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如何调整?

公务员职务工资调整

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如何调整?

公务员职位工资标准由现行的每月510元至5250元提高到每月585元至7835元。也就是说最低职务工资由510元提高到585元,提高了75元,最高职务工资由5250元提高到7835元,提高了2585元,由职务的逐渐变大,职务工资调整金额也逐渐增多。

公务员级别工资调整

公务员级别分为十五级,不同的公务员职务对应不同的级别,具体为国务院总理(一级);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科员(九至十四级);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公务员级别工资标准由现行的每月810元至6135元分别提高到每月1020元至6496元。

有专家表示,调整公务员工资的基本原则一方面要提高基本工资占比,另一方面要冻结津贴补贴工资增长。

基层公务员工资

根据调查,县级以下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确实比较低,即使在大城市,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也有较大提升空间。要给基层干部特别是工作在困难艰苦地区和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干部更多理解和支持,主动排忧解难,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让他们安心、安身、安业,更好履职奉献。

经典数量关系题巧解

1、一条街上,一个骑车人与一个步行人同向而行,骑车人得速度是步行人的3倍,每隔1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行人,每隔2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骑车人,如果公共汽车从始发站每次间隔同样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间隔多少分发一辆公共汽车?

解法1:紧邻两辆车间的距离不变,当一辆公共汽车超过步行人时,紧接着下一辆公汽与步行人间的距离,就是汽车间隔距离。当一辆汽车超过行人时,下一辆汽车要用10分才能追上步行人。即追及距离=(汽车速度-步行速度)×10.对汽车超过骑车人的情形作同样分析,再由倍速关系可得汽车间隔时间等于汽车间隔距离除以5倍的步行速度。即

10×4×步行速度÷(5×步行速度)=8(分)

解法2:把相邻两车间的距离看作“1”,那么汽车与步行人的速度差就是1/10,汽车与骑车人的速度差就是1/20,由此可以得出:

骑车人与步行人的速度差是1/10-1/20=1/20

因为骑车人的速度是步行人的3倍,所以步行人的速度是:

(1/20)/(3-1)=1/40

汽车速度为:1/40+1/10=1/8

所以,汽车的发车间隔为:

1/(1/8)=8分

解法3:(汽车速度-步行速度)×10=(汽车速度-自行车速度)×20

把“自行车速度=步行速度×3”代入上式,可得:

汽车速度=步行速度×5

再根据汽车与行人的追及关系列式:

行人速度×(5-1)×10÷(行人速度×5)=8分。

解法4:设步行人速度为x,公共汽车速度为y.则骑车人为3x.

都是同向运动,可设想公车静止,步行人和骑车人相对公车,则公车成为等距离的路标,

则步行人向后运动速度为y-x,骑车人向后运动速度为y-3x.

由两等距公车的距离为等式10(y-x)=20(y-3x),则x=y/5

则两公车距离为10(y-y/5),或20(y-3y/5) 为8y.

而公车从一个地方出来形成等距,则每隔8y/y=8分钟出现下一个公车。

所以公车间隔8分钟。

2、今有桃95个,分给甲,乙两个工作组的工人吃,甲组分到的桃有2/9是坏的,其他是好的,乙组分到的有3/16是坏的,其他是好的。甲,乙两组分到的好桃共有多少个?( )

A.63 B.75 C. 79 D.86

解法1:由题意,甲组分到的桃的个数是9的倍数,乙组分到的桃的个数是16的倍数。设甲组分到的桃有9x个,乙组分到16y个,则9x+16y=95。可以得到x=7,y=2,则甲,乙两组分到的好桃共有9×7×(1-2/9)+16×2×(1-3/16)=75个。

解法2:95×(1-2/9)约等于74,95×(1-3/16)约等于77,则正确答案一定在74跟77之间,结合选项,只能选择B。

3、某人做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时,把一个乘数的个位数5误写成3 ,得出的乘积是552,另一个学生却把5误写成8,得出的乘积是672,正确的乘积是多少?( )

A.585 B.590 C.595 D.600

解析:(672-552)÷(8-3)=24,即另一个乘数就是24;552÷24=23,故写错的乘数就是25,则正确的乘积就是24×25=600。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题的解题方法有很多。为考生带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分号妙用巧解言语理解题。

1、分号是判定并列关系的标志

主旨概括题中的并列关系的解题要点是先判定文段是否并列关系,然后对文段进行全面的总结概括,在选项中选择概括性最高的选项。并列关系除了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如:既……又……)来判定之外,还可以用分号进行判定。

【例题】英国的心理学家对一个占星学院中3000多名学生进行性格测试,发现受访者性格竟然与其所在星座代表的性格非常相似;在之后的针对2000名从未接触过星座学说的小学生的测试中,心理学家发现受访者的性格与星座并没有太大联系。

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知识结构决定人的性格B.心理暗示影响人的性格

C.星座学说没有价值D.小学生必大学生更诚实

【解析】B。此题为主旨概括题,在文段中出现“;”,以分号为界限,划分成了两个并列的关系,在第一个层次中表明占星学院的学生必然相信星座学说,相信星座学说的人的性格和自己的星座像,在第二个层次中表明不知道星座的孩子的性格和其所在星座没有太大联系。将两个层次进行概括,答案选择B。

2、分号是判定句式一致的重要线索

分号的这个用法,在解决语句衔接题和选词填空这两个题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题】近现代西方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经历了融合、冲突和消解三个时期,反映到教育理念上也相应地经历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________、越走越远和共同反思三个阶段。这一历史发展表明,过分强调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必然导致对人文的______;而过分强调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也会带来对科学技术的漠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渗透 排挤B.结合 无视C.渗透 轻视D.结合 限制

【解析】C。此题为逻辑填空题,题目中的第二空为突破口。“这一历史发展表明,过分强调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必然导致对人文的______;而过分强调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也会带来对科学技术的漠视。“此句中以”;“为标志,前后构成了对应句式的一致性,画线部分所填内容应与下文中的”漠视“构成对应,因此应选择与”漠视“含义相近的”轻视“一词。

技巧一:巧寻论证关系

寻找论证关系是我们在解答可能性推理题目时需要掌握的最重要方法,想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必须要分清题干的论据、论点和论证关系,这是解题的前提。所有可能性推理题目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特别是削弱、加强论证或者前提假设类的题目。

准确区分论点和论据的技巧:找“结论”、找联结词和特征词。

(1)找“结论”。当题干出现“结论”或者类似的表述时,之后的语句即为论点,之前的则为论据或无关信息。

(2)找联结词。一般来说,“所以”、“那么”、“显然”、“简而言之”等联结词之后的语句是论点,“因此”、“由此可见”这样的联结词之后是论点,之前是论据,而在“因为”、“假如”、“由于”、“既然”等联结词之后的语句是论据。

(3)找特征词。如“宣称”、“认为”、“说明”、“建议”、“推测”等表示断定的词之后的语句一般来说是论点,如“理由是”、“根据是”、“例如”等表述之后的语句一般是论据。

技巧二:建立论证联系

论证成立所隐含的一个假设是论据的讨论对象与论点的讨论对象是有本质联系的,这就是所谓的“搭桥”。当发现题干论据与论点之间存在的明显跳跃时,就可以采用搭桥法寻找题干论证成立的隐含假设。搭桥法适用于前提型题目和加强型题目。

技巧三:巧用因果关系

如果现象A的存在引起了现象B的发生,我们就说A是导致B的原因,B是A所引起的结果。当题干的论证中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因果联系来解答相应的题目。

因果联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别从否定因果联系、寻找或排除其他原因、找出其他因果联系以及找寻现象出现的原因几个方面考虑。

(1)否定因果联系。当题干指出A和B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由此得出结论为A是B的原因时,要削弱题干的论证,也就是要否定A和B之间的因果联系,即找出使A和B的因果关系不存在的选项。

(2)寻找或排除其他原因。若要削弱题干论证,则选项需指出存在其他条件C才是B的原因,即另有他因,通常其他的条件是要比B更加重要的主因。若要使题干论证成立或加强题干论证,则要排除他因,即指出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结论。

(3)找出其他因果联系。包括因果倒置和存在间接因果两种。

(4)找寻现象出现的原因。适用于解释题干论证的题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