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龍者”說:對話中國“翼龍”無人機研製團隊

“驭龙者”说:对话中国“翼龙”无人机研制团队

行以致勝,謀以致遠。中國航空工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態連續推出高端先進航空產品,憑藉自主創新向世界傳遞一個大國的自信——2017年初春,重磅消息傳來,中國自主研製的察打一體無人機系統翼龍Ⅱ成功首飛。

2月27日,中國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翼龍Ⅱ無人機亮相中國西部某高原機場,中國新一代大型察打無人機終露真容。

“驭龙者”说:对话中国“翼龙”无人机研制团队

翼龍Ⅱ無人機研製及保障團隊慶祝首飛成功。

“龍抬頭”,實力說話

“首飛成功,中國新一代大型察打無人機誕生了!中國成為全世界繼美國之後具備新一代察打一體無人機研製能力的國家。”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總設計師、翼龍系列無人機總設計師李屹東在首飛現場宣佈。

翼龍無人機系統現場總指揮李永光表示,作為中國航空按照海外用戶定製狀態批產的01架原型機,翼龍Ⅱ無人機的首飛成功標誌中國已經具備向海外市場交付新一代大型察打無人機的能力,更意味著中國憑藉自主研發的關鍵技術在全球航空裝備外貿中的競爭力中實現水平升級。

翼龍Ⅱ無人機首飛成功的消息迅速引發海內外極大關注,這一具備中國自主掌握關鍵技術的機型在首飛前就已經收到訂單。

“察打尖兵”翼龍Ⅱ無人機系統,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在翼龍系列無人機系統前代機型的基礎上研製的中空、長航時、偵察打擊一體化多用途無人機系統。

翼龍Ⅱ無人機系統由無人機、地面站、任務載荷和地面保障系統組成。相比於具有探索性質的前一代翼龍無人機,翼龍Ⅱ的飛行平臺性能、武器載荷、任務載荷以及控制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是跨代的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

“驭龙者”说:对话中国“翼龙”无人机研制团队

翼龍Ⅱ無人機首飛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它不僅是中國首款裝配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無人機,還將與察打無人機性能關係極為密切的合成孔徑雷達(SAR)、激光制導導彈等關鍵高端先進設備作為“標配”。

續航能力和掛載能力是評價察打型無人機的關鍵指標,翼龍Ⅱ的外掛能力達到480千克,持續任務續航達到 20小時。

李屹東說,翼龍Ⅱ可以實現一機掛十枚左右的掛載能力,這不僅意味著它的掛載數量提升,更標誌著更豐富的掛彈種類可以讓它在長達十幾乃至二十小時的長航時飛行途中,具備隨時應對更多種地面及空中情況進行處置的能力。

“縱觀全球同類無人機,翼龍Ⅱ和美國MQ-9‘死神’無人機水平相當,屬於世界一流水平。中國航空人將牢牢通過自主掌握關鍵技術,有望在無人機領域實現在全球航空競爭實現彎道超車。”李屹東說。

“驭龙者”说:对话中国“翼龙”无人机研制团队

翼龍系列無人機總設計師李屹東在翼龍Ⅱ首飛現場。

自主創新,行以致勝

“一十八月太急,挑燈夜戰常記。何懼濃霧霾中生,寶劍鋒刃自磨礪。翼龍抬頭喜。”翼龍研製團隊核心成員在首飛成功當夜做此感慨——為了這一天,一個有著“日月星辰”夢想的團隊低調堅韌地度過了太多不眠不休的日夜。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這個中國航空國家隊憑藉一脈相承的創新基因,在近半個世紀裡憑藉探索研製系列化先進有人戰鬥機、無人機等航空航天高端技術,不斷闖入全球航空業視野。翼龍系列無人機正是誕生在這個中國航空工業重要研發基地。

“從系列化有人機到無人機,再到跨代的系列化有人機和無人機,中國重要航空產品在較短時間實現迭代升級,是國家整體實力提升和航空工業進步的顯著標志。”翼龍無人機系統現場總指揮李永光說。

“驭龙者”说:对话中国“翼龙”无人机研制团队

翼龍無人機系統現場總指揮李永光(中)與研製、保障團隊在現場。

翼龍Ⅱ項目從開啟到首飛總共只用了18個月,堪稱奇蹟。成就這個奇蹟的是一個有著創新基因的團隊——研製、總裝、調試、地面指揮控制站、地面維護保障和試飛等所有崗位團隊成員的全心投入與默默堅守。

“幹驚天動地事,做默默無聞人。首飛成功背後,是幾代航空人用近半個世紀積累的科學化研製流程和一脈相承的航空報國情懷。” 李永光說。

對於任何一型飛機來說,首飛的背後存在著太多變數和無數個難題。“我們在翼龍Ⅱ項目上始終保持‘按照計劃進行’絕對不是一句虛言,而是因為團隊前期做出的充分準備讓首飛具備如期進行有了足夠底氣。”

作為中國航空工業成都所“龍家族”的成員,翼龍系列無人機與中國自主研製的三代戰機殲-10飛機血脈相連,正是得益於此,它在尚未投入首飛即吸引來海外客戶的大訂單。對於效力國家戰略需求、贏得國際認可的中國頂級航空研製機構,自主創新是流淌在其血脈中的基因。

“驭龙者”说:对话中国“翼龙”无人机研制团队

翼龍無人機系統研製團隊

“驭龙者”说:对话中国“翼龙”无人机研制团队

翼龍翼龍Ⅱ無人機系統首飛現場。

直接參與翼龍系列無人機飛行控制系統研製的飛控部副部長龔峰說,在現有的航空動力條件下,中國新一代飛機如果要實現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肩甚至同臺競技,就必須依靠其他關鍵系統的性能提升。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飛機的“神經”——飛行控制系統。

在這位80後航空科研人員看來,“跨代是創新,在傳承中改進性能也是創新。我們所研製的殲-10飛機代表著中國飛機邁進電傳飛控時代,而翼龍在自主飛行等方面具備的顯著性能優勢正是得益於創新的基因。”

李永光說,“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是航空人的職責使命;贏得海外訂單,更是證明了中國高端航空裝備的研製實力。翼龍系列無人機的跨代升級,致勝之處在於幾代航空人在自主研製系列化有人機、無人機積累的經驗和自主掌握的關鍵技術。”

“驭龙者”说:对话中国“翼龙”无人机研制团队

翼龍Ⅱ無人機首飛成功。

仰望天空,謀以致遠

專注做飛機的人,一定是喜歡天空,仰望天空的人。“以戈止武,這才是不斷將航空裝備水平向前推進的最終目的。只有具備了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足夠實力,才有可能實現武器裝備研製的最高目標——守護和平!”李屹東說。

世紀之初的海灣戰爭在無形之中引領了一個無人作戰的時代,引發了全球對於高端無人機領域的極大關切。如果在無人機領域缺席,很有可能就會在未來以血肉之軀遭遇空中的一群機器“追殺”。

“中國不能被‘空天時代’落下!我們絕對不能讓‘大刀長矛迎戰洋槍洋炮’的歷史重演,不能被外國先進裝備攆著跑。” 他說,今天中國航空人有信心、有實力,更有使命感讓國家在高端無人機領域擁有一席之地,爭取國際話語權。

“驭龙者”说:对话中国“翼龙”无人机研制团队

2016年11月2日,珠海航展上展示的翼龍Ⅱ無人機。 資料圖片(中航工業資料圖片)

在實現航空高端裝備跨代升級的進程中,中國航空人已經進入“不進則退,甚至走慢了也是倒退”的關鍵階段。

對於他們來說,未來不僅要專注在航空技術本身,還要思考將其他先進科技成果和趨勢與航空裝備聯繫起來。如果用最通俗生動的說法,就是“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想著地裡的,還瞄著天上的”。

“廣闊的天空,浩瀚的星空。未來究竟要往哪裡去?我們知道的是未來的路一定會很難,卻不知道究竟有多難,這個感覺也很微妙。”他說,引領者的角色必將更難更具挑戰,因為創新從來不是浪漫的事。

“行以致勝,謀以致遠。每一代航空人都有時代賦予的目標使命,前輩不懈努力追趕著世界的腳步,也讓我們更有底氣和勇氣把目標放得更高——仰望更遠的天空,由中國人定義航空的未來!”李屹東說。

(文中圖片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提供/趙鈺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