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大變天,銀行業的機會還是災難?|馨金融

资管大变天,银行业的机会还是灾难?|馨金融

一頭對接個人資金,一頭連著萬億資產,商業銀行是大資管市場最大的玩家,也是面臨挑戰最大的一方。

——馨金融

洪偌馨/文

中國的資管行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

2018年4月27日以“迴歸本源”為主旨的資管新規落地,標誌著中國過去五年建立在“監管套利和隱形剛兌”之上的百萬億“大資管”和“大財富”行業的超常規發展將告一段落。

“歸回本源”這四個字雖然簡單,但是其所蘊含的意義卻指向了大資管行業的轉向。可以預見的,整個金融行業的套利空間會急劇萎縮,而在此之前,資管行業的增速已經率先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國內居民財富保有量卻在迅速增長,財富管理需求激增。換言之,在前所未有的行業危機之下,潛藏著前所未有機遇。

近期,麥肯錫發佈了《2018麥肯錫行業CEO季刊春季刊》,針對資管行業遭遇的挑戰、面臨的壓力、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麥肯錫在報告中做了詳細闡述。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 2017年,受到監管政策影響,大資管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規模增速放緩,尤其是銀行表外業務承壓,面臨轉型挑戰。

✔ 壓力之下,潛藏著巨大機遇。在居民財富迅速增長、理財觀念轉變、金融科技應用以及銀行轉型等動力的驅動下,銀行仍然可以享受到巨大的市場紅利。另外,資管業務對於銀行提升估值也有著正面作用。

✔ 最後,報告裡多個地方都提到財富管理的銷售,需要線上線下結合。因為財富管理一旦金額過大,對於服務和諮詢的需求就會增加,有人為介入效果更好。

心急的朋友,可以直接到主頁回覆“資管報告”四個字獲得報告全文。

1

資管行業增速從42%驟降至8%

從2012年開始,中國的資管市場開啟了五年黃金時代,每年的複合增長率高達42%。其中,銀行理財的增長最猛,五年的複合增長率高達75%。但這一增勢在2017年出現了急剎車,年增速下滑到8%以內。

资管大变天,银行业的机会还是灾难?|馨金融

其中,銀行資管的下滑趨勢更為明顯。截至2017年底,銀行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29.54萬億元,較年初僅增加0.49萬億元,比2016年少增5.06萬億元,較2016年同期下降了21.94個百分點。

資管市場出現大滑坡的核心原因之一來自監管,圍繞“破剛兌、控分級、降槓桿、提門檻、禁資金池、除嵌套、去通道”幾個關鍵詞的資管新規陸續出臺,資管行業必然迴歸到主動管理、產品淨值化的方向。

资管大变天,银行业的机会还是灾难?|馨金融

但對於銀行來說,這其中的挑戰不言而喻。

一位銀行業人士就曾告訴我,

一家商業銀行管理資產的規模超過萬億,但資管部門的核心人員就幾十個,過去基本都靠委外,自己的資管能力嚴重不足。更別提相關的產品、系統、人才建設了。

但麥肯錫認為,儘管短期內,受資管新規影響,銀行的資管業務將受到較大影響。但從國際範圍來看,銀行往往都會成為資管市場的主導力量。截至2017年底,全球前20大資管機構中,半數為銀行系資管,管理資產佔比高達42%。

麥肯錫在報告中提到,雖然 2017 年行業增速顯著下滑,但是中國居民儲蓄搬家和成熟機構投資者崛起這兩大助推未來資管行業增長的基本邏輯並沒有改變,資管行業的潛力仍然非常可觀。

资管大变天,银行业的机会还是灾难?|馨金融

比如,在居民財富方面,截至2017年,中國個人財富已經超過115萬億元,預計2021 年將達到 158 萬 億元。同時,我們預計未來 5 年居民存款搬家的趨勢仍將持續,非現金和存款的管理資產佔比將從目前的約48%提升到 2021年的56%以上。

對於資管這一端,麥肯錫給出了多個建議,建立自己的投研體系和能力、完善產品體系(向淨值化轉型)、設立資管子公司,以及加強銷售體系、風控能力、人才建設、科技能力等。

以資管子公司為例,事實上,國內已有不少銀行開始嘗試。比如,2018年3月,招商銀行宣佈計劃出資50億元人民幣成立資管子公司。

2

財富管理的未來機會

而在財富管理一端,麥肯錫認為,銀行業受到的衝擊不僅來自資管新規,還有客戶需求的變化、金融科技的影響,以及同業競爭的壓力。比如,一些公募基金和證券公司都在積極利用自己的優勢發展這塊業務。

但是,財富管理所帶來的未來機會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而財富管理對於商業銀行的價值也無須贅述了,作為零售業務的重要一塊,它不僅可以帶來穩定的業務收入,並且也是提升用戶粘性和忠誠度的重要利器。

報告總結了過去十年全球財富管理行業的趨勢變化和重要轉變,而這正基本可以對應中國市場未來5年的發展。那麼,究竟有哪些變化即將發生呢?

1、發展中國家財富快速增長,並且在未來將持續領跑市場。截止 2016 年亞太地區的財富管理規模達 18 萬億美元,已和北美的財富管理規模達同等量級,佔全球高淨值個人金融資產 31% 。其中,中國又佔了亞太地區規模的一半。

资管大变天,银行业的机会还是灾难?|馨金融

2、客戶更願意為投資諮詢買單

:收費賬戶的資產佔比從原先 39%上升至 51%。

3、機器人投顧嶄露頭角:目前至少有1000 億美元的資產是由機器人投顧管理,不僅是大型傳統銀行如美林、摩根大通、還是新領先基金公司如先鋒(Vanguard)都在積極推出機器人投顧業務。

4、財富管理行業集中度提升:在行業結構上,全球前10大財富管理公司所佔市場份額從 36%上升至 38%,“大者恆大”的定律依然有效。

5、收入壓力提升: 由於利差壓縮、顧問費率減少、收入壓力上升,營收毛利從 93bps 下降至 77bps。

6、成本壓力持續嚴峻:雖然單位資產的成本有所改善,但隨著資產管理規模增長,成本壓力仍持續嚴峻,2016 年較 2013 年,財富管理行業總成本每年環比增長 4%。

资管大变天,银行业的机会还是灾难?|馨金融

3

提升銀行估值和收益

此外,報告裡還提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統計和觀點,比如,麥肯錫認為,從國際銀行業的案例來看,資管業務在提升銀行估值上也有多重正向價值。

1、輕資本高收益:資管業務的的收益是以“管理費用+業績提成”為主,業務擴張對資本依賴度較低,是以中收驅動業務的代表。

以摩根大通為例,資管是其四大業務板塊中ROE最高的業務,2017年為25%。而同期零售銀行、商業銀行、公司及投行業務的ROE則分別為17%、17%、14%。

2、收入貢獻穩定:資管業務的週期屬性較弱,即便在熊市也可保證一定的管理規模,收入貢獻穩定。比如,全球領先銀行的資管業務收入近10年來基本維持在10%左右。

3、協同效應較大:銀行開展資管業務可以在資金和資產兩端充分發揮銀行內部的合力。同樣以摩根大通為例,2014年,其通過與公司和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及個人和社區銀行開展協同,資管板塊實現了高達24億美元的協同效應。

4、高於同業估值:全球資管業務規模最大的四家銀行,摩根大通、瑞銀、紐約梅隆及道富的市盈率均遠高於發達市場銀行業平均,一般在13倍以上。而反觀中國銀行,市盈率最高的招行在10倍左右,其它普遍在6到7倍左右,甚至更低。

最後,別忘了到主頁回覆“資管報告”四個字獲得報告全文。

聯繫我們請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