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齊聚福建莆田 研討莆仙戲傳承發展和周長賦劇作

专家学者齐聚福建莆田 研讨莆仙戏传承发展和周长赋剧作

日前,在福建省莆田市莆仙大劇院,演員表演由周長賦編劇創作的莆仙戲《踏傘行》。新華社發

“可愛莆仙戲,風流世代傳。絃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魂斷團圓後,神移笑語前。春光芳草碧,鶯囀豔陽天。”這是我國著名文學家、戲劇家老舍盛讚莆仙戲的詩篇。

莆仙戲是源於唐、成於宋、盛於明清的古老劇種,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如今,在福建莆田,莆仙戲演出仍然非常活躍。據統計,莆田目前共有120多家莆仙戲院團,3500多名演職人員,院團年演出量8萬多場次,吸引觀眾3000多萬人次。在很多地方戲面臨生存困境的當下,莆仙戲這一古老劇種何以能夠傳承發展,生生不息?

日前,由中國戲劇家協會、福建省文聯、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周長賦劇作研討會和中國劇協關於民間職業劇團發展狀況調研座談會相繼在福建莆田召開。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深入探討以周長賦為代表的福建當代劇作家的創作特點,總結劇作家的創作經驗,梳理莆仙戲的發展脈絡,為莆仙戲的進一步繁榮發展出謀劃策。

南戲遺響

莆仙戲是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形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被譽為“宋元南戲活化石”,因形成於興化地區(今福建莆田),用興化方言演唱,故原名“興化戲”,1952年更名為莆仙戲,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莆仙戲表演古樸優雅,不少動作深受木偶戲影響,行當承襲南戲規制,其生、旦、靚妝(淨)、末、醜、貼、外等七個行當,素有“奇、古、特”之美譽。黃文狄編撰的《莆仙戲傳統科介》詳細記錄七個行當圖解1100多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讚揚此書“記述精詳,附有各種圖解,尤能說明傳統技術特點”,並題詞:“莆仙科介,傳統芬芳。有圖有解,新見發揚。”

莆仙戲唱腔豐富,綜合了莆仙民間歌謠俚歌、十音八樂、佛曲法曲、宋元詞曲和大麴歌舞的藝術特點,用當地方言演唱,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戲音樂的原始形態,素有“南戲遺響”之美譽。

莆仙戲現存傳統劇目5000多個,音樂曲牌1000多支,有“大題三百六,小題七百二”之說,鑼鼓經400多套。

新鮮血液

20世紀60年代,由莆田劇作家整理改編自傳統劇目的莆仙戲《春草闖堂》《狀元與乞丐》譽滿天下,被全國上百個劇團移植排演。20世紀80年代,湧現出鄭懷興、周長賦、王順鎮、姚清水等一批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劇作家。他們創作了大量的優秀劇目,特別是新編歷史劇,在福建乃至全國都獨樹一幟,被專家稱為閔派戲劇。其中,鄭懷興創作的《新亭淚》《鴨子醜小傳》、周長賦的《秋風辭》《江上行》、王順鎮的《魂斷燕山》等都獲得過全國性獎項。

據福建省戲劇家協會主席吳新斌介紹,此次召開的周長賦劇作研討會是福建省文聯、省戲劇家協會實施“當代福建戲劇名家名作推廣工程”的系列項目之一,對於梳理戲劇創作與舞臺演出的關係、探尋戲劇編劇人才的成長之路、推動新時代福建戲劇繁榮發展都有積極的意義。

周長賦是莆田人,20世紀80年代開始劇本創作,以一出莆仙戲《秋風辭》一鳴驚人,此後陸續創作出莆仙戲《風雪潼關》《江上行》《大唐梅妃》《踏傘行》等,同時涉足話劇、崑曲和京劇創作領域,作品亦屢獲殊榮。

回顧自己30餘年的創作歷程,周長賦說:“古老的莆仙戲滋養我,併成就了我與戲劇創作結緣。我希望藉助戲劇表達我對社會、對人的認知,對文化、對美的理解,達到與社會交流的目的。”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高度讚譽周長賦的創作。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原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廖奔表示,自己編劇,一直以《秋風辭》為教材,他透露:“上個星期,我剛重溫《秋風辭》,為了學習裡面的編劇技巧。”

“莆田為何如此盛產戲曲作家?因為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生活傳統。比如,直到今天,科介不叫舞臺提示,仍然頑固地叫科介。”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季國平感慨地說,我們應當重新認識戲曲經典的價值,不能數典忘祖。當代莆田出了一大批劇作家,周長賦是當下最具代表性的大家之一,其新作《踏傘行》既彰顯了戲曲藝術本身的魅力,又具有莆仙戲獨特的藝術風格。

遍地開花

莆田獨特的歷史文化孕育滋養了莆仙戲,千年發展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群眾基礎,直到今天,民間看戲的需求依然旺盛,這為莆仙戲民間職業劇團生存和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莆田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晶潔介紹說,近年來,莆田市大力實施莆仙戲振興工程,堅持專業與民間雙軌並行的政策,出臺了《關於莆仙戲傳承保護和發展的實施意見》,成立了莆田市莆仙戲傳承保護中心,從莆仙戲搶救保護和理論研究、優秀作品創作生產、院團發展、人才培養、傳播普及和推廣、資金扶持、組織保障等7個方面著力提升莆仙戲傳承保護和發展水平。

劉晶潔同時也指出,莆仙戲民間職業劇團由於自身的草根屬性,隊伍參差不齊,劇團人才的藝術素養需要提升,劇目內容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力爭做到雅俗共賞。

當天參加調研座談會的民間劇團團長們一致表示,希望相關部門加大對民間劇團的扶持力度,進行規範化管理,並希望能夠為民間劇團的人才提供一些學習培訓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