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以摄政王入关以摄政王而结束?

清朝为何以摄政王入关以摄政王而结束?

清朝历史上的一大巧合是早期以摄政王多尔衮加太后孝庄还有幼帝福临入关成为全国性政权,末期又以摄政王载沣加太后隆裕还有幼帝溥仪而亡国。

至于为何摄政问题如此严重,主要在于清朝的幼帝很多。

清朝一共历十一世十二帝。不算关外的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两代人,就以入关成为全国性政权来说一共有十位皇帝分别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入关成为全国性政权以后的十位皇帝,有五位皇帝是幼年登基。早期的顺治帝6岁登基、康熙帝8岁登基。后期的同治帝6岁登基、光绪帝4岁时登基、溥仪3岁时登基。

幼帝如此之多当然是清朝摄政王多的原因,而且初期还有理政王和议政王职务,晚期也有议政王比如说恭亲王奕訢就担任过,甚至出现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实际统治了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的事情。

清入关时国运昌隆虽然有两位幼帝但运气都非常好。顺治帝时虽有摄政王多尔衮欺主,但多尔衮的能力特别强,清朝可以成为全国性政权的不世之功基本上都是多尔衮之功。而且巧合的是多尔衮出塞外狩猎时猝死于途中,避免了一直架空顺治帝,而且孝庄太后并非那种权力欲望强的人,辅佐顺治帝亲政以后就不再干政。

康熙帝虽然幼年登基,但也有孝庄全心全力的辅佐。

到了晚期可能因为清朝国运的衰落,所以一连出现了三位幼帝,还出现了慈禧太后这个权力欲望特别强的人,架空了同治帝与光绪帝。溥仪时候摄政王载沣跟隆裕太后的能力都不强,所以清朝就亡国了。

分析到此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