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魁武:立夏了,心血管病人怎么办?(连载二)

姚魁武:立夏了,心血管病人怎么办?(连载二)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空气含氧量低。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需氧量升高,大量排汗,失水多。血液粘稠度上升,循环不利,易引发或加重冠心病病情。

姚魁武:从临床经验中总结出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希望广大患者多加注意,安然度夏!

穿衣宜护心胸,忌赤膊

心脏位置居中,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即使炎炎夏日,也不应赤膊,衣物以棉麻制品为佳,以达到透气吸汗的目的。

空调宜适度使用,忌贪凉

进出空调房的温差变化引发的血管应激性收缩,会导致原有的冠心病病情加重。因此室内外温差不宜大于8℃,最好的自然降温是坐卧于通风阴凉处,手持扇子,以及“心静自然凉”。

饮食宜清淡,忌生冷

夏季各类果蔬丰富,对于炎炎夏日胃口差时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如果这些食品再加以冰镇则更加凉爽可口,但过食冷饮,伤及脾胃,影响吸收,贪凉引起血管应激性收缩更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诱因。

运动宜适度,忌冒暑

冠心病患者适量活动对疾病防治有利,因此夏日也应适度运动,但要注意:

1.活动时间尽量选择傍晚;

2.活动量不要太大,以微微汗出为度;

3.活动后不要冷水冲澡,以温水洗浴为妥。

按时服药就诊,忌大意

夏季冠心病的发作比冬春季要少,加之夜眠欠安,食欲不佳,不少患者会自行减药,甚至停药,常会导致疾病反复甚至加重。所以要强调按时服药,定时就诊,切勿疏忽大意!

家中常备:硝酸甘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

高血压患者如何度夏

夏季气温高,人体血管明显舒张,且较其他季节汗出多,血容量减低,故表现为血压相对下降。

夏季夜晚睡眠质量下降,易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出现夜间血压升高,需引起重视 。

定期监测血压,忌疏忽大意

防暑降温,谨防血压波动

气温的变化是引起血压波动的原因之一,因此应注意午后气温高时尽量避免外出,在室内时科学运用风扇、空调以调节室温,气温高时淋浴亦是一个帮助身体散热的好办法。

宜定时补充水分,防脱水

夏天高温环境下人体的水分排出量可达到约3300ml,大运动量锻炼时体内排出水分则高达约6600ml!

因此要养成少量多次饮水的习惯,而不是一次大量饮水。

除了饮水,也可通过吃水果、蔬菜来补充水分。

定期复诊,忌私自减药停药

夏季很多高血压患者血压较其他季节降低,但切不可因一两次测血压发现降低就减少降压药药量甚至停药,而应定时监测血压,若出现血压明显降低,或有诸如头晕、乏力等供血不足表现时,应及时前往心血管专科门诊就诊以调整药物用量。

宜养成规律生活习惯

•缓慢起床

•空腹饮温开水

•耐心排便

•清淡饮食

•控制体重

•睡前泡脚

•情绪乐观

高血压

症状: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

诊断:2次在非同日静息状态下测得血压升高(140/90mmHg)时方可诊断高血压,而血压值应以连续测量3次的平均值计。

眩晕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木旺,风气甚,则头晕目眩,本病病位在肝,与脾、肾相关。

姚魁武:在人体中,有诸多穴位对血压调控起积极作用,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个易于找寻、易于操作的常用穴位及手法,希望广大患者能自己动手,学一学,做一做,让夏天也成为一个收获的季节!

常用穴位:

1、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百会穴又称“三阳五会”,《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故而为手足三阳、督脉与足厥阴肝经之会。

姚魁武:立夏了,心血管病人怎么办?(连载二)

2、曲池穴

曲池穴,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医宗金鉴》有云:“主治中风,手挛筋急,痹风拒疾,先寒后热等症。”可见曲池有祛风止痛、清热解表之功。

取该穴位时,患者应正坐、屈肘,肘横纹外端的凹陷处即为曲池穴。

姚魁武:立夏了,心血管病人怎么办?(连载二)

3、合谷穴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是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医学入门》称:“合谷主中风,搏风,筋急疼痛,诸般头痛、水肿。”按摩合谷穴能够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行气开郁、镇静安神,对痛症、神志疾病、热证等有较好疗效。

合谷穴取穴方法:把一只手张开,将大拇指竖起来,用拇指中间的指横纹对着另一只手的虎口位置处,拇指向下一按,拇指尖点到的那一点就是我们要找的合谷穴。

姚魁武:立夏了,心血管病人怎么办?(连载二)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之要穴,具有补中益气、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等作用,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治百病、保健强身的名穴。它可以调节胃功能,抑制神经兴奋,从而降低血压。

定位此穴位时,采用正坐姿势,用一只手的掌心按准膝盖的顶部,中指下伸的顶端,向外一横指即是。

姚魁武:立夏了,心血管病人怎么办?(连载二)

5、太冲穴

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云:“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姚魁武:立夏了,心血管病人怎么办?(连载二)

按摩手法:

指腹螺纹面垂直置于穴位上,以穴位为中心,有节奏按压并配合揉的动作,范围2cm左右,按摩时指腹紧贴穴位处的皮肤表面不移动,力度从轻到重,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宜。按摩穴位按以下顺序进行: 百会穴、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太冲穴。每次每穴按摩6分钟,共30分钟,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

注意:

穴位按摩只是作为降压的一个辅助手段,对于口服西药的患者切不可自行停药,以免发生因血压突然升高造成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