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倡幼儿赤脚活动?

为什么提倡幼儿赤脚活动?

来源 \ 科学公园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人类的发育特点。

人类婴儿一直待在黑暗的环境中会导致失明,如果待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中会导致弱视。婴幼儿如果限制在狭小的空间中,不许爬,不许站立,不许走动,下肢的发育也会不正常。如果严重缺乏交流互动,会导致幼儿智力发育异常。

相反有些动物,比如一些昆虫的发育过程是固化的。蜜蜂的幼虫生活在一个小格子里,活动空间非常小,而且蜂房里暗无天日。幼虫当然无法锻炼眼睛和腿。事实上幼虫并没有眼睛,也没有腿和翅膀。之后幼虫化蛹,再羽化成成虫,这时候它的眼睛、翅膀和腿都很健全,马上就可以使用。

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发育模式,可以看出人类的发育过程需要环境给予积极的反馈。

昆虫固化的发育模式具有极高的效率,而哺乳动物可塑性的发育模式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人类的手和脚虽然体积不大,但骨骼、关节、肌肉的数量非常多。如果看手和脚上的感觉与运动神经在大脑投射的区域(图1),会发现脚占的区域比整条腿的还大(手不用说更大了)。也就是说,脚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很大量的活动和反馈。与衣服不同,鞋通常比较硬,再加上袜子的一层包裹束缚,脚部很多关节和肌肉的活动范围变得很小,而且由于鞋袜的隔绝,脚对外部的感觉也很大程度上被屏蔽。因此,幼儿穿鞋会对脚部的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为什么提倡幼儿赤脚活动?

图 1

当然也不止幼儿,儿童、青春期孩子乃至成人穿鞋都会有负面影响,只是可塑性越大的阶段影响也越大。

图2是文明社会常见的脚,图3是热带落后地区孩子们的脚,能看出前者脚趾挤在一起,后者自然分开。可以说,在穿鞋中成长的脚或多或少都有些畸形(包括常见的拇外翻等,图4),只是这种畸形大多不严重。但有一种影响比较大的异常就是扁平足。扁平足既有遗传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因素。对于遗传上的扁平足易感者,幼儿阶段穿鞋会提高扁平足发生率。因为足弓是靠一组韧带维持的,幼儿的韧带如果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会更易发生扁平足。非扁平足的人赤脚运动也会让足弓变得更紧致。

为什么提倡幼儿赤脚活动?

图 2

为什么提倡幼儿赤脚活动?

图 3

这是人们早已发现的现象,但在我国知道的人还很少。而实际上我国恰恰最需要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因为我国的孩子们可能是世界上的赤脚活动机会最少的。很多国家有在室内赤脚的传统,这些国家包括日本、韩国、东南亚很多国家、南亚国家、中东国家等等。欧美虽然没有这方面的传统,但室内多铺有地毯,幼儿学走路总是从赤脚开始,在家里也多是赤脚,美国孩子赤脚在院子里玩也很常见。像我国这样回到家还要专门穿居家拖鞋的情况是很少见的。我国有些地区虽然曾经有过赤脚的传统,但似乎总是和贫穷联系在一起,一旦生活好了,人们便忙不迭地穿上了各种鞋子。其实把赤脚和贫穷、邋遢联系起来并不会使人变得高大上,尊重事实,讲科学才是真正高大上的。所以,在温度和地面允许的情况下多让你的孩子赤脚活动吧,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为什么提倡幼儿赤脚活动?

图 4

PS. ①有些人非常极端,不但认为孩子不应该赤脚活动,还说孩子应该穿硬的皮鞋,这样脚的形状才能长好(或者赤脚导致平足等)。类似地,也有人认为婴儿的腿应该绑起来,不然会长成罗圈腿。这些人对自己的基因毫无信心,却对自己愚蠢的头脑很自信。

②也有不少夸大赤脚走路的好处的,什么脚是第二心脏,赤脚走路包治百病等等的,也全是胡说。原始人一辈子赤脚,还不是很少活过30岁。

③也有说法认为赤脚对孩子的食欲、身高、智力都有促进作用,但这方面还缺乏证据。目前只能说赤脚玩耍会给很多孩子带来快乐。

(图片来自网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