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三年啥都不幹,卻一飛沖天成為春秋五霸,三年裡他幹了什麼

史書記:

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 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穀知之矣。"處半年,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六,而邦大治。舉兵誅齊,敗之徐州,勝晉於河雍,合諸侯於宋,遂霸天下。莊王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那麼楚莊王為什麼要裝這個b?在這三年裡他幹了什麼?

楚莊王三年啥都不幹,卻一飛沖天成為春秋五霸,三年裡他幹了什麼

《楚國八百年》裡有提過這一事蹟

但這主要還和莊王的父親楚穆王 商臣 於祖父楚成王有關(楚國在之前一直不被中原文明認可,並被稱為蠻夷,除了只是崇尚武力外,最重要的是楚國國君經常是以弒君弒父這樣的方式來奪取王位,這肯定不會被尊崇禮儀的中原文明所接受,而楚成王就是被他的兒子商臣逼死的)。

在當時楚國對外只能算是一個比較有實力的國家,但北面有強國晉國,之前附庸楚國的眾小國在城濮之戰後也紛紛歸順於晉國,可以說楚國北面門戶大開,沒有屏障但有強敵;

而對內方面,源於商臣逼死成王后,只在位12年就病逝了,造成集團派系之間鬥爭激烈,到莊王上位後權利還是被掌握在權臣手上,可以說那時莊王只是名義上的王,被架空的角色,缺少響應的政治力量。

所以在這樣的內憂外患下,楚莊王內裡只能韜光養晦默默觀察選擇可用班底,但表面上卻聲色犬馬麻痺他人,(話說後生小子劉備那年靠在後院務農種菜這招,來麻痺曹公,曹竟也沒看破)足足三年時間,該給他個奧斯卡了,後被朝中正直之人以大鵬鳥試問,莊王才以此鵬道出己心中志向。

楚莊王三年啥都不幹,卻一飛沖天成為春秋五霸,三年裡他幹了什麼

而楚莊王登上舞臺的契機是當時楚國面臨的自然災害,讓全國陷入饑荒,楚西邊的幾個小國聯合起來想趁火打劫,在大兵壓境時莊王沒有退縮採納遷都的建議,而是決然率軍親征準備平定叛亂,一面誘敵深入邊戰邊退,令一面通過外交聯合秦、巴合力夾攻,終一舉平定庸國。也通過這次危機,楚莊王重新握住王權,這才登上了歷史的舞臺,這年楚莊王20歲。

說大器晚成,太過牽強,還停留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思維階段。

楚國在楚莊王的帶領下國力大盛,在後期與晉國的爭鬥中戰勝老牌霸主晉國,楚莊王信守仁義,尊重大國禮儀,積極發展自身文化,終得到其他諸侯國的尊重與認可,實至名歸成為春秋戰國史上繼齊恆公、晉文公之後又一新霸主。

楚莊王三年啥都不幹,卻一飛沖天成為春秋五霸,三年裡他幹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