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抗帕金森,讓「生鏽」的神經重返青春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我國65歲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約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為散發病例,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紋狀體DA含量顯著性減少而致病。

帕金森「三多」

中醫對抗帕金森,讓「生鏽」的神經重返青春

病因是什麼

帕金森病的確切病因至今未明。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氧化應激等均可能參與PD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過程。但中醫認為:

1.年老體虛中年之後,脾胃漸損,肝腎虧虛,精氣暗衰,筋脈失養;或稟賦不足,腎精虛損,髒氣失調;或罹患沉痾,久病體弱,臟腑功能紊亂,氣血陰陽不足,筋脈失養,虛風內動。

2.情志過極情志失調,鬱怒憂思太過,臟腑氣機失於調暢。鬱怒傷肝,肝氣鬱結不暢,氣滯而血筋脈失養;或肝鬱化火生風,風陽暴漲,竄經人絡,擾動筋脈;若思慮太過,則損傷心氣血化源不足,筋脈失養;或因脾虛不運,津液失於輸布,而聚溼生痰,痰濁流竄經擾動筋脈。

3.飲食不節恣食膏粱厚味或嗜酒成癖,損傷脾胃,聚溼生痰,痰濁阻滯經絡而動風;或滋生內熱,痰熱互結,壅阻經脈而動風;或因飢飽無常,過食生冷,損傷脾胃,氣血生化乏源,致使筋脈失養而發為顫證。

4.勞逸失當,行役勞苦,動作不休,使肌肉筋膜損傷疲極;虛風內動;或貪逸少動,使氣緩脾滯而氣血日減或房事勞欲太過,肝腎虧虛,陰血暗損,筋脈失於調暢而不得任持自主,發為顫。

均可導致肝風內動,筋脈失養,即帕金森病的基本病機。

症狀是什麼?

中醫對抗帕金森,讓「生鏽」的神經重返青春

帕金森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有運動症狀, 還有非運動症狀,運動症狀主要包括靜止性震顫、肌肉強直、運動遲緩、平衡障礙等。

靜止性震顫往往是發病最早期的表現,病人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時震顫加劇,睡眠中可完全消失。此外,還有30%-40%的患者,早期並不出現手顫抖,僅僅表現為動作遲緩、手腳不靈活、肢體僵硬等。

帕金森病有許多非運動症狀主要包括:

1、精神神經症狀:抑鬱、焦慮、淡漠、痴呆、譫妄等;

2、睡眠障礙:失眠、白天睡眠過多、多夢、夢境逼真、不安腿綜合徵、噩夢伴有拳打腳踢、喊叫等;

3、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尿頻、尿急、夜尿增多、多汗、體位性低血壓、摔倒、性功能障礙等;

4、胃腸道症狀:味覺缺失、流涎、嗆咳及吞嚥困難、便秘等;

5、感覺障礙:鼻子的嗅覺減退、肢體麻木、疼痛等;

6、其他症狀:疲乏、視物模糊、皮脂腺分泌增多、體重減輕等。

(有時非運動症狀出現在運動症狀前。)

九問幫您快速識別帕金森

中醫對抗帕金森,讓「生鏽」的神經重返青春

第二是化痰

。化痰主要是兩個方:一個是二陳湯;另一個是導痰湯,包括半夏、膽南星、竹茹、貝母、黃芩、羚羊角、桑葉、鉤藤、菊花、石菖蒲、遠志、生地黃等。

臨床中,我們要分清患者是陰虛還是陽虛,如是陰虛,可運用竹茹、貝母、石菖蒲之類;如是痰溼內生用半夏、陳皮、膽南星。如患者舌體胖、舌苔膩,重用半夏、陳皮、膽南星;如舌質偏紅,則用竹茹、貝母、石菖蒲清熱化痰。

第三是消瘀。化瘀的藥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較為平和的養血和血之品,如當歸、丹參、雞血藤等;第二類是活血化瘀之品,如川芎、赤芍、桃仁、紅花、王不留行、澤蘭等;第三類是破血逐瘀之品,如三稜、莪術、水蛭、虻蟲、穿山甲等。臨床中對於體虛者不選用第一、二類。用藥需仔細分辨、詳詢病史,如有凝血功能下降則破血藥物慎用,藥物劑量也應謹慎。

那日常生活中該,如何照顧帕金森患者呢?

中醫對抗帕金森,讓「生鏽」的神經重返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