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消费金融2017年规模近9万亿

曾刚:消费金融2017年规模近9万亿

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透漏,2017年底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近9万亿,相比2016年有30%的增幅。控杠杆的环境下,消费金融行业要么补充资本金、要么控制规模,在短期内消费金融规模增长速度会放缓。

短期规模增长速度适度放缓

曾刚表示,长期来看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但短期受到监管上的影响,需要有一些防风险的举措。

在满足人民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和消费增长相关的金融服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曾刚表示,在2017年底的时候,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在8到9万亿之间,相对于2016年大概增长了2万亿左右,有30%左右的增长幅度。作为研究银行的人,我们今年把零售银行也作为研究的重点,作为一个方向是毋庸置疑的。长远来看,对银行业务而言是一个风口。

消费金融发展速度快,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规模扩张,另外一方面是定价。出于对消费者的保护,消费金融的市场门槛、准入门槛的要求越来越高,监管会明显强化。曾刚说:“在短期内,借助各种方式进行杠杆扩大的业务模式会受到监管上的要求,要么补充资本金要么控制规模,所以总体上来讲规模增长速度会放缓。”

曾刚表示,现在有很多不合规的做法,未来都会受到比较大的约束。这个对于行业实际上是有好处的,你会把做的不好的做法排除市场之后,剩下的对整个市场的形象、声誉、发展会趋于更加建行。

蚂蚁金服表示,消费金融市场需要得到清理、规范以及健康发展,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做消费金融要真正回归到本原,改善消费者的生活。消费金融最近两三年在降杠杆、去风险,未来可能会更加健康、更加合理。

机构间加大合作形成完整生态链

最近几年,消费金融市场的合作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看到传统商业银行、传统持牌机构和各类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曾刚认为,这样的合作会越来越多。在整个消费金融的生态链上,各个机构都有自己的优势,这意味着未来可以形成合作共赢的生态。

蚂蚁金服表示,金融越发展市场分层就越充分,不同的金融机构同时在给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服务。对蚂蚁这些机构来讲优势是线上的场景、数据和技术,对于消金公司、银行来讲,其实他们对于金融科技的运用也是越来越深了,也有线下优势、渠道优势、资金优势、资本优势,我们可以共同合作取得1+1>2的效果,让用户得到更低的利率、更能满足需要的额度。

蚂蚁金服还透露,今年花呗、借呗业务将会开放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各自发挥优势,共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希望顾客在淘宝、天猫消费时需要使用金融工具时有非常好的体验。

对于未来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蚂蚁金服认为,“防控风险、控制规模、适度发展是金融行业长久健康发展的保障,用户的合理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加强平台与机构之间的合作来满足,这也应该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未来发展的方向。”

同时,作为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今年蚂蚁金服也会积极开展公益教育,和机构一起普及金融消费知识、倡导用户理性消费、合理使用金融工具、防范金融风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某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总裁、蚂蚁金服微贷事业群相关负责人和30名财经媒体/新媒体从业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消费金融行业的破局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