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抗血栓,预防消化道损伤有何妙招?

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抗血栓,预防消化道损伤有何妙招?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常用来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但大家都知道,长期应用阿司匹林会引起胃肠道黏膜的损伤,那么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有哪些预防消化道损伤的措施呢?


阿司匹林致消化道损伤的机制

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抗血栓,预防消化道损伤有何妙招?

1.局部作用

阿司匹林对消化道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可直接作用于胃黏膜的磷脂层,破坏胃黏膜的疏水保护屏障;在胃内崩解使白三烯等细胞毒性物质释放增多,进而刺激并损伤胃黏膜;也可损伤肠黏膜屏障。

2.全身作用

阿司匹林抑制胃黏膜的COX-1和COX-2活性,导致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生成减少。


阿司匹林致消化道损伤临床表现

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抗血栓,预防消化道损伤有何妙招?

1.常见症状: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或疼痛、腹泻、呕血、黑便等。

2.常见病变:消化道黏膜糜烂、溃疡、威胁生命的消化道出血及穿孔,以及较少见的肠狭窄等。

阿司匹林所致溃疡的临床特点包括:用药史,老年女性多见,多为无痛性,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更多见,易发生出血及穿孔。


阿司匹林致消化道损伤的危险因素

1.发生时间

服药后12个月内为消化道损伤的多发阶段,3个月时达高峰。


2.与剂量的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并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消化道损伤风险却随剂量加大而明显增加。荟萃分析显示,服用阿司匹林剂量>200mg/d的患者与<100mg/d的患者比较总出血事件发生率增加了3倍。因此,建议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时应选择最低有效剂量(

75~100mg/d)。


3.与剂型的关系

从机制上看,阿司匹林肠溶片较非肠溶片对胃黏膜的直接损伤作用小,但目前尚无泡腾片或肠溶片较平片明显降低阿司匹林消化道损伤危险的临床证据。


4.与年龄的关系

老年患者是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高危人群,年龄越大,危险越大


5.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抗血栓,预防消化道损伤有何妙招?


6.联合用药

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或抗血小板药物与抗凝药物联合使用会使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增加2~7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往往需联合使用多种抗血小板和(或)抗凝药物,此时尤其应注意消化道损伤风险的评估与预防。


长期应用阿司匹林预防消化道损伤的措施

抗血小板药物在减少血栓事件的同时发生出血不良反应难以完全避免,故只有获益大于出血风险时才推荐使用.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获益远超过风险,即阿司匹林减少心血管病死亡事件明显多于严重出血事件。但是,对于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地位还存在争议。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建议应该根据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分层,选择中高危患者给予阿司匹林。


2识别消化道损伤的高危人群


3合理联合应用抗血栓药物


4.筛查与根除幽门螺杆菌


5应用抑酸药预防消化道损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