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戲《踏傘行》在榕上演,探索出老戲傳承的新路子

StartStop

StartStop

莆仙戏《踏伞行》在榕上演,探索出老戏传承的新路子

福州新聞網10月30日訊(記者 邱陵)30日晚上,福建省莆仙戲劇院重點劇目《踏傘行》在福建鳳凰劇院上演,該劇入選文化部2017年度劇本扶持工程“整理改編劇目”、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福建省2018年度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劇目。

據悉,該劇由著名莆籍劇作家、國家一級編劇周長賦執筆,國家一級導演徐春蘭執導,以及姚清水、祁玉卿、林國城、王嘯冰、羅江濤、齊仕明、王少媛、林金標等業內資深專家組成創作團隊,在一年半的時間內七度打磨,在劇本、表演、舞美、音樂上精益求精,力求再創莆仙戲藝術的新高度。

2018年11月,在第七屆福建省藝術節暨第27屆福建省戲劇會演中,《踏傘行》獲得劇目一等獎(全省戲曲類排名第一),劇本榮譽獎,音樂設計、燈光設計以及男女主要演員一等獎。

莆仙戏《踏伞行》在榕上演,探索出老戏传承的新路子

該劇根據傳統戲重新創作:刑部主事之子陳時中和將門小姐王慧蘭雖已訂親,但未謀面。突逢戰亂,兩家各自逃難。一陣亂兵衝殺,兩人各自與同行人失散,之後又巧遇於風雨途中,同傘前行。當夜,兩人尋宿於客棧,時中自報家門,慧蘭驚喜之餘,先出於少女任性,隨後又欲試未婚夫婿心性,故不告知自己姓名。一番對飲後,陳時中按捺不住對王慧蘭的愛慕,謊稱自己未曾訂親,並向對方求婚。慧蘭猶如當頭一棒。慧蘭與母夫人等團聚後,氣上加羞。面對眾人的勸說,她難以釋懷。陳時中認錯之餘,只好提出即使退親,還要再向慧蘭求婚。慧蘭百感交集,之後發現愛情早已悄然植根自己心底。最終她原諒對方,並對人生道理有新的領悟。雨又來了,兩人同傘同舟,繼續前行。

在創作《踏傘行》之初,周長賦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一個是從內容上,我想從古代故事找到一個能和現代人情感相通、有共鳴的一個合適的母題;另一方面,在莆仙戲的傳承和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希望通過一個戲把莆仙戲藝術的精華,包括表演、科介、音樂、鑼鼓點這些非常寶貴的東西有機結合起來,總體風格上既古老又青春,把繼承和發展統一起來,在藝術層面上有所建樹,有所突破。”

周長賦在《踏傘行》的創作上按照曲牌體來填詞創作,嚴格遵守曲牌體中音律的要求,“莆仙戲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曲牌體的戲曲,以前老一輩藝人唱戲的時候,她們不用放音樂都可以唱得清楚,就是因為我們的一些古本是合音律的,這些東西現在都不能丟掉,要把它發揚光大。”

莆仙戏《踏伞行》在榕上演,探索出老戏传承的新路子

在音樂設計、唱腔鋪排上,以原汁原味莆仙戲曲牌體為基準,藉助《十八嗏駐雲飛》《四朝元》《泣顏回》等曲牌,塑造人物,演繹劇情。同時,充分利用配器音樂,把王慧蘭心痛、難堪、心灰意冷直到最終感悟的情感,揭示得淋漓盡致。因為遵循曲牌體音樂、唱腔規律,所以演員唱段聽起來字正腔圓,聲情並茂,具有藝術感染力,展示了鮮明優美的音樂形象。

名導徐春蘭擅長舞臺場面的把控和文本的細緻解讀。她表示,《踏傘行》有大部分的戲份是生旦戲,需在糅合莆仙戲原汁原味的蹀步、搖步、踏步、雲步、木偶吊、三步行等行當科介和”大題三百六,小題七百二”唱腔的基礎之上,給男女演員設計出許多細膩生動的肢體動作,讓舞臺更加鮮活靈動,使得其呈現出一個宛如中國潑墨山水畫般精緻簡練、清新秀麗,又透視出生活情趣和哲理的整體舞臺風貌。

由此,劇中巧妙地植入莆仙戲《蔣世隆·走雨》場面,借用莆仙戲傳統摺子戲《瑞蘭走雨》和《益春留傘》中的科介。通過“拖傘”“拾傘”“踏傘”“搶傘”“跪傘”等莆仙戲程式技巧和豐富細膩的表演手法,既刻畫人物心理情感,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又給觀眾帶來極大的審美愉悅。

莆仙戏《踏伞行》在榕上演,探索出老戏传承的新路子

最特別的是,舞美給莆仙戲做了一個“臺中臺”——舞臺中間是傳統的戲曲舞臺,舞臺的外圍是古典唯美的現代舞美裝置。“這樣使得舞臺既不是寫實,也不是唯美,而是空間。演員們在這個空間內唱唸做打,讓劇種在保持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再發展起來,使其特點更加完美,且與當代文化的發展、當代觀眾的審美相適應。”

福建省莆仙戲劇院院長、劇中主人公陳時中扮演者吳清華說,《踏傘行》在每一次展演後都要開專家研討會,聽取多方意見,再進行針對性的提升工作。每次演出就是一次創作傳承的成果驗收,又成為下一次再創作的起點。

中國戲曲學會會長薛若琳評價道:“這出戏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既是古典的又是時尚的,古今相通。它越看越耐看,因為傳奇性很強,民間性也很強。這就是中國戲曲的兩大特點,都讓這個戲給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