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說:“烤肉多俗,我們去七公里吃個爆炒牛犢肉吧。說到這個地方,我印象裡最深的還是附近的阿西婭,裡面的三炮臺和黃燜羊肉讓我整整著迷了三個冬天。至今為止,我也弄不明白在那荒無人煙的地方,為什麼路邊會生出很多烹製牛羊肉的館子。但是除了阿西婭,我都不曾光顧。而今天晚上為了在同事面前給老公撐面子,我決定一試,倘若不好吃,回去再給他點顏料。
我們要去的這家館子叫白記,名字很大眾,據說是二十年的老店。快要到地方時,我看到路邊很多飯館門口都有服務員不停地對過路車招手。雖然每家飯館門口都有若干輛車按照路邊畫線整齊停放,但只有白記門口的車最多,它們完全忽略了停車線,衝上道牙,斜停成一排。就憑這一點,我感覺白記已經勝出了。
走進飯館,大廳裡坐滿了人,一個服務員正在用一把金色的小壺給客人的杯子裡倒水啊,玻璃杯裡面放的是春尖,鮮綠的茶葉在開水中滾動,看得人賞心悅目。
我們往最裡的小廳走去,裡面兩人桌居多,可以看出老闆很會做生意。屁股剛一挨凳子,老公就開始點菜,他連菜單都不看,對服務員說:“給我們上一斤爆炒牛犢肉,一斤炒羊羔肉,再來三個白皮面。”聽得我是心花怒放,不過看了看同事,我又要過菜單,在最後點了一個爽口蘿蔔,也許這樣就可以滿足那常啃胡蘿蔔的同事晚上吃素的願望。
等到第一盤炒牛犢肉上來的時候,我們三個人就吼不住了,盤子很大,裡面的牛肉混合著粉條、洋蔥、香菜、大蔥等,堆得和小山一樣高。就在我看得流口水時,服務員緊隨其後端上白皮面,這一點不像在阿西婭,每次我們把點的所有菜都吃完了,也不見白皮面的影子。
我們三個人用最快的速度,把盤子裡的牛犢肉挖到自己碗裡,蓋得看不到半點麵條。一筷子下去,滿口都是肉,簡直不要太滿福!肉片被廚師切得薄薄的,典型的黃燜做法,味道全部沁入,吃起來一點都不老。這時候我們三個人已經顧不上說話了,使勁往各自的嘴裡扒拉,吃得呼呼作響。待一碗肉、面下肚,就覺得這麼遠的路沒有白跑。半響過後,同事抬起頭來說了一句:“這比串串吃起來爽多了!夾到口裡都是肉啊!”很快牛犢肉就被我們幹完了。不過癮,又要了兩碗白皮面,剛分到碗裡,第二盤炒羊羔肉也端了上來,羊肉也被切成了薄片浸泡在紅黃色的湯汁中,沒有一粒骨頭,味道麼,和前面那盤牛肉一樣好。
但我個人覺得還是牛肉更好吃些,因為羊肉吃多了還是會膩,不像牛肉是啥味就是啥味,不會在細細咀嚼之後生出腥膩感。這就是為什麼每次我吃阿西婭的黃燜時總要喝幾口三炮臺來破解羊肉攝入過多的不適。雖然到最後我們已經撐的吃不完盤裡的羊肉了,但是處於不要浪費的考慮,大家一邊就著茶,一邊使勁往嘴裡塞。至於給同事準備的那盤蘿蔔,早已冷落在一旁無人問津了。半個小時後同事嘴裡咬著牙籤,我們三人舔著肚子,走出了飯館,發愁怎麼消化掉肚裡的牛羊肉。。。。。。
等到回家以後,我和老公半夜爬起來又一人喝了一瓶礦泉水,因為實在是有點鹹。
閱讀更多 甘肅文化影視頻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