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魁武:立夏了,心血管病人怎麼辦?(連載二)

姚魁武:立夏了,心血管病人怎麼辦?(連載二)

夏季氣溫高,溼度大,空氣含氧量低。人體新陳代謝加快,需氧量升高,大量排汗,失水多。血液粘稠度上升,循環不利,易引發或加重冠心病病情。

姚魁武:從臨床經驗中總結出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希望廣大患者多加註意,安然度夏!

穿衣宜護心胸,忌赤膊

心臟位置居中,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即使炎炎夏日,也不應赤膊,衣物以棉麻製品為佳,以達到透氣吸汗的目的。

空調宜適度使用,忌貪涼

進出空調房的溫差變化引發的血管應激性收縮,會導致原有的冠心病病情加重。因此室內外溫差不宜大於8℃,最好的自然降溫是坐臥於通風陰涼處,手持扇子,以及“心靜自然涼”。

飲食宜清淡,忌生冷

夏季各類果蔬豐富,對於炎炎夏日胃口差時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如果這些食品再加以冰鎮則更加涼爽可口,但過食冷飲,傷及脾胃,影響吸收,貪涼引起血管應激性收縮更是冠心病發病的重要誘因。

運動宜適度,忌冒暑

冠心病患者適量活動對疾病防治有利,因此夏日也應適度運動,但要注意:

1.活動時間儘量選擇傍晚;

2.活動量不要太大,以微微汗出為度;

3.活動後不要冷水沖澡,以溫水洗浴為妥。

按時服藥就診,忌大意

夏季冠心病的發作比冬春季要少,加之夜眠欠安,食慾不佳,不少患者會自行減藥,甚至停藥,常會導致疾病反覆甚至加重。所以要強調按時服藥,定時就診,切勿疏忽大意!

家中常備:硝酸甘油、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

高血壓患者如何度夏

夏季氣溫高,人體血管明顯舒張,且較其他季節汗出多,血容量減低,故表現為血壓相對下降。

夏季夜晚睡眠質量下降,易引起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出現夜間血壓升高,需引起重視 。

定期監測血壓,忌疏忽大意

防暑降溫,謹防血壓波動

氣溫的變化是引起血壓波動的原因之一,因此應注意午後氣溫高時儘量避免外出,在室內時科學運用風扇、空調以調節室溫,氣溫高時淋浴亦是一個幫助身體散熱的好辦法。

宜定時補充水分,防脫水

夏天高溫環境下人體的水分排出量可達到約3300ml,大運動量鍛鍊時體內排出水分則高達約6600ml!

因此要養成少量多次飲水的習慣,而不是一次大量飲水。

除了飲水,也可通過吃水果、蔬菜來補充水分。

定期複診,忌私自減藥停藥

夏季很多高血壓患者血壓較其他季節降低,但切不可因一兩次測血壓發現降低就減少降壓藥藥量甚至停藥,而應定時監測血壓,若出現血壓明顯降低,或有諸如頭暈、乏力等供血不足表現時,應及時前往心血管專科門診就診以調整藥物用量。

宜養成規律生活習慣

•緩慢起床

•空腹飲溫開水

•耐心排便

•清淡飲食

•控制體重

•睡前泡腳

•情緒樂觀

高血壓

症狀:常見的是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等。當血壓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時甚至會出現劇烈頭痛、嘔吐、心悸、眩暈等症狀。

診斷:2次在非同日靜息狀態下測得血壓升高(140/90mmHg)時方可診斷高血壓,而血壓值應以連續測量3次的平均值計。

眩暈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發黑,暈是指頭暈或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兩者常同時並見,故統稱為“眩暈”。

經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肝木旺,風氣甚,則頭暈目眩,本病病位在肝,與脾、腎相關。

姚魁武:在人體中,有諸多穴位對血壓調控起積極作用,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個易於找尋、易於操作的常用穴位及手法,希望廣大患者能自己動手,學一學,做一做,讓夏天也成為一個收穫的季節!

常用穴位:

1、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人體的頭部,頭頂正中心,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來簡易取此穴。

百會穴又稱“三陽五會”,《靈樞經脈》雲:“肝足厥陰之脈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故而為手足三陽、督脈與足厥陰肝經之會。

姚魁武:立夏了,心血管病人怎麼辦?(連載二)

2、曲池穴

曲池穴,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醫宗金鑑》有云:“主治中風,手攣筋急,痺風拒疾,先寒後熱等症。”可見曲池有祛風止痛、清熱解表之功。

取該穴位時,患者應正坐、屈肘,肘橫紋外端的凹陷處即為曲池穴。

姚魁武:立夏了,心血管病人怎麼辦?(連載二)

3、合谷穴

合谷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是氣血運行的重要樞紐。《醫學入門》稱:“合谷主中風,搏風,筋急疼痛,諸般頭痛、水腫。”按摩合谷穴能夠調和氣血、通經活絡、行氣開鬱、鎮靜安神,對痛症、神志疾病、熱證等有較好療效。

合谷穴取穴方法:把一隻手張開,將大拇指豎起來,用拇指中間的指橫紋對著另一隻手的虎口位置處,拇指向下一按,拇指尖點到的那一點就是我們要找的合谷穴。

姚魁武:立夏了,心血管病人怎麼辦?(連載二)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之要穴,具有補中益氣、通經活絡、調和氣血等作用,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治百病、保健強身的名穴。它可以調節胃功能,抑制神經興奮,從而降低血壓。

定位此穴位時,採用正坐姿勢,用一隻手的掌心按準膝蓋的頂部,中指下伸的頂端,向外一橫指即是。

姚魁武:立夏了,心血管病人怎麼辦?(連載二)

5、太沖穴

太沖穴,為足厥陰肝經的輸穴、原穴。《靈樞·九針十二原篇》雲:“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者。”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姚魁武:立夏了,心血管病人怎麼辦?(連載二)

按摩手法:

指腹螺紋面垂直置於穴位上,以穴位為中心,有節奏按壓並配合揉的動作,範圍2cm左右,按摩時指腹緊貼穴位處的皮膚表面不移動,力度從輕到重,以局部酸脹、皮膚微紅為宜。按摩穴位按以下順序進行: 百會穴、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太沖穴。每次每穴按摩6分鐘,共30分鐘,每日早晚各進行1次。

注意:

穴位按摩只是作為降壓的一個輔助手段,對於口服西藥的患者切不可自行停藥,以免發生因血壓突然升高造成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