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期貨 果農和產業企業的好幫手

蘋果期貨 果農和產業企業的好幫手

2017年12月22日,全球首個鮮果期貨品種——蘋果在鄭商所上市。上市首日,鄭州蘋果期貨贏得了滿堂喝彩。蘋果期貨的上市,使得果農心中對蘋果的品種、價格有了底,貿易商在收購、儲存、銷售上對蘋果的質量和預期收入心中有了一杆秤,下游需求企業在蘋果採購上有了公認的行業標準。

A現貨質量標準千差萬別

資本市場和實體產業的初次接觸一定會有磨合期。蘋果期貨要想得到市場的關注與認可,自然需要經過一個過程,而交易者要想從這個市場中尋找到機會,自然也需要逐步瞭解市場。

1983年,煙臺市勞動模範、如今的煙臺泉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延泉當時僅有18歲,為了實現紮根蘋果產業與創造美好生活的夢想,他從棲霞市收購蘋果,再販到東營、浙江等地出售,通過不懈努力,如今已擁有了自己的蘋果產業集團。

多年來,姜延泉感受最深的問題是作為蘋果生產大國,我國蘋果市場一直沒有一個質量與價格標杆,這讓他在日常生意往來中多費了不少心思,每天要面對眾多果農與客戶,需要一家家去確定收購與銷售標準和價格。

據煙臺泉源食品有限公司業務與產品質量負責人介紹,蘋果期貨上市後,國內期現貨市場正在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實現兩者的對接,並終將達成共識。

但市場很快就意識到這樣做盤不合理,加上今年國內很多主產區新季蘋果在花期遭到不良天氣的嚴重損害,且預計減產幅度較大,蘋果期價開始了一個迅速的糾偏過程。

據鄭曉東介紹,當前在國內蘋果現貨貿易中,僅按“果農貨”和“果商貨”進行簡單分類,而無論是“果農貨”還是“果商貨”的質量標準均是根據當季蘋果質量情況機動變化,如當年優果率高則標準較為嚴格,優果率低則較為寬鬆,銷售時再根據買方要求精細化分類整理。

“綜合來看,在國內蘋果現貨市場,由於蘋果通貨的標準不明確,加上貿易商等隨時根據市場發展態勢浮動變化蘋果標準,令蘋果現貨價格波動較大;不同產區菜果價格存在較大差異,使得市場很難尋找到一個權威的價格風向標。另一方面,由於分級不嚴格,果農採摘後通常將低、中、高檔蘋果一起打包出售,果商只能根據自身經驗判斷價格,不同的果商對同一貨物出價也有很大差別,果農很難尋找到較為準確的價格參考依據,只能根據果商報價評估蘋果價格,信息的不對稱很容易造成果農在出售蘋果時會因為混有較少的差果而影響整批貨物的價格。”鄭曉東說,相對於國內現貨蘋果市場“簡單粗暴”的標準,蘋果期貨標準則是“精細明確”。

從國內蘋果期現貨市場整體情況分析,業內專家認為,國標一等果對於單個蘋果的要求並不算高,基本上代表了市場上流通量較大的蘋果,並非是現貨中的高檔果。從國內蘋果期現貨市場標準執行的差別來看,期貨市場具有較強的標準化理念,對整體交割的貨物要求一致,不同於現貨分類的粗放和隨意,對一批貨物的整體性要求較高。因此,鄭商所選擇國標一等果作為基準交割品,除了保證可供交割的數量以外,也為現貨產業引入標準化分級的理念。

B倉單成本存在較大差異

從期價波動情況分析,如果以上市首日的價格7800元/噸為基礎,自上市以來,累計最大下跌幅度為1959元/噸,累計最大上漲幅度為1478元/噸。相對多年來國內蘋果現貨市場價格的波動幅度,期價的波動十分正常,而且近期的上漲更屬於價格向價值的迴歸。據瞭解,近年來現貨市場蘋果價格波動頻繁,波動幅度較大,如2010年以來國內價格波動最小幅度為57%,2015年波動幅度最大,達到150%。

“站在現貨貿易商的角度,按照當前現貨蘋果價格(僅限於去年收儲和當下市場銷售的蘋果)可以推算出蘋果期貨的倉單註冊成本。”“現貨老蘋果”介紹,以煙臺地區現貨蘋果為標的,可以列出倉單註冊成本賬單。2017年蘋果下樹時,“果商貨”(國標一、二級)收購均價為3.5元/斤,按蘋果期貨交割標準來註冊,估計“果商貨”經過實際挑選,約有70%的出成率,核算成標準品成本價格在3.6元/噸,入庫成本就是7200元/噸。5月前出貨的蘋果存儲在冷風庫,冷藏費是600元/噸,佔用的資金成本按民間月息1分計息折算為600元/噸,挑揀成標準品人工費400元/噸,那麼註冊成期貨倉單的成本為7200+600+600+400=8800元/噸。

對照蘋果期貨交割標準來看,山西產蘋果大量形成期貨倉單的概率並不大,市場價格超跌後自然會引發價值迴歸行情出現,更不用說今年新季蘋果生產形勢不容樂觀。

C期貨市場將發揮大作用

“往年頂呱呱的蘋果可以賣到3元一斤,近年來蘋果價格不好,下果子時掉在地上的沒有人願意拾。如果蘋果能賣一元一個,我們果農就知足了。”一位老果農說。

朗源股份有限公司鮮果事業部業務副總經理姜麗紅表示,蘋果期貨上市使得果農心中對蘋果的品種、價格有了底,貿易商在收購、儲存、銷售上對蘋果的質量和預期收入心中有了一杆秤,下游需求企業在蘋果採購上有了公認的行業標準,對國內蘋果產業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

張麗娜認為,我國雖然現有蘋果品種700多個,年總產量在4400萬噸左右,但卻沒有太多叫得響的品牌。長期以來,在大家心中農產品難以做到標準化,而如今蘋果期貨交割標準開啟農產品標準化的先河,已初步成為業內的重要參考依據。

客觀來看,國內蘋果產量4400萬噸是過剩的,淘汰過剩產能要用價格倒逼機制,要實現優果優價,要讓果農主動更新換代新品種,並提高種植管理技術和擴大種植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