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四十四章現代人看了後背不發涼嗎?

以道解道

《增廣賢文》裡有兩句話說:“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這兩句話很好理解,也就是俗話說的:“知足常樂,能忍自安。”我們白話文說是:知足的人才會容易滿足,沒有那麼大的慾望,不為慾望所累,才能一生幸福美滿。知道適合而止的人才會遇到誘惑時不會一味地的貪婪不知道收斂,不會被誘惑所困,才能一生自在瀟灑。

《道德經》四十四章現代人看了後背不發涼嗎?

老子在三千年前也給我們說到了“知足”,《道德經》第四十四章有云:“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老子的話解釋起來是這樣:名望或者說虛名和自己的身家性命相比較起來那個對自己更為重要?身家性命和財富相比那個更顯得不可或缺?能夠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和一無所對我們來說哪個更讓人心安理得?過分的去追求某些東西必然會導致更大的損失,一味的貪婪收斂物質上的東西必然會為此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道德經》四十四章現代人看了後背不發涼嗎?

所以啊,知足才會控制自己的慾望,知道適可而止才不會有風險,能夠做到知足知止才是長久之道。只可惜我們現在的人正好與老子提倡的知足知止的要求相差甚遠,試看我們現代的人哪個能做到在利益面前不為心動?哪個人在誘惑面前能視而不見?當今社會人們眼中除了利益幾乎沒有親情可言,除了錢其他都要往後排。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正是人們道德底線的崩潰所致,正是人們不知足貪慾過重的結果。

《道德經》四十四章現代人看了後背不發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