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是這一個家庭,養育出了大師?

導語:

一個人在世上功業再高,都高不過高堂;一個人在路上走得再遠,都走不出家門。

為何是這一個家庭,養育出了大師? | 南懷瑾百年誕辰紀念

南懷瑾

2018年3月18日,是南懷瑾先生的百年誕辰。為了紀念這位大師,這個月市面上多了一些新書,其中比較有分量的一本,或許要屬《人生路漫漫:南懷瑾家族三代的人生浮沉》了。

因為,這本書的作者正是南懷瑾次子南小舜,內容則是從南懷瑾的父親南仰週一輩講到第三代南小舜一輩,講了近百年的南家生活史。

從知道這本書開始,就有三個疑問

為何是這一個家庭,養育出了大師? | 南懷瑾百年誕辰紀念

第一,前些年寫南懷瑾生平的傳記,已有一本《父親南懷瑾》,皇皇七十萬言,從出生到謝幕,內容涵蓋了南懷瑾一生的大事小情,文筆雅緻、內容精實、史料豐富、編寫得法,讀來興味盎然,令人印象深刻。

《父親南懷瑾》已經把南懷瑾的人生事蹟寫的很詳細了,《人生路漫漫》雖然同樣是南家後人所寫,還能不能寫出新的東西來,這是一個疑問。

第二,南懷瑾一生縱橫,學問出入百家,蹤跡踏遍四海,心地善若佛陀,功業捭闔兩岸。這樣的傳奇人物,寫成傳記自然十分好看,這一點在《父親南懷瑾》裡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若說有的讀者嫌《父親南懷瑾》七十萬字太長,讀不完,那市面上還有《南懷瑾的故事》一書,提綱挈領談盡南懷瑾一生要點,是南家至交林宏偉先生所作。快速瞭解南懷瑾的不二之選,篇幅不過二十萬字,輕鬆好讀。

為何是這一個家庭,養育出了大師? | 南懷瑾百年誕辰紀念

熟悉南懷瑾事蹟的當知道,南懷瑾少年即離家闖蕩,青壯年因時事所迫,與溫州家庭海峽相隔,老年時心印禪門、平視蒼生,修鐵路、辦教育、傳播文化,與家中人反顯得疏遠。故而南懷瑾本人雖極富傳奇色彩,但他的家庭乍一看,好像並不在南懷瑾的人生中佔據最重要的位置。專門寫一本講家族歷史的書,對於瞭解南懷瑾是否真的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是第二個疑問。

第三,《父親南懷瑾》文字精審,筆致典雅,風格莊重;《南懷瑾的故事》平易簡潔,娓娓道來,有親和力。二書各有風格,自成一體。但是《人生路漫漫》這本書的風格很特別,乍一看語言質樸、平淡,並沒有漂亮的修辭和特別醒目的個性風格。

風格上對平淡的追求,會不會影響它的閱讀體驗?這是第三個疑問。

初知道有《人生路漫漫》一書,已有了這樣三大疑問,不禁讓人為這本書擔起心來。不料細細讀去,念頭竟然慢慢被反轉。掩卷默思;思而復憶,信手再翻,又是一遍;一遍一遍,讀出味來,不知不覺,已而再三。

我意識到,這是一本在倉促而追求華麗的時代裡易被錯過和誤讀的好書。只因世人多愛看光鮮亮麗裡的佛陀,少能見瓦礫殘垣中的雋永。


一本是面子,一本是裡子

《父親南懷瑾》是一本光鮮亮麗的書,是一頓美味的大餐。雖則南懷瑾一生都試圖將身段放平,以平凡簡素為念,從不覺自己高人一等。然而其人既已歷過坎壈,享過榮華,行過非常人可行之事,得到非常人可得之道,則世人總不免以大師尊奉之,視若上人。在天下人眼中,南懷瑾無疑是一個時代的驕子,而講述他一生軌跡的《父親南懷瑾》一書,便也不免波折迴環、風雲湧動。那是一本每一頁都透著金光的書,展現了一位智者在歷史波濤中的驚險前行。

《父親南懷瑾》大氣莊重,講述的不偏不倚,正是那一個世人眼中的南懷瑾。

為何是這一個家庭,養育出了大師? | 南懷瑾百年誕辰紀念

《人生路漫漫》與《父親南懷瑾》正好相反。它是一杯清水,極清極清。它沒有特別光鮮亮麗的外衣,也不過度地去強調南懷瑾生平的豐功偉績,更不把筆墨用力在那些世人早已熟知的傳奇經歷上。它調轉筆頭,開始寫起一些看似和南懷瑾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

它慢悠悠地寫起了南懷瑾的父親南仰周是怎樣一個人,寫他如何在家鄉一點點經營商鋪、維持家庭的生活,如何一點點養育子女、傳授為人的風骨,如何一點點在風雲變幻的二十世紀上半頁,戰亂頻仍、炮火連天的時運裡兜轉求存,如何創業維艱裡還不忘為鄉里修橋鋪路,如何在最艱難的時刻也不忘每日早晨起來讀書,如何吃了大虧被人誤解陷害也坦蕩豁達、一笑而過。

為何是這一個家庭,養育出了大師? | 南懷瑾百年誕辰紀念

南懷瑾父親 南仰周

它慢悠悠地寫起了南懷瑾的母親趙荷香是怎樣聰慧大度的一個人,寫起了南懷瑾的夫人王翠鳳是怎樣溫順賢淑的一個人,寫起了那一對與父親海峽相隔的兄弟,是怎樣在離開父親庇佑的環境裡一點點長大。寫溫州的這一家人如何因為是南懷瑾的家人而在“文革”中被打為地主,經歷了許多磨難。寫他們如何在大時代的漩渦裡費力生活。

為何是這一個家庭,養育出了大師? | 南懷瑾百年誕辰紀念

南懷瑾母親 趙荷香

為何是這一個家庭,養育出了大師? | 南懷瑾百年誕辰紀念

南懷瑾夫人 王翠鳳

寫了一大堆小事,這些事,與《父親南懷瑾》裡寫到的峨眉閉關悟道、貴州智勇剿匪、興辦金溫鐵路、溝通海峽和談這些壯舉一比,小的不能再小了。

但當我讀到第三遍的時候,我慢慢意識到,這些極小的事,卻透露著最深刻的意義。

沒有《人生路漫漫》,哪裡能有《父親南懷瑾》?他們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不可分割。

沒有裡子,哪有面子?一個人在世上功業再高,都高不過高堂;一個人在路上走得再遠,都走不出家門。

這是南家家族的氣質,南懷瑾的因緣

《人生路漫漫》,解釋了《父親南懷瑾》的一切。它可以很少提到南懷瑾,但你卻無論如何抹不去書中每一個文字上瀰漫的南懷瑾的氣質。這是南家家族的氣質,是南懷瑾的因緣,是南懷瑾的佛根。

這就是《人生路漫漫》的價值。讀完《父親南懷瑾》,你會產生仰慕,書裡有一個近乎完美的賢哲;讀著《人生路漫漫》,你會生出感恩,書裡是一個充滿溫情的家庭。

再偉大的賢哲在自己的家庭裡,也不過是一個兒子、一名丈夫、一位父親。

為何是這一個家庭,養育出了大師? | 南懷瑾百年誕辰紀念

南懷瑾從臺灣寄回的附有照片的家書

《人生路漫漫》的最後,南小舜記錄了父親南懷瑾臨終前的一幕,他寫道:

2012年9月9日,父親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當我與國熙弟去看他時,父親深情地對我們說:“我對不起你們。”(《人生路漫漫》p237)

南懷瑾這一瞬間流露的慈愛,已經說明了一切。

為何是這一個家庭,養育出了大師? | 南懷瑾百年誕辰紀念

南懷瑾與次子南小舜

再看《人生路漫漫》裡,人會老,世會變,喜樂悲歡、兜兜轉轉,豪華落盡留下來的,是平凡的家風,是平淡的回憶。

我們能理解父親的心。(南小舜《人生路漫漫》p237)

只有這一個家庭,能養育出南懷瑾。沒有這一個家庭,就不會有南懷瑾的一切。

【南懷瑾百年誕辰力獻】

▽▽▽

為何是這一個家庭,養育出了大師? | 南懷瑾百年誕辰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