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这位只字未识却人人尊敬的“杨大婆”,你喜欢吗?

奶奶去世已好多年了,但我还是会梦到她,她不是我的亲奶奶,但比亲奶奶还要亲。她的一生没享几天清福,可她却影响了我一生。

作者笔下这位只字未识却人人尊敬的“杨大婆”,你喜欢吗?

她大高个,白净,生性豪爽,见人总是笑脸相迎。年轻时长得俊俏,十几岁就缠裹着变了形的不大不小的脚,嫁入还算富裕的我们家,哭着闹着不得已和我大爷生活在了一起,因为婚姻与她开了个玩笑,她相亲时见的是长得俊朗的我的亲爷,是大爷的弟弟,而掀起她盖头的不是她相亲的人。后来,时代变迁,我们的家产充归集体,两个爷爷相继过世,留下未成年的八个孩子---大爷的三个女儿和我爸兄弟五个,由他们妯娌俩拉扯长大,相继成家,在那个年代,是多么的不易,其中滋味全由妯娌俩吞咽。分家时奶奶跟了我们,因为我爸在外工作,一来能帮扶妈妈操持家务,二来能照顾我们姊妹四人。

作者笔下这位只字未识却人人尊敬的“杨大婆”,你喜欢吗?

奶奶不识字却懂得很多道理,鼓励我好好学习。我上小学时晚上一直和她睡在一起,她是陪读。高脚铜油灯下,炕桌旁,我做作业,她抽旱烟,还不时启蒙我 “早知书内有黄金,高点明灯下苦心” “书中自有颜如玉”当时我似懂非懂。当我打瞌睡或想偷懒时,她就反复给我讲“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我睡了,她还操心地望着窗户,看着月亮,算着时辰,叫我上学。我放学了,她接过书包就问今天学了些啥,督促我赶快写作业。我认定她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作者笔下这位只字未识却人人尊敬的“杨大婆”,你喜欢吗?

奶奶是个能人,热心人,村里人人都受过她的恩惠,都亲切地叫她“杨大婆”。她帮乡亲们绑笤帚、打麻绳、织布、做板凳、种花生(当地没有,我爸拿回来一些)、做凉粉……村里的红白喜事总少不了她的身影,特别是丧事,她帮逝去的乡亲擦洗、穿老衣、祈祷,从不马虎,我劝过她“你不怕吗”“你不嫌脏吗”“你不要干了!”可她不听,她告诉我:“人死如灯灭,乡里乡亲的,他们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要让他们体面地走”。收种农忙时,自家活不干,她满村子跑,时常是妈妈做好了饭,我挨家挨户寻她回家吃饭,东家说“刚才我下地干活,叫她帮我看孩子呢,这会儿去西家啦!”西家说“刚刚还给我看门来着,这会儿走了”我满村道跑,终于找到了她,她说“以后吃饭就不要等我,我在谁家能没饭吃,不会饿着的”我说“你真成了社会活动家了,谁家少了你,连地球都不转了”她得意地笑着说“可不是吗”。我知道,她是做给我们看,实际是在教我们做人。

奶奶特疼孙子。她总是把乡亲们给她的一个烧红薯、或是两个柿子三颗枣统统揣回家给孙子们分享。一有好吃的,她就笑嘻嘻神秘地说“快过来了,你们猜我手里拿的什么”,我们便蜂拥而上……

奶奶乐观,不服老。她爱跟年轻人在一起,我上初中那会,我和伙伴们避开她悄悄商议跑七八里路去看露天电影,她总会尾随,一次看电影时,站在她前面的民兵一甩背着的步枪,砸伤了正在抽烟的奶奶的胳膊,骨折了,好几个月不能自如活动,我气愤地说“疼吧,受罪了吧!”她却说“没事,不疼。”我心疼她,但也没办法。七十多岁时,她还拉了一家子车包谷杆回家,一个下坡车子拥倒了她,害得腿骨折几个月,我说“你这不是添乱吗,你当你是谁呀,英雄?”她满脸歉意地说:“我看你妈忙,想少拉点回来,慢慢拉着,没想到真没力气了,扶不住车子了”。我理解这就是她的生活态度。

奶奶走了,我后悔她没能到我工作的地方看一看。我八六年工作后,多次让姑姑陪她老人家到渭南住几天,可奶奶总说“农村人卫生差,穿得又不好,去了丢你面子,你工作忙,不给你添麻烦了”。奶奶走了,我遗憾没能在她说过的大柜中,找到她给我留的东西——她掉了的两颗牙齿。我遗憾加愧疚她没能享到孙子们的更多孝敬。

作者笔下这位只字未识却人人尊敬的“杨大婆”,你喜欢吗?

奶奶是清明节前去世的,享年83岁,听说村子当时震惊了,人们奔走相告。在她入土的那天,天公哭泣,大雨倾盆,道路泥泞,村里人说“别人不敢说,可就是老天下刀子,都要来亲自把奶奶送埋,她人太好了”,我何止感动,为她的为人处世,为乡亲们的亲情,为她的好,我哭干了眼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