时器等等科学器具用以提高你的咖啡质量,更可能折腾手冲壶和滤杯、塞风壶、爱乐压、摩卡壶等等其他器具,玩得不亦乐乎。

3. 开始咖啡旅行。去那些咖啡大国看看,去那些咖啡产地看看,体会当地咖啡文化,了解咖啡习俗的地区差异,你会知道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古巴人喝Espresso必须加糖,土耳其咖啡与Espresso不遑多让,美国还有牛仔咖啡……


研读点东西

很多人接触咖啡,都是从雀巢速溶开始,可是你会发现,越来越多人在你面前装X,告诉你速溶不算咖啡,“地下铁”、“90度”之类的店,卖的都只是“糖水咖啡”,甚至连星巴克的咖啡都是不上档次的低端咖啡!听到这样的话,你的第一反应是不爽,但是又不愿意请教,也不肯查资料从零学起。没事,三分钟,让你学会咖啡装逼技巧。


先说咖啡分类,先别管什么拿铁、卡布奇诺、蓝山、单品、虹吸、滴滤……稀奇古怪的词语太多,到了咖啡店看都看不懂,我们又不愿意在高级场合丧失逼格,只好看到别人点什么自己就点什么。别怕,你只要记住唯一法则:“点单品咖啡,不加糖不加奶,大口喝完。 ”喝完你还可以说一句:“嗯,口感很醇厚。”整个场面被你HOLD住。


好吧,我知道你求知若渴,不满足于肤浅表面,做笔记吧,以下全是硬货!


首先,我们可以笼统地把咖啡分成三个分类:意式浓缩(Espresso),美式咖啡(滴滤),手工咖啡(包括手冲、法压壶、爱乐压等)。


一、先说意式浓缩。

通常咖啡店都有一部意式机,用的是意式拼凑豆,“由高压冲过研磨成很细的咖啡粉冲出咖啡”,这就是所谓的意式浓缩(Espresso)。人们在咖啡馆喝到的拿铁、卡布奇诺、康宝兰、焦糖玛奇朵、摩卡咖啡等,都是在意式浓缩的基础上加上牛奶、奶油、巧克力制作而成的……网上有很多“一张图读懂咖啡”,感兴趣可以搜来看看。


二、再说说美式咖啡。

它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就是把一杯“意式浓缩”倒进大杯子,再加三倍的白开水,随意加糖加奶。第二种是用美式咖啡机制作出来的滴滤咖啡。——美式咖啡机和意式咖啡机的最大区别就是没有加压,机器自动煮好开水,自动注入咖啡粉,自动滴滤,稍等片刻就能享用一大壶咖啡。美式咖啡机有两大缺点,由于没有加压,所以无法做成浓缩咖啡,也就不能用来制作卡布奇诺、焦糖玛奇朵之类的花式咖啡;而且由于总在咖啡粉中心注水,导致部分咖啡粉会过度萃取,口感不均衡。所以,专业级咖啡爱好者很鄙视美式咖啡,称之为“洗袜子水”。即便如此,追求快捷的美国人还是很喜欢这种咖啡,几乎每个家庭和公司都会有一台这样的咖啡机,这就是标准的“美式咖啡”。


三、最后说说单品咖啡。

上面我们提到的意式浓缩和美式咖啡用的都是拼凑豆(相当于调和油),而单品咖啡则只用一种咖啡豆(相当于纯花生油、橄榄油、山茶油)。专业级咖啡爱好者为了品尝咖啡豆本身的酸苦味道,会选择单一的咖啡豆,手磨15克咖啡粉,在杯子上放一张滤纸,有技巧地用85摄氏度热水冲泡,这种咖啡就叫做“手冲”。(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片头里汪涵就是在做手冲咖啡。)当然,单品咖啡还可以用“法压壶”、“爱乐压”、“冰滴”,甚至“虹吸壶”等方式来制作。表面上看,单品咖啡的制作方法和泡茶的原理很相似,但是细节上有很多不同,包括咖啡粉剂量、磨豆工具、萃取时间,水温,甚至浇开水的角度等等……单品咖啡豆最常见的有曼特宁、耶加雪啡、哥伦比亚咖啡等等。喝的时候一般不加糖不加奶,以免破坏咖啡原本的味道。


最后说说为什么很多人会鄙视速溶咖啡。


只要你喝过现磨咖啡,就会发现从磨豆子开始到喝完咖啡的半个小时内,咖啡的浓香会一直霸道地占领房间的每个角落,久久不会散去。一个办公室煮咖啡,整层楼都会弥漫咖啡香。再拿豆浆举例子,如果把煮好的豆浆去渣,把豆浆烘干,剩下可以食用的“豆浆粉末”,加防腐工艺,包装起来,然后你买回家用白开水冲开来喝……你觉得这还是豆浆吗?何况,每个人喝咖啡加糖加奶的份量都不太一样,而三合一速溶早已经把比例调好,早就失去了个性。


关于咖啡的细节很多,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推荐一本书《咖啡品鉴大全》,从咖啡的认识到咖啡烘焙技术,以及正确的研磨与萃取方式,都有清楚详尽的解说。最后再提一个细节:摩卡咖啡和摩卡壶是两码事,前者是一种花式咖啡,要用意式咖啡机制作出意式浓缩才能调制而成;后者是一种咖啡壶,煮出来的只能说接近意式浓缩,但是远远不够。一般不建议新手购买摩卡壶,太难掌握火候,煮出来基本上就是中药。


咖啡初学者没必要去追求单品咖啡,因为你喝不出来,还不如偶尔去咖啡店喝一些花式咖啡,喝着玩就足够了。如果你已经开始上瘾,花1000元买一部带磨豆功能的美式咖啡机,喝到有一定品鉴能力了,再升级意式咖啡机。买意式咖啡机至少要选五六千以上的,不然压强不够,做不出好咖啡。


PS:任何咖啡,不加糖不加奶,都叫黑咖啡。包括速溶。


最后附上一张网上到处可见的图……


什么值得思考

新手如何入门咖啡?分

职业咖啡师、业余爱好者2种。

业余爱好者

入门

市面上有很多本咖啡知识的入门书,比如《世界咖啡地图》、《世界咖啡学》、《精品咖啡学》等等,都是系统了解咖啡知识不错的方法。

从咖啡豆的种植到制成一杯咖啡,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不同的书籍各有侧重,看一看目录,找一找自己感兴趣的侧重点。

实操

实际上,冲速溶咖啡就是一种最基础的咖啡冲煮操作。在速溶咖啡包装上,有2个贯穿所有咖啡冲煮的数据:水温和水量。

水温能影响咖啡萃取的产地;水量,用专业的说辞,就是水和咖啡粉的比例,简称水粉比

第二简单的,就是冲煮挂耳咖啡。俗称精品咖啡的旅行装,挂耳咖啡操作起来也十分简单。按照包装上的指示,再配一个手冲咖啡的打圈手势,挂耳咖啡就完成了。

挂耳咖啡的进阶版,手冲咖啡。这需要更多的技术,了解咖啡粉的研磨度、水温和水粉比。

手冲的器具有很多,例如法兰绒、虹压壶、聪明杯、爱乐压、法压壶等等,尝试过一般手冲壶,不妨试一试这一些手冲器具。

职业咖啡师

做职业咖啡师,必须接受职业的训练。有一门职业咖啡师必须了解课程——意式咖啡。如何萃取、融合、拉花都是意式咖啡的必修课。

要掌握这一些有2种方法:要么到连锁咖啡店,从兼职做起;要么参加咖啡职业培训课程。这两种方式都是最快捷、最专业的学习途径。至于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入行了就会知道啦。

无论是哪一种,多喝咖啡多比较就是硬道理。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嘿鸟咖啡圈

咖啡作为世界第二大期货(第一大期货是石油),是世界上除了淡水之外的第一大饮料,销量远高于可乐和茶叶,如此多的人都喝说明这是一个人人都爱的“神饮”。

如果你准备自己做一杯咖啡又不知从何入手,如果你想入手咖啡,可以参考下面王森学校老师的引导,教你新手入门术。

咖啡师在国外是类似于西点师的职业,对技术有相当的要求,就像我们能烘焙出一个糕点,却做不出西点大师的花样和味道。而同样一种食材,比如鸡蛋,炒着吃和煮着吃味道完全不同,这在咖啡上也一样,不同的器具和制作方法对会让味道完全不同。

作为一个新手技术是最大难题,如果选择和操作不当,很可能会做出世界上最难喝的苦水咖啡,会使你误解咖啡就是这个味道,这么难喝。所以新手选择器具应尽量选择技术含量低,又能体现咖啡豆原味的类型。

滤纸冲煮法是最简单的咖啡冲泡法,还是人数少的最佳冲泡法。滤纸为一次性使用,用后即弃,比较卫生,也容易清理。开水量可根据个人口感浓淡的喜好适当调整,冲泡咖啡的重点与布袋冲泡法类似,选择烘焙时间较长的咖啡豆磨成粉状,用五分钟的时间冲泡,咖啡里所含有的成份便会充分析出。

若喜欢喝味道稍淡的咖啡,咖啡豆份量可稍增加,但是颗粒需要磨得较大,并且冲泡的时间要缩短。滤纸须和过滤器搭配使用,过滤器通常是塑料制品、也有陶制品,不过若要注入的是沸水,应使用塑料制品为佳,较陶制不易导热。过滤器和滤纸可依照冲的咖啡份量,选用大小不同的型号。

滴漏器有两孔与三孔之分,在此使用三孔式。注入开水用的壶口最好是口尖细小,这种比较适用,可以使开水垂直地倒于咖啡粉上。

【冲泡的重点】

1.一人份的咖啡粉10 - 12g,开水约120ml。

2.喜欢清淡咖啡的人,粉量约每人/8g左右比较适宜。

3.喜欢浓苦味的人,粉量可在一人12g左右,充分蒸煮后再慢慢的开始注入。

4.注开水用的壶将水注入杯中7-8分满的量,会比较容易操作,开水量因人数多少而准备。

5.过滤的咖啡液不要滴落到最后一滴,稍留残余(倘若全部滴完可能有杂质、杂味)。

6.将烧杯加温而不到沸腾的程度再注入咖啡杯。

7.这种方法和虹吸式一样,技术很重要。一开始可能冲出来的咖啡酸味很重,因此除了出水量不好控制之外,还和咖啡本身的品质(新鲜度等)以及颗粒粗细有很大的关系。

【冲泡方法】

1.将滤纸折成漏斗状。

2.放置于用热水加温过的咖啡壶(公壶)的上面,然后将研磨好的中研磨咖啡粉(一人份约两勺,约12g)放在滤纸上。

3.再将煮好的开水(95摄氏度)由中心轻轻倒入。

4.咖啡液受到引力作用滴下来,等约25秒。

5.再准备注入第二次开水。

6.等到咖啡粉末再次膨胀且咖啡开始向下方的壶中滴落时,要注意注入的水量,太多咖啡稀薄清淡,太少则苦味强(每一人份放入两勺,约12g粉末,开水量为120ml)。

7.最后,当咖啡液完全流入滴落下方的壶中,即可将滤壶移开。

8.将咖啡倒入已经温好的杯中即可。


美食那些事儿

如果非要用一张图来描述这位小伙伴当时的心情,大概是这样的

因为不了解咖啡而点了不适合自己的咖啡,不想喝又不想浪费,其实是一件挺闹心的事情,但是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咖啡其实也挺难的,咖啡的种类确实很多,我们不可能去把所有口味尝遍再来决定究竟哪杯才是自己的真爱

正因如此,我们决定从咖啡的入门首选——意式咖啡

开始,让我们的测评告诉你,哪种意式咖啡最适合你~

当然,在我们了解意式咖啡之前,我们应该从了解咖啡开始,对于咖啡的起源,根据可以考证的记载,最早出现于罗马语言学家罗士德.奈洛伊(1613-1707)所写的古籍上

咖啡最早出现在公元6世纪的伊索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地区)的一个叫卡法(kaffa)的小镇,咖啡一词源自于这里,据说因为发现食用咖啡果有提神醒脑的功效,所以当时的咖啡果主要是给修道院晚间祷告的道士们食用的,避免祷告期间打瞌睡

后来因为战争传入阿拉伯也门地区。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阿拉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咖啡在阿拉伯也是最先传入到这里的

随后,奥斯曼帝国的美食爱好者们发现将成熟咖啡果的果汁进行发酵能制作出一种风味绝佳的饮品,而且饮用后还能让人精神亢奋,和饮酒得感觉相似,但它又不含酒精

在当时,阿拉伯地区穆斯林盛行,而穆斯林是严令禁止教徒饮酒的,而当时的饮品除了酒精就是水了,所以那里的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可以代替酒精同时又比水好喝的饮品

于是这种咖啡饮料一出现就变得十分盛行,被当地人戏称为:“阿拉伯葡萄酒”,随后奥斯曼帝国以宗教和国家的名义将咖啡在阿拉伯进行推广普及

然后阿拉伯人就把咖啡爱的死去活来的!硬是把这种咖啡饮料藏着掖着几个世纪,不想与世界人民分享这种神奇的饮料

直到15世纪初,随着海上贸易发展,滋养着世界各地的代沟组织和走私团伙,咖啡树的树种还是成功的被带到了印度

在17世纪左右,因为奥斯曼帝国进攻奥地利维也纳时被双重间谍柯奇斯基给坑了,惨遭战败,留下了数十麻袋的咖啡豆在维也纳,咖啡开始在奥地利,意大利等国欧洲传播,之后咖啡开始面向全世界

说完了历史咱们再聊一聊咖啡豆的分类

世界上的咖啡豆主要是这三个品类:利比里亚豆,阿拉比卡豆,罗布斯塔豆

利比里亚基本只是部分西非国家才有,数量特别少,味道很差,一般都是做研究用

阿拉比卡树种多植在高海拔地区,风味比另外两个树种要精致的多,而且咖啡因含量较低

罗布斯塔树种多植在低海拔地区,抵抗害虫能力强,易于养殖,产量是所有树种里最高的,速溶咖啡的原料绝大部分采用这种树种下的

一般现在市面上的咖啡豆主要还是以阿拉比卡豆和罗布斯塔豆为主

对于目前比较流行的咖啡品类,根据工艺流程和咖啡豆使用的不同

一般被分为:意式咖啡、美式咖啡、单品咖啡

因为我们今天测评的是意式咖啡,我们主要聊一聊意式咖啡,历史上第一台意式咖啡机是在1901年才出现的,由意大利米兰的名叫Luigi Bezzara 设计制作而成,这台咖啡机的设计初衷非常明确:“在短时间内做出咖啡”

从此,咖啡的制作方法发生了彻底的变化,“高速、便捷”成为咖啡厅服务的全新风尚标,而随后的几十年后,在1961年,由于Faema 公司的商用浓缩咖啡机 Faema E61的问世,机器制作咖啡开始变得流行,而热爱意式咖啡文化的人也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式增长

一般情况下,现在的意式咖啡为了弥补单独一种咖啡豆的缺陷,会使用多种咖啡豆进行拼配,以起到相互弥补的作用

一般是以阿拉比卡豆和罗布斯塔豆混合为主,并且通过意式咖啡机(蒸汽压缩萃取机器)萃取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做为基底,加入或者不加入其他原料的咖啡,都可以被称为意式咖啡,所以说,花式和非传统的美式其实可以算作是意式咖啡

一般有一个公式是酱紫的:

意式咖啡=a*浓缩+b*水/酒+c*牛奶/奶油+d*其他(b、c、d均可为零)

关键词:多品种拼配,意式咖啡机,可加入调料

顺便我们在区别一下单品咖啡,一般单品咖啡,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单一品种”,它只会采用一种树种下一种产地的甚至是一个庄园的咖啡豆进行冲泡制作,不会有多个树种的咖啡豆混合的情况,制作方式一般是采用手冲咖啡的方式制作。

第二是“单独品尝”,品尝的时候不加奶不加糖,不添加任何其他原料。这类咖啡会保留咖啡原本所有的风味,而且根据不同的冲泡手法和豆子本身的品质,以及在不同温度下品尝,味道都会有所不同。

关键词:手冲咖啡,单一品种,单独品尝

如果还有任何关于咖啡的问题,欢迎评论留言


那么,知识讲解的差不多了,我们就开始进入测评的正题吧

我们这次一共测评了8款意式经典咖啡

他们分别是:卡布奇诺 焦糖玛奇朵 摩卡 拿铁 爱尔兰咖啡 冰咖啡 康宝蓝 意式浓缩

我们依据

外形,苦度,酸度,甜度,香味,好喝程度 6项标准来进行评分

而分数代表程度:1-3为轻微 4-6为中等 7-9为较强 10为强烈,我们根据不同咖啡最终的份数统计,以及现场小伙伴们品尝后的反馈,还有专业咖啡师对不同咖啡评价

综合参考,我们对这8款咖啡的每一款会有一个介绍和对应人群或者饮用时段的推荐,下面让我们开始吧:

手工冰淇淋—颜值最高咖啡

康宝蓝

外观:厚奶油层 像手工冰淇淋

味道:头层甜腻 底层很苦

口感:层次感分明 奶油有点腻 余味悠长

气味:奶油香 咖啡醇香

康宝蓝(Con panna) 是意大利著名的咖啡品种之一,在意大利语中,Con是和的意思,Panna是生奶油,而意式咖啡一般最底层都是意式浓缩,所以康宝蓝即是在意式浓缩咖啡加上鲜奶油,让嫩白的鲜奶油漂浮在深沉的咖啡上,这奶油宛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一般。

“刚看到它端上来的时候,我以为是上错了,它明明是一杯精美的手工冰淇淋啊”,作为全场颜值最高,且口味特别讨喜的咖啡,闻起来,有一种浓香奶油气息,拨开奶油之后,浓郁的奶香和咖啡的醇香混合在一起蔓延开,气味十分微妙,品尝一口,头层奶油比较甜腻,而底层的浓缩基底咖啡特别苦,

层次感特别明显,奶油的奶甜和香草味还有咖啡的醇苦,会同时在你的舌尖上蔓延开,简直让人上瘾,而且余味悠久,搅拌之后层次感会消失,味道会更甜一些

苦涩与醇香的极致—最苦和最香的咖啡

意式浓缩

外观:浓厚可可脂层 深褐色 量少

味道:苦涩 味道单一

口感:油腻感 润滑

气味:醇香 余味悠长

工作之余的意大利人喜欢以咖啡提神,但为了节省时间,他们需要一杯简单而且浓厚的咖啡,所以才有了其意式咖啡的代表饮品意式浓缩Espresso,作为意式咖啡核心的存在,几乎所有的意式咖啡都会以这种咖啡为基底。

如果你喜欢不加奶糖,喝真正纯粹的咖啡,除了单品咖啡,我觉得这杯意式浓缩值得你点一杯品尝,作为全场香醇度和苦度综合第一名的选手,看上去,Espresso表层有带着泡沫的浓厚可可脂,颜色很深,相比其他咖啡,量也很少,大概45-60ml的样子,搅拌一下,闻起来,有一种烘培谷物特有淳郁的香味,不参杂一点杂味,喝一杯冰水,小抿上一口,咖啡纯粹的苦涩感瞬间就能在你的味蕾上蔓延开,非常的苦涩,直接盖过其他任何味道,因为可可脂比较浓厚,口感比较润滑,不过油腻感也比较重,

心脏不好的小伙伴,真不建议“一口闷”

甜咖啡爱好者必备款—最甜的咖啡

焦糖玛奇朵

外观:焦糖圈 奶泡浓厚

味道:奶味十足 很甜

口感:润滑 不腻 层次感

气味:奶香 咖啡醇香

焦糖玛奇朵(Caramel Macchiato)一般是在浓缩咖啡上加入牛奶(奶泡),香草,再淋上纯正焦糖而制成的饮品,Macchiato在意大利语中有印记的意思,而“Caramel”意思是焦糖,寓意“甜蜜的印记

焦糖玛奇朵表面那一层花样繁多的焦糖是其魅力所在,极具观赏性,因为加入了大量的奶泡,贴近焦糖圈闻一闻,起初,奶香味十足,随后,咖啡浓郁的香醇伴随着奶香开始散发出来,不要搅拌,品尝一口,焦糖、奶泡、糖浆、咖啡顺次入口,层次感明显,口味相对均衡,整体味道偏甜,如果你不喜欢喝苦咖啡或者比较喜欢甜味和奶香味重一点的咖啡,这一款特别推荐

入门级咖啡基本款—味道最平衡的咖啡

卡布奇诺

外观:奶量十足 有肉桂粉 有奶沫

味道:均衡 甜苦适中 奶味浓

口感:润滑 不腻 会甘

气味

:奶香浓郁

卡布奇诺是一种将同量的意大利特浓咖啡和蒸汽泡沫牛奶相混合的意大利咖啡。此咖啡的颜色,如同当时传教到意大利的圣芳济教会的修士深褐色的外衣上覆上一条头巾一样,而Cappuccino在意大利语中有头巾之意。所以意大利人给这种咖啡取名Cappuccino

在卡布奇诺中,浓缩咖啡,牛奶,奶泡比例接近1:1:1,咖啡最上层是带着奶沫的奶泡,奶泡比例会稍稍多于牛奶,闻起来,奶香浓郁,在表面还会撒上一层肉桂粉,一方面能起到驱寒的功效,还能让咖啡显得更加香甜醇厚,同时也起到一定装饰性作用,品尝起来,层次感分明,各种味道十分均衡,甜苦适中,味道相对清淡,会有回甘,作为本场最为均衡的咖啡,推荐给适合初次接触咖啡的人

你要加一点眼泪吗—最像鸡尾酒的咖啡

爱尔兰咖啡

外观:像鸡尾酒

味道:奶甜 咖啡微苦 酸涩

口感:层次明显 醇厚 清爽

气味:酒香浓烈 奶香浓郁 醇香

相传是爱尔兰都柏林机场的酒保为了留着心爱的姑娘而研制出的咖啡,其实它也算一种鸡尾酒,这名酒保第一次为这位姑娘制作爱尔兰咖啡时,因为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和对姑娘长久的思念,在制作中留下了眼泪,而眼泪也滴落进咖啡中,“Want you drop some tears”正出自于此。

作为本场唯一一款加入酒精的咖啡,非常意外的受到全场所有小伙伴的一致好评!酒精与咖啡和奶油的独特搭配简直让人上瘾,饮用之前闻一下,鲜奶油的奶香味和烈性酒精醇香扑鼻而来,喝上一口,鲜奶油浓郁的奶甜味下隐藏着70%醇度的烈性酒精特有的辛辣和清爽,随后而来的是咖啡的苦涩和醇厚,层次感分明,口感滑润,整体微甜,搅拌之后再饮用风味绝佳,余味中还有酒精的余香。如果喜爱喝咖啡务必请品尝一下这款

早餐必备的咖啡牛奶—奶味最浓的咖啡

拿铁

外观:奶油层 很像卡布奇诺

味道:偏淡 奶味浓

口感:润滑

气味:特浓奶香

铁咖啡(Caffè Latte)是全球销量最大的意式咖啡,Latte在意大利文里是牛奶的意思,所以Cafe Latte的意思就是牛奶咖啡。没错,它几乎只有咖啡和牛奶,牛奶多而咖啡少,浓缩咖啡给普通的牛奶带来难以忘怀的味道。

拿铁咖啡的成分和卡布奇诺几乎是相同的,只是比例有很大的差别,浓缩咖啡,牛奶,奶泡比例接近1:2:1,而且是用热腾腾的鲜牛奶直接倒入浓缩咖啡中,喝起来感觉原本甘苦的咖啡变得柔滑香甜,热牛奶的香甜味十足,整体味道相对于其他几款会偏淡一些,因为牛奶含量多,热腾腾的牛奶有暖胃的功效,同时咖啡也能提神醒脑,很适合早上饮用一杯

巧克力牛奶咖啡三重奏—最受女性喜爱的咖啡

摩卡

外观:奶油层 很浓稠

味道:奶甜 巧克力味

口感:绵密

气味:奶味浓郁

摩卡咖啡的名字起源于位于也门的红海海边小镇摩卡。这个地方在15世纪时垄断了咖啡的出口贸易,在欧洲,“摩卡咖啡”既可能指这种饮料,也可能仅仅指用摩卡咖啡豆泡出来的咖啡。是由意大利浓缩咖啡、巧克力、鲜奶油和牛奶混合而成,

和经典的意式拿铁咖啡类似,它通常是由三分之一的意式浓缩咖啡和三分之二的牛奶+奶油混合配成,咖啡的比例很低,一般还会在其中加入巧克力糖浆,不过它是没一般最上面是一层奶油,看上去有些浓稠,喝一口,奶油,牛奶,巧克力还有咖啡依次入口,咖啡的酸、香、醇,融入温热鲜奶的奶甜与巧克力糖浆的甜美,这味道十分美妙,层次感非常好,口感也十分

绵密。而且是低咖啡因饮料,女性应该是比较喜爱的

提神醒脑“凉品”—加冰块的浓缩咖啡

冰咖啡

外观:像可乐 有冰块

味道:甘苦 微酸

口感:清爽 冰凉

气味:醇香

这杯咖啡其实是用意式浓缩加冰水制作而成,没有像传统的美式和泰式加入奶油或者香料,低温下,浓烈的浓缩咖啡被冰水稀释,喝上一口,凉爽、甘苦又有些微酸的咖啡味道瞬间向你袭来,因为加入了冰块,喝起来有一种冰凉的清爽的口感,同时让咖啡长时间保持较低的问题,冰水不断稀释咖啡,越喝越觉得不苦,而且不像纯浓缩咖啡那样的苦涩和油腻,工作疲倦的时候来一杯,提神醒脑的佳品

OK,推荐完毕~

其实呀,好喝是个很主观的概念

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自己的咖啡

不要执着于固有观念,毕竟是自己喝咖啡,怎么好喝怎么来


吃喝实验室

“咖啡”一词源自希腊语“Kaweh”,意思是“力量与热情”。咖啡树是属茜草科常绿小乔木,日常饮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种不同的烹煮器具制作出来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树果实内之果仁,再用适当的烘焙方法烘焙而成。在世界各地,人们越来越爱喝咖啡。随之而来的“咖啡文化”充满生活的每个时刻。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或是各种社交场合,人们都在品着咖啡、它逐渐与时尚、现代生活联系在一起。

论是哪一种咖啡,新鲜度都是影响品质的重要因素。选购时,抓一两颗咖啡豆在嘴中嚼一下,要是清脆有声,表示咖啡豆未受潮,而唇齿留香的咖啡豆才是上品,但最好还是用手捏捏,感觉一下是否实心,千万不要买空壳的咖啡。

刚炒好的咖啡豆并不适合马上饮用,一般来说,咖啡的最佳饮用期为炒后一周后,此时的咖啡最新鲜,香味口感的表现最佳。

此外,咖啡豆的风味也是另一个考虑因素。内行人选咖啡豆,倒不见得是看颗粒的大小,而是抓一把单品咖啡豆,大约数十颗的分量,看一看每颗单豆的颜色是否一致,颗粒大小、形状是否相仿,以免买到以混豆伪装的劣质品。但如果是综合豆,大小、色泽不同是正常现象。重火和中深的焙炒法会造成咖啡豆出油,可是较浅焙炒的豆子如果出油,则表示已经变质,不但香醇度降低,而且会出现涩味和酸味。总之在选购咖啡时应注意其新鲜度、香味和有陈味。

咖啡品尝方法

咖啡的味道有浓淡之分,所以,不能像喝茶或可乐一样,连续喝三、四杯,而以正式的咖啡杯的份量最刚好。普通喝咖啡以80-100cc为适量,有时候若想连续喝三、四杯,这时就要将咖啡的浓度冲淡,或加入大量的牛奶,不过仍然要考虑到生理上需求的程度,来加减咖啡的浓度,也就是不要造成腻或恶心的感觉,而在糖份的调配上也不妨多些变化,使咖啡更具美味。趁热喝是品美味咖啡的必要条件,即使是在夏季的大热天中饮热咖啡,也是一样的。


南色空儿

入门并不难,最难的是要对自己诚实。你要问问自己,你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想了解咖啡吗?你想了解什么呢?诚实回答这样的问题,找到方法就不难了。

咖啡是饮品,入门咖啡,总体算是培养餐饮类的爱好。

那么重点就是自己去品尝。

咖啡可以简要划分为两大类,加牛奶的和不加牛奶的。

加还是不加,都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不认为加奶的咖啡就比不加奶的低档。

总体来说,我推荐从牛奶咖啡入门。牛奶天然有甜度,可以极大的中和掉咖啡的苦味。对于初入门的人来讲,容易接受些。何况,使用品质好的牛奶,本来就是可以咖啡加分的。

牛奶咖啡有很多种款式,普通的就有卡布奇诺和拿铁。拿铁是最容易入口的,牛奶多,混合充分,味道最中和。卡布奇诺泡沫蓬松,与咖啡分层明显,喝起来稍微有些苦。

拿铁和卡布奇诺喝顺口了,可以升级到特浓玛奇朵。

有时候店家会问你,要单份还是双份。只是只咖啡的量。第一次的话,建议点单份的就好了。玛奇朵就是指加在咖啡上面的一小块奶沫。喝的时候口感是比较奇妙的。香浓略苦的咖啡,带一口绵软的小奶沫,非常性感。升级版就是双份的,咖啡劲道十足,很苦。不过喜欢这种口感。

这些都熟悉了之后,还可以试试一种叫朗阁的,lungo,就是特浓咖啡加长版。通常特浓咖啡的制作时间,即开机萃取时间是接近的,朗阁就是时间长一点,注入咖啡粉的水分会很多。朗阁的咖啡油脂味道会很淡,整体味道都相对比较淡。这是一种偏门喝法,貌似北京的店一般不会做。也许你提要求有人会同意。


小杂谈咖啡馆

新手入门学咖啡可分为三个渠道:

1、互联网及书本的学习,对于咖啡世界的基础认识。开始可以做一个囫囵吞枣的了解,结合互联网资讯做一定的知识点扩展和细化

2、可以进入一个咖啡馆,跟着吧台咖啡师做动手能力上的尝试,当然碰到专业的优质的咖啡师(师傅)是非常关键的。连锁的精品咖啡店品牌或者小的精品咖啡老板将是您值得学习的榜样,不耻下问的同时是自己能主动去学习知识,有分析的情况下去问,才能成长。如果是简单的操作度日子的台长,麻烦您有多远跑多远。毕竟中国的咖啡师普及度并不是很高,操作员的角色更多。

3、找到一个适合的培训机构学习。每个咖啡培训机构都有自己的特点,开放培训平台是所有学校都在追求的方向,师资技能是否能跟上,讲师是否专注及博学会影响你对咖啡的理解。

从时间成本的角度去考虑,肯定以第三种方式最佳。

从金钱成本角度来说,业余了解可以从第一种方式做起。书,才是人类灵魂升华的基石。

第二种属于中庸之道,风险反而是最大的,很多时候咖啡馆的精品销售不佳,反而会让学习喜欢的兴致大受打击,天使与魔鬼本身就只差一堵墙。。。。请勿被践踏了!

希望有所帮助您。THKS 感谢互联网让信息如此平等,让交流变得开放。


精品茶咖美学



要想入门就先从冲调美式或者黑咖啡入手,因为不需要添加其他的东西,通过研磨、水温掌控以及冲调的水比例,这个入手不是那么难,然后慢慢品,频出其中味道,之后就对原产地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的话对咖啡的掌握还是会很快了解的,有了产地还有相对的味道,之后就分类都有什么咖啡,咖啡的味道都是什么样的,同样每次喝完咖啡一定要把味觉调整然后就喝水,不然还没有品到其中味道就让白水冲淡了,怎么去弄都很麻烦。

其实后期要学习拉花,毕竟咖啡不拉花效果不出来。


田鼠叨叨叨

煮好一杯美味的咖啡,是一项很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挑战性的乐趣,咖啡的风味有很多,我们常见的有意式浓缩咖啡,美式咖啡,拿铁咖啡,卡布奇诺,玛奇朵等……


图为意式浓缩咖啡,来源度娘娘🤦‍♂️


这个问题俺给你一个比较好的建议,正好俺也刚开始玩咖啡,给你推荐这本书:《世界咖啡地图》

里面关于咖啡的介绍的非常细致,教会你对咖啡的了解,怎样煮好一杯美味的咖啡☕️。

主要介绍了3大内容。

1.认识咖啡

2.从生豆到一杯咖啡的旅程

3.咖啡产地


里面有关于各种咖啡的介绍,同时告诉你他的煮法



道友若是有机会一起交流啊😄😄

也可以看看俺的另外两个回答,这里没法直接分享

1.意大利咖啡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精品咖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