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精神悬置期的我

走完精神悬置期的我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段精神悬置期,尤其在青年期,离开了家庭和熟悉环境的庇护,在一个崭新的环境接受各种异质信息的浸染,人的精神意识会从顺从接受走过自我怀疑、思索迷茫、尝试摸索、激烈斗阵和最终蜕变五个阶段,五个阶段相互交织,由此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在精神上自由的人。

有的人的精神悬置期没有顺利走完全程便随了芸芸众人,没有自我,不知路途方向,泯然众人矣。有的人的精神悬置期经过长期而激烈的斗阵,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在我的精神悬置期,过去三年多的大学生活我始终处于一种焦虑彷徨、资源稀缺的状态,走过许多弯路。或许本性使然,在没有明确指导、明确规划的前提下,最大的收获是误打误撞读完了几百本书、做过不少调查研究工作,自己的思维能力取得了极大的突破。

我向来讨厌学校那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一个人在没有认识自己、全面了解过社会科学(人与社会的运行规律),怎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人?怎能担当大任成就伟业?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生物学、政治学、人类学、经济学,我常常应接不暇,“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不断进行自我通识教育、自我认知升级乃是世上第一等幸福的事。

总结三年多的各种经历与思考,我给自己高度概括三条行为准则:

  • 磨练信息商

观察我们所处的时代,这是个信息爆炸时代,各种媒介承载着商人、学者、政治家的“野心”争先恐后地向我们传递着“似乎有利的信息”,那些虚假的、夸大的、多手的信息占领了我们的心智,让我们随意听取生物本能以及他人欲望操控。

磨练信息商第一要具有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读书和科研训练训练是最好的方式之一),第二要形成自有的一套信息筛选、吸收、建构和输出方式。详细见我之前的文章:信息商-一种比情商和智商更重要的能力

  • 锻造专业能力

在分工精细化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就个人的能力和生存策略来看,不需要我们具有从零到一的能力(风险大、资源局限、效率低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悖),而需要我们具有组合的能力,自己成为某一领域专家级人物,再将成熟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此获取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实现突破性创新。

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才是未来,野蛮生长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去了解中国三代企业家,企业家从套利型走向创新型),市场经济愈加规范,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信息和人才流动愈加充分,一切的竞争回归本质(无论企业家还是个人)。

  • 尝试尝试再尝试

我常常想,有没有一种方法论可以让人不畏惧失败、不畏惧陌生事物?我想有两种力量:一是心中的热血;二是明白自我的渺小。

热血难息让我们永不止步,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便不怕自我的牺牲和失去。如果从哲学角度、理性角度去思考,你我他不过是基因、模因、各种符号、模型的载体,一切皆是可以把握、一切皆可尝试。详细见我之前的文章:那些称之为神人的视角

走完精神悬置期的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