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的夏日午后:吃下昼

南京人的夏日午后:吃下昼

南京人在夏日里有午后“吃下昼”的风俗,又称作吃“中点心”。据清末陈作霖《金陵物产风土志》载:“夏昼极长,则下午增一小餐,谓之中点心。果饵有煮菱、熟藕、糖芋之属,粉粢有茯苓糕、黄松糕、甑儿糕之属,市人担而卖之。”“吃下昼”一般在午后三四点钟的时候,夏日人体消耗大,天黑的迟,晚饭要在太阳落山之后,这时需要略吃一点东西,小孩子们更是等着每天在这个时候可以解解馋。南京“吃下昼”的品种很多,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品种有:熟老菱、熟藕、热苞芦、炕山芋、煮山芋、糖芋苗、糖粥藕、酒酿、酒酿元宵、赤豆元宵、汤圆、炒元宵、小馄饨、煎糍粑、麻团、油炸干、老卤干、回卤干、甑儿糕、发糕、粽子、鸡头果、糖炒栗子、炸白果、金刚脐、哈蟆酥、油球,等等。小孩吃的东西还有:萝卜豆、花生米、牙蚕豆、油豆瓣、盐豆、炒米、玉米花、炒米团、锅巴等。

南京人的夏日午后:吃下昼

南京的小吃品种多样,据王家敏回忆的一首《南京风味小吃谣》说:

腊八粥,豌豆糕,荷叶午饭烧元宵;

糖山芋,糖芋苗,桂花酒酿小元宵;

豆沙条,马蹄糕,松子茶糕满街跑;

糖粥藕,五香藕,枣泥馅心山药桃;

豆腐脑,火腿粽,金陵春卷加年糕;

茶叶蛋,鸭血汤,五香驴肉老卤干;

小刀面,大馄饨,荤素水饺炸油条;

什锦包,三丁包,各色烧麦和火烧。

南京人的夏日午后:吃下昼

南京人的夏日午后:吃下昼

在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其“电心”部分基本属于小吃的范畴,其中的品种包括:鳗面、鳝面、素面、蓑衣饼、虾饼、松饼、肉馄饨、韭合、烧饼、千层馒头、竹叶粽、萝卜汤圆、软香糕、栗糕、青团、合欢饼、麻团、藕粉、芋粉团、熟藕、莲子、玉带糕、沙糕、月饼、白云片、鸡豆粥等30余种。

此外,民国张通之《白门食谱》也罗列了南京的一些风味小吃,例如:石坝街石府鱼翅螃蟹面,扫叶楼素面,徐府庵素鸡与老卤面筋,贵人坊清和园干丝,利涉桥迎水台油酥饼,殷高巷三泉桥酥烧饼,马巷口正春园汤包,大中桥下素菜馆菜包,东牌楼南口元宵店之软糕与黑芝麻心汤圆,东牌楼北口稻香村麻酥糖、火腿粽子和猪油年糕,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