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脾为生痰之源”的苍白无力

某小儿推拿门店接待一3岁患儿。虽然只有3岁,但已经是老客户。过去常常感冒就在这家门店推拿。

这次又感冒,有些咳嗽,流涕,喷嚏。技师根据患儿稀疏的毛发,无华的面色和瘦小的身体,以及食欲不振,呕吐1次,腹部胀满等认为“脾虚积滞”。

小儿推拿“脾为生痰之源”的苍白无力

作者廖品东

“昨天吃了啥?”

“六个饺子”。

“看!我说积滞吧!就是该死的饺子惹的祸”技师非常肯定。

按食积用补脾经、清胃经、掐揉四横纹、推板门、捏脊、摩腹等;

考虑感冒,加了清肺平肝、清天河水和推“介”字。

小儿推拿“脾为生痰之源”的苍白无力

作者廖品东

又推了两天。

这次没有那么幸运!

小儿推拿“脾为生痰之源”的苍白无力

作者廖品东

出院后,患者找门店索赔。电视台也跟踪报道。

双方协商未果。患儿家聘请律师,准备走法律途径。

电视台和律师找我(廖品东)咨询。

“你说食积会引起肺炎吗?”律师单刀直入。

“食积不能直接引起肺炎,但食积能伤脾胃”

“脾胃伤了与肺炎有关吗?”

“脾胃伤了就会生痰,痰上输于肺就会咳嗽,气紧,就可能成为肺炎”我可是根据肺炎的主要症状咳嗽、气紧、咯痰,以及传统中医的脾的生理功能,脾和肺的关系推导出来的。

小儿推拿“脾为生痰之源”的苍白无力

作者廖品东

“也就是说肺炎是吃出来的!那个孩子那顿午餐的六个饺子就是罪魁祸首”

“不能这样说!”我制止他。

“明明是肺炎,她们却诊断为脾虚积滞,是不是误诊?”

“当初的症状谁能说是肺炎?而且患儿就诊时毛发稀疏,面色无华,形体瘦小,以及食欲不振,呕吐,腹部胀满,符合中医脾虚积滞的诊断。”

“就算脾虚积滞。关键是怎么成了肺炎,肺炎在中医到底是脾的问题,还是肺的问题?”

“当然是肺的问题!但是中医┉”

“中医就成了脾的问题?”

“我再强调一下,中医的脾不是西医解剖的脾,中医的脾是主运化的”

“中医的脾不是位于左季胁部的脾,那它是什么?”

“中医的脏腑主要是功能态,是功能的集合体。比如脾就主要管理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

“就算是功能态。但负责消化吸收的脾怎么引起肺炎了?”

“脾为生痰之源!”

“怎么生痰?”

小儿推拿“脾为生痰之源”的苍白无力

防止引起读者不适图片做了处理

“痰是不是水湿?”我问

“是啊!”

“这就对了!中医的脾主管水液代谢,即所饮入的水最终都在脾被吸收、转运、输布和利用。如果脾的功能失调,水就会泛滥,就会淤积,就会变性成为痰。”这就是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

“痰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脾本来该输入水分到肺,现在生了痰,痰就跑到肺里面去了。这就是中医著名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论断”

小儿推拿“脾为生痰之源”的苍白无力

作者廖品东

“难道中医不承认这些”

“两种理论体系啊!怎么能将它们拉到一块!”

“但脾产生的痰怎样到肺呢?”

“通过经络啊”说出这句话,我就后悔了。因为不但经络的实质至今没有找出来,而且,经络可是联系脏腑和运行气血的通路。难道经络内会流动病理性的痰?”连我都不自信了。

“我看啊,无论人或动物吃撑了,都是胃扩张、肠扩张,都是呕吐、腹泻和脘腹疼痛,实验室里是无论如何也吃不出肺炎来。”

“再说一次,那是西医,中医不是这样认为的。”

“但在法庭上,一切要有证据。脾的痰是如何到肺里的?六个饺子是如何引起肺炎的,你得拿出证据来”

“证据就是中医理论!”我斩钉截铁。

“饺子伤脾,脾生痰,痰跑到肺,成为肺炎。这其实是你们的想当然!如果这样谁还敢吃饺子?”

我早已按捺不住。我知道同他们无法交流。况且,脾产生的痰到底通过什么途径跑到肺里去贮藏,不仅他们,可能我也说不清楚。

我只有变守为攻,孤注一掷了。

我问“肺炎是细菌,还是病毒?”

“这次是混合感染。既有细菌又有病毒”

我说“孩子这次的感冒其实就是肺炎的初期症状,但没有咳嗽、气紧,没有幼小孩子的呛奶(幼小孩子不会吐痰,常常以呛奶的形式表现出来),恐怕所有医生都不会考虑肺炎。”

“但总不应该诊断脾虚和积滞吧?是不是诊断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好些呢?”原来他们还知道这些。

我不得不佩服这些外行人!他们是对的。我想,小儿感冒的辨证层次一是感冒本身的证型,如风寒、风热、暑湿、燥邪感冒等。二是特殊体质的感冒,如阳虚、阴虚、气虚感冒。三是兼夹,如夹痰、夹惊、夹滞。但首先是外邪。而不是兼夹。那个技师将旧病(脾虚),将患儿一贯的状态作为了本次新病感冒的诊断显然是不对的。

我还想帮那家门店说几句。我说“她们做了清肺平肝、清天河水、推天柱骨,推介字等作用于肺的手法啊!”

听到这里,律师有些不客气地说“老师!法庭上,先审具不具备诊疗资格,其实是诊断,其次是处方,其次是操作。诊断错了,一错百错,哪还会有正确的处方和操作?”

律师是对的。辨证论治是先有辨证,才有治法和处方。论治始终在辨证的统领之下。

最终,他们同意我的观点,由于那家门店混淆了主次,将属于肺系病症的感冒、咳嗽诊断为脾系病症的脾虚积滞,因而耽误了病情。最终以门店赔偿8千元人民币了却此事件。

体会:

1.肺为生痰之源,又为贮痰之器。肺主呼吸,直接接触到雾霾、粉尘和过敏物质,它们直接在气道中产生痰浊。同时肺位置最高,又为水之上源,肺最易受到火热薰灼,可以炼液成痰。脾为生痰之源在法庭上一定是苍白无力的。

2.分清新病旧病。旧病,如案例中的脾虚,长期存在,没有生命危险,而咳嗽、气紧、流涕显系新病。这时候,貌似小小感冒却可能是很多传染性疾病的开头。如果诊断脾虚积滞,隐患很大。

3.五脏归经,找准主攻方向。肺、支气管、上呼吸道感染肯定属于肺系(患儿就诊时考虑感冒或咳嗽就与上呼吸道相近,风险就会少很多)。厌食、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才属于脾胃的问题。不要张冠李戴。否则又会误诊。


中国小儿推拿网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