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专家:大便出现这3个变化,是大肠癌早期!

上个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中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的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和胃癌。死亡率居第五位,前四名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

消化科专家:大便出现这3个变化,是大肠癌早期!

警惕“吃”出来的癌症

大肠癌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两种,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双高”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大肠癌在早期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当出现便血、腹泻、便秘等症状时,很多人没有引起重视。约七成的患者就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而晚期的生存率仅为5%。

不仅如此,近年来,大肠癌还呈现出年轻化发展趋势。《中国大肠癌流行病学及其预防和筛查白皮书》中指出,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30岁开始上升,40~45岁后上升迅速,75~80岁达到高峰。但临床上也不乏30岁以下的年轻人罹患大肠癌的例子。相关调查显示,中国40~74岁的人群中,约1.2亿人属于大肠癌的高危人群,30~74岁的高危人群中大肠腺瘤的发现率高达6.1%。

王大琤主任表示,大肠癌的原因很多,如家族遗传、不良饮食结构、心理因素等。所谓不良饮食结构是指“三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纤维素。这样的饮食结构导致人们缺乏膳食纤维,肠道蠕动减慢,大大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而心理压力、情绪等方面的因素也会对疾病有一定影响。有种说法叫“癌症性格”,如易怒、悲观、长期紧张或孤僻等人群,更容易成为癌症的“狩猎”对象。因为这些负面情绪会抑制身体正常的机能,甚至造成人体免疫调节机能下降。

重视大肠癌早筛、早诊

消化科专家:大便出现这3个变化,是大肠癌早期!

1.不明原因的大便习惯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加、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等情况。

2.大便性质的改变,大便变稀,或带少量的黏液,甚至出现血便。

3.腹胀或腹部隐痛。

大肠癌早期筛查,常见的是“一指三检”。一指就是肛门指诊,这种检查方式可以直接触及直肠肿物以及检查盆腔转移的情况,简易且有效。“三检”是指乙状结肠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以及X线检查。

消化科专家:大便出现这3个变化,是大肠癌早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