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作者:人類在失去經濟意義之後,就會深陷VR之中

VR每日必看(ID:vrreader)——在這裡,讀懂未來。

人類一旦喪失經濟意義,就會避入虛擬現實世界。現在的VR已經非常先進,20年後就更不用說了。在您想象中,未來,我們會不會通過某種社會規模的分心機器,管理這個經濟無用性問題?

《人類簡史》作者:人類在失去經濟意義之後,就會深陷VR之中

瓦爾·諾亞·赫拉利

《人類簡史》是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諾亞·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第一本書,但這第一本書就轟動了全球。

它帶領讀者探索了人類登上萬物之巔的歷史,被蓋茨、扎克伯格和奧巴馬等一眾人物奉為最愛。

他的新書《未來簡史》則探討了人類的未來,以及人類的智能與創造力對未來構成了何種威脅。

最近,美國播客作者以斯拉·克萊恩(Ezra Klein)採訪了赫拉利,與他探討了人工智能(AI)的崛起、數字意識是否是數字智能的必然產物,以及這一切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赫拉利認為,計算機將奪走人類的工作,使人類在經濟上淪為無用之物。對於這一點,克萊恩不太認同。然而,他可能完全錯了,赫拉利有力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

他們還探討了虛擬現實(VR),以及人類在失去經濟意義之後,能否躲進人工幻境之中,彌補日常生活中缺失的意義和經歷。

克萊恩:兩三百年後,人類還會是地球的主宰嗎?

赫拉利:絕對不會了。如果你問50年後,那很難說,但如果是300年,這個問題就很容易回答了。300年後,人類將不會是地球上佔主導的生命形式——如果那時候人類還存在的話。

從當前技術發展的步伐來看,人類在生態災難或核災難中自我毀滅,也並非沒有可能。

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我們通過生物工程學、機器學習以及人工智能,將自己升級為一種截然不同的存在形式,或者創造另一種存在形式,取代人類本身。

無論如何,兩三百年後的地球主宰者和人類的區別,要比我們與尼安德特人、我們與黑猩猩的區別大得多。

克萊恩:每次聽到這些AI終將戰勝人類的論斷,我都會想,那些絕頂聰明的人類——伊隆·馬斯克們,尤瓦爾·赫拉利們,還有比爾·蓋茨們——又在高估“智能”的重要性了。因為畢竟,我們之所以能主宰地球,靠的不是分析能力,而是合作等因素。

赫拉利:要想成功,合作通常比純粹的智力更加重要,這我完全同意。

問題在於,AI比人類更具合作性,至少是潛在的合作性。舉個很普遍的例子,現在大家都在談論自動駕駛汽車。相對於人類駕駛,自動駕駛的巨大優勢不僅體現在它更安全、更廉價、更高效,而是它們之間可以互相聯網,形成一個單一網絡。這一點,人類駕駛員做不到。

其他很多領域也是如此。比如醫療,人類醫生有千萬之眾,但醫生之間常常溝通不暢,若換成AI醫生,那就不是幾百萬名不同的醫生,而是一個單一的醫療網絡,監測著世界上所有人的健康狀況。

如果我們說話的這會兒,在遙遠的廷巴克圖,有AI醫生髮現了一種新疾病,或者新療法,我智能手機上的AI私人醫生就立刻掌握了這一信息。AI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合作,而非智能。

關於人工智能意味著什麼、不意味什麼,人們有很多概念混淆的地方,尤其是在硅谷這樣的地方。我認為,最容易混淆的是智能與意識。

95%的科幻電影都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假設之上,即人工智能必然會發展出人工意識。他們認為,機器人會產生情感與感受,人類會愛上它們,或者,它們會產生毀滅人類的念頭。事實並非如此。

智能不等於意識。智能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意識是感受事物的能力。

在人類和其他動物身上,智能和意識確實形影不離。哺乳動物解決問題靠的就是感受。我們解決問題離不開情感和感受。然而在計算機中,這樣的關係並不存在。

近幾十年來,計算機智能飛速發展,計算機意識卻絲毫未見動靜。我們絕沒有理由認為,計算機意識的產生指日可待。其進化軌跡或許和哺乳動物迥然不同。哺乳動物的智能是在意識的驅使下,不斷髮展。同樣是發展智能,計算機走的就是另一條路,而且,這條路與意識沒有半點關係。

等待我們的,也許是一個無意識的,但是卻超級智能的世界。關鍵不是人類會不會愛上機器人,或是機器人想不想滅掉人類。

關鍵在於,一個充斥著無意識超級智能的世界是怎樣的?歷史上絕對沒有類似的參照。

克萊恩:我覺得,這是AI最耐人尋味的地方,也是每每被忽略的地方。我們之所以去解決問題,是因為受到了感受的驅使。憤怒的感受,疼痛的感受,這些都驅使著我們。另外,繁衍的本能也受著愛與欲這些感受的調節。

不僅僅是人類文明,地球上所有動物的大部分行為,都是為了確保物種的繁衍。而涉及AI的時候,我常常在想,沒有繁衍本能驅動的超級智能會是什麼樣子?即便它擁有某種類似意識的東西,也跟人類意識存在本質上的不同。

也就是說,AI會擁有解決問題的強大智能,但它的動機是什麼?它為什麼要解決這些問題?它會想解決哪些問題?

我感覺人們在討論AI時,很多時候都是假設AI像人類一樣貪婪,永不知足。它會成為最好的圍棋手,但不會止步於此。它還會稱霸《大富翁》遊戲,還會在《吉他英雄》遊戲中擊敗所有人。但我不明白的是,事實果真如此嗎?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局面?

赫拉利:可以說,在最早的AI中,這個動機是由編程人員決定的。但隨著機器學習的發展,AI的走向就不好說了。它不會像人類一樣產生慾望,因為它沒有意識。它不會有心理活動,但會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而這些模式將遠遠超出人類的理解範圍。

對業內人士來說,機器學習、深度神經網絡以及AI的吸引力在於,AI能以人類無法效仿或預測的方式,識別模式和做出決策。這就意味著,對於AI會朝什麼方向發展,我們是無法預見的。這是危險之一。AI一旦超越人類智能,也就超越了人類的想象。

在21世紀,大部分人類都會喪失經濟和政治價值,淪為一個龐大的無用階層。這個“無用”不是他們的母親或孩子眼中的無用,而是對經濟、政治和軍事體系的無用。屆時,這些體系也沒有動力在人類身上花功夫了。

克萊恩:這種情形還有另一個面,即產生一個無生產、超愉悅的社會。相比於AI反烏托邦,我其實更擔心VR反烏托邦。

人類一旦喪失經濟意義,就會避入虛擬現實世界。現在的VR已經非常先進,20年後就更不用說了。在您想象中,未來,我們會不會通過某種社會規模的分心機器,管理這個經濟無用性問題?

赫拉利:是的,我覺得AI取代人類還有另一個問題——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意義問題——如果你沒有工作,並從政府那裡領取無條件基本收入,這時,最大的問題是:你怎麼尋找生命的意義?你整天都幹些啥?

對此,目前最好的答案就是藥物和電腦遊戲。

人們會服用各種各樣的生物化學制品,越來越多地調節自己的情緒,也會日益深陷三維虛擬現實之中。

在虛擬現實遊戲中尋找意義並非新鮮事。這個概念由來已久。幾千年前,我們就開始這樣做了。只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們都管這叫做宗教。

我們大可以將宗教看成某種虛擬現實遊戲:發明並不存在的規則,信受奉行,終其一生。

如果你是基督徒,這樣做就能加分,否則減分,及至死亡降臨,遊戲結束。到時候,分值夠高者得以升級,也就是升入天堂。

從這個虛擬現實遊戲之中,人們獲得對生活的滿足感,如此已有幾千年之久。

只不過到了21世紀,憑藉技術,我們已經能創造出逼真得多的虛擬現實遊戲。我們的技術能通過比特和腦機接口,把天堂和地獄構建出來,而不是讓這些東西停留在想象層面。

《VR每日必看》(ID:vrreader)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最新鮮最帶感的VR內容,“在這裡,讀懂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