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四)郊区梁家庄观音堂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四)郊区梁家庄观音堂

位于郊区大辛庄镇梁家庄的观音堂,从明朝万历一直走到今天,历经420多年的风吹雨打,虽然外部建筑多有修缮,但正殿内依旧完整保存着艺术价值和文物历史价值极高的500余尊彩塑、悬塑。观音堂内儒、释、道三教集于一殿,殿内塑像设计精妙,手法精湛、造型精美,实为明代彩塑之珍宝。2001年,观音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堂也凭借着精湛的彩塑和悬塑艺术为它博得了响亮的名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参观考察。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四)郊区梁家庄观音堂

观音堂座东向西,现存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香亭、观音殿。钟鼓楼位居山门两侧,左右配殿对峙,院内的一株古桧柏,已有千年历史,挺拔茂盛,郁郁葱葱。

观音堂是以敬奉观世音为主,集儒、释、道教和民间信仰的一座宗教建筑,而且中国老百姓最喜爱的各路神圣都应有尽有,例如观音、罗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八仙、孔子的七十二贤人等等,这在全国都十分少见。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四)郊区梁家庄观音堂

观音殿为寺院中的正殿,广三间深两间,单檐悬山顶。殿顶黄绿两色琉璃吻脊,纹饰为蟠龙与西番莲纹样,形象逼真,典雅大方,属明代遗物。门楣之上,悬挂着刻有"观音堂"三个鎏金大字的匾额,为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兵部侍郎郜钦所题,保存至今,实为可贵。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四)郊区梁家庄观音堂

叹为观止彩悬塑

走进观音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塑像,三面墙壁及屋顶梁架之上、门窗顶部,皆是描金彩 绘的泥胎彩塑、悬塑。据管理人员介绍,这里共有大小塑像500余尊,大的高约两米,小的仅有几厘米,都是泥胎雕塑和悬塑。整堂彩塑错落有致,灵活多变,圆塑、悬塑、组塑、浮塑等手法齐全,塑绘技艺熟练精妙,人物生动传神,场面浩繁复杂,金碧辉煌,缤纷瑰丽,令人目不暇接,是明代彩塑及悬塑中难得一见的精品。

(悬塑是一种以架定位、上厚下薄、悬插在固定于墙上木架之中的室内彩色泥塑。泥塑上身略向外倾斜,重叠时下层的上身挡住上层的脚部,上下多层重叠则产生华丽的效果。)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四)郊区梁家庄观音堂

风姿独具观世音

在一般的寺庙里,观音大多是亭亭而立,一手持柳枝,一手托净瓶;或者跏跌而坐,双手合十,面目端庄。而这里的佛坛上,观音却风姿独具。她坐在莲台之上,面和目慈,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俯视,左臂自然伸直,左腿下垂,脚踏麟麟兽尾部,右腿弯曲,脚踏祥云,右手很悠闲地搭在膝上。这与在她左右两侧半跏而坐、单掌立胸、一派庄严肃穆的文殊、普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观音菩萨后面演绎着善财童子历访五十三位"善知识"的五十三参后依教奉行终于获证善果等佛转故事,人物造型,姿态万千。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四)郊区梁家庄观音堂「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四)郊区梁家庄观音堂

三教合一儒释道

殿堂内的正面顶部,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教祖师同坐中央,释迦牟尼居中,老子、孔子分列左右。释迦牟尼跏跌而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为"说法像";老子为道长装束,仿佛在论经讲道;孔子儒生服饰,正打坐向众弟子讲学。中国古代社会所信仰的各方神圣齐集一堂,佛道缝合,堪称一奇,这也充分体现了自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共荣的文化现象。除此之外,庙宇四壁及柱、梁、架上处处塑满了天富圣境、桂殿兰阁、琼楼玉宇及三教各界人物,大小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塑像仅靠背后横柱连接,四面悬空,加之祥云缀绕,颇有天宫仙境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四)郊区梁家庄观音堂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四)郊区梁家庄观音堂

姿态各异众神圣

顺着殿内两侧的佛台之上,分别塑有十八罗汉,或文静沉思,或孔武豪放,或不修边幅,或机敏乖巧,或大智若愚,或坐禅说法,或静目养神,姿态各异,刻画入微。

罗汉之上有二十四诸天尊神,二十四诸天包括四大天王在内的佛国的守护神,看上去他们有的在评事说理,述其佛法;有的拉弓射箭,习练武功;有的竖眉怒目,威武雄壮;有的攥拳握杵,威震一方。个个气度不凡,似在威风凛凛地捍卫着佛法,保护佛国尊严不受侵犯。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四)郊区梁家庄观音堂

顺着殿堂的内壁三层,还可看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等十二圆觉塑像,其神态娴静秀雅,花冠、璎珞细致精美,服饰线条流畅,他们所乘的麒麟、狮子、大象等坐骑生动逼真,虽是神的故事,却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再上悬有帝释、供养人等,共500余尊,并附以龛阁装修,金碧辉煌,堪称佳作。

十二圆觉再往上的第四层,南壁为道教人物故事,有玉皇大帝、西王母、八仙等;北壁为儒教人物,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在殿的门窗之上,南面有道教中最著名的八仙拜寿故事情节和唐王接经的历史传说故事,北面则是历史上有名的明英宗时的"土木之变"、"南宫复辟"等事件的传说故事。殿内祥云环绕,庄严圣洁,三教故事人物交错,恰似一人间仙境。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四)郊区梁家庄观音堂「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四)郊区梁家庄观音堂

观音堂是不可多得的古建佳作,是我国明代时期宗教、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是明代晚期民间信仰的真实反映,充分体现出儒、释、道在普通人们心目中占有同样的位置。如此精而全,这在现存的古代寺庙中是十分少见的,是明代上党人民留给我们的历史财富,它既反映了明代上党地区彩悬塑艺术的高超技艺,同时又是明代上党地区百姓宗教信仰、心灵寄托的真实记录,更是千百年来儒、释、道三教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典范,生动地呈现了我国宗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独特现状,是研究中国宗教和民间信仰发展历史最好的实物资料。

「上党国保」长治国保档案(四)郊区梁家庄观音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