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的這3個“中國特色小鎮”有這些特色

2016年10月14日,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椏溪鎮、邳州市碾莊鎮與東臺市安豐鎮被住房城鄉建設部評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

高淳區椏溪鎮

椏溪鎮位於南京市高淳區的東部,是江蘇省新型小城鎮之一,總面積115平方公里,人口5萬人。

椏溪歷史悠久,早在三千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椏溪集鎮的形成始於明崇禎末年,優越的地理條件使之成為兩省四縣交界地區商貿會聚的中心。集鎮交通十分便利,水上通航可達蘇、錫、常、滬,是太湖的內河黃金水道。

椏溪鎮現建成5萬畝優質油菜和稻米生產基地,也是有機茶生產基地、江蘇省生豬生產基地、菜鵝養殖生產基地。椏溪鎮擁有椏溪村農業科技示範園,是利用原荒丘廢崗地進行復墾,逐步發展起來的集試驗、示範、推廣為一體的高效農業科技示範園。麻玉糕、醃製鵝是聞名遐邇的地方特產。

椏溪工業起步較早,現有工業企業130家,其中擁有縣十強企業2家,已形成了機電、服裝、食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設施配套齊全的工業開發區已初具規模,進區企業,年創產值8.6億元。

椏溪也是著名的“建築之鄉”,有建築、裝潢公司8家,現已有具有二級資質建築安裝有限公司一家,下轄8個企業,施工人數近萬人。

2010年11月份在蘇格蘭舉行的國際慢城會議上,高淳“椏溪鎮”生態之旅被世界慢城組織正式授予“國際慢城”的稱號,這是中國首個國際慢城。南京高淳國際慢城旅遊度假區全長48公里,覆蓋面積達8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50平方公里,是一處整合了丘陵生態資源而形成的集觀光休閒、娛樂度假、生態農業為一體的農業綜合旅遊觀光景區。椏溪鎮是南京周邊著名的賞油菜花之地,每年油菜花季節都會舉行油菜花節。

椏溪鎮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城鎮功能日臻完善,先後被南京市評為“市新型小城鎮”稱號,並列入江蘇省重點發展鄉鎮之一。2014年,椏溪鎮列入”全國重點鎮名單”。

邳州市碾莊鎮

碾莊鎮地處江蘇省北部,西與徐州市相接,東與連雲港毗鄰,交通優越,形成了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縱橫交織的交通網絡,是江蘇省東隴海工業帶上的第一個區域性中心鎮。

碾莊鎮是全國500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也是江蘇省重點中心鎮。鎮域面積121平方公里,總人口10萬人,到2006年將建成面積6平方公里,鎮區人口擴到3萬人。

碾莊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碾莊是遠近聞名的優質棉、優質大蒜、瓜菜、經濟速生林、中藥林、蠶桑生產基地。農業已形成大蒜、棉花、中藥材、乾鮮果、速生林等六大主導農業。

碾莊鎮是一座新興的工業重鎮,工業初步形成五金工具、電器、棉紡、建材、化工、食品等六大支柱產業。碾莊素有“食品之鄉”之稱,徐州學永蒜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種植收購、加工、倉儲、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專業性企業。碾莊素有“五金之鄉”之稱,是全國最大的手動五金工具製造基地,斷線鉗產量居全國同行業之首,佔全國銷售市場的55%。碾莊被批准為“江蘇省五金工業創業基地”和“江蘇省專用五金工具特色產業基地”。碾莊鎮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目前永磁電機和永磁發電機已實現從研發到批量生產。臺灣鈞裕工業園、蘇南工業園、南北工業園、五金工業園、棉紡工業園等五大工業園蓬勃發展。

碾莊是蘇魯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建有綜合農貿市場、大蒜專業市場、建材市場、傢俱市場等。現今碾莊鎮以集貿市場、交通運輸及旅遊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發展強勁。

碾莊鎮是江蘇省批准的歷史文化名鎮。碾莊鎮是淮海戰役的首捷之地,境內戰爭遺蹟遍佈,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淮海戰役碾莊圩戰鬥紀念館和李超時將軍紀念館已成為國家級3A級景區,是享譽省內外的紅色旅遊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東臺市安豐鎮

安豐鎮位於鹽城市東臺市,是全國重點城鎮,也是江蘇省文明鎮、省重點中心鎮、省科技示範鎮、省新型示範鎮。

安豐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區域優勢,204國道與352省道在此交匯,沿海高速公路、新長鐵路穿鎮而過,串場河、通榆運河穿境而過。

農產品資源豐富,是糧食、棉花、蠶繭、食用菌生產基地,山羊、家禽、水產養殖富有特色。

工業具有較強的發展基礎,形成了紡織、建材、化工、機械四大支柱產業,工業規劃區構成南、北兩園格局。江蘇油田試採一廠設境內,東臺市色織五廠成為蘇中地區最大的拉絨坯布生產廠家,東臺市冷卻設備廠擁有“臺豐牌”冷卻塔塔芯系列產品,等等。

安豐已成為蘇中地區的商貿強鎮。安豐在204國道和省道瓊溱公路十字交叉帶上了興建了山羊市場、農副產品批發、貿易市場、鋼材市場、裝飾品市場和東淘小商品市場。其中華東山羊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鋼材市場年成交額均達億元,被評為省級文明市場,華東山羊市場佔地一萬多平方米,年成交山羊近100萬隻,輻射10多個省市。

明代安豐成為聞名天下的“淮南中十場”鹽場之一。北宋天聖年間,西溪鹽倉監范仲淹等人率領民眾修成全長143裡的捍海堰,世稱“范公堤”,范公堤安豐段長約9.5公里。范公堤為鹽民創造了“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的生產生活環境,從此由“東淘”更名為“安豐”。

明清以來,安豐鎮區建成了南北七華里的古街,北起下灶星月橋,南至鹽埧盈寧橋,遍佈著“九壩十三巷七十二廟堂”的繁榮景象。四方商賈雲集,店行坊館星羅棋佈,大小鋪面有八百多家。

安豐是明代哲學家、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和清代布衣詩人吳嘉紀的故鄉。安豐是宗教聖地,有淨土庵、東嶽宮、安豐天主堂等。安豐文物古蹟還有鮑氏大樓、王艮畫像碑、王艮家族墓碑、袁承業故居、吳氏家祠、安豐古街、東淘精舍遺址、八卦村、離任留靴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