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1、来讲一下空间的变化。“王”:笔尖入纸-推上去-绞锋-顶(折)-(竖)有点斜-(绕)用另外一个面顶上去-(绕)并笔过来-转弯-横,稳稳地写。通过这两个字发现一个规律是,(中间横的绕笔)左边有空间,右边没有(是并笔);第二,这个空间的弧不可能是圆圆的,要么是扁扁的,要么是长长的,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可以改变空间。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2、多横的变化。连续写几个横的时候,以“寺”为例,连续写几个横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变化?一是空间会发生变化,然后轻重也发生了变化,结果是空间不一样,长短不一样,粗细不一样。“悲”,右边下两横并在一起,空间发生了变化;横收笔绕上去,拉出“心”左点-再绕上去写卧钩,后两点呼应。这个字注意多横发生的变化,和上下结构的字发生了移位和错位。“兆”,左边两横写法上的变化,末横推-顶-上挑,切笔入纸竖弯钩,末笔揉一揉,出尖,左右结构出现了低与高的变化,开与合的变化;“重”,学会笔尖在线条里面游走,竖连横,写得圆劲,中横不可能写在中间,要靠下,末横收笔向上(连竖画),姿态发生了变化,中竖是斜的,重心后移,整字也是斜的状态。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3、接下来讲几个用方式,“欲竖先横,欲横先竖”。就是在写竖的过程中,先有写横的动作再竖下来;写横也一样,先有写竖的动作再写横,这么写是很多字的一个特征。“将”字的左竖就用到这个动作,有时候如右边长横就没有,直接切顶写。这个字左右是开合关系(上合下开);这个关系也可以消化变通,写成上开下合,如“将军”,就是上开下合的关系。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4、讲解王羲之空间的处理方式。比如写一个圆转,很多人直接转过来(生硬、尖锐),这样不对,王羲之在处理的时候不光看到线条的粗细变化,还要看到转过来的(内)空间!“二王”是分多次转,是一个圆中带方的空间。我们写的时候,(大弧)笔画先跳起来写→先竖一下再转过来,空间的营造觉得字是否有“势”和“势”大不大。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沙”,笔画中要有提按,有轻重变化,转出①→②→③→④,写的时候尽可能去注意到(内)空间,是“沙”字的特征用笔。比如写“口”的转折也是分动作写,不是简单的横+竖写过来的。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5、接下来是“准确临摹”和“夸张临摹”,“准确临摹”就是我们读帖要读准确。“弘”,左边:上面放得很开,中间紧凑,下面更紧凑,钩比较含蓄。右边:只有(第一笔)竖是正的,其它笔画均斜。

→作进一步夸张,就是意临:上放开部分放更多,中间紧凑部分更缩小,(左右之间的)中间打得更开。

→尝试(倾斜方向)“反其道而行之”,(改变左右部分的倾斜方向,做到向背开合矛盾统一);也可以把右边的“口”写得更茂密,内空间更小;当准确临摹已经达到以后,下一步可以夸张一些,创作的时候都去作尝试去写。

“寺”,夸张变形后写的时候,可以写成上长下短,下面写得特别紧凑,就是“上放下收”;也可以写成,上往左斜下往右斜;还可以上面紧凑下面开阔;也都是可以去尝试,对创作是有好处的。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6、“怀”,分析(它的块面结构),先“准确临摹” ,左边两点低-高呼应,右边“四”内两点呼应;在知道它的这种排列方式之后,进而“夸张临摹”, 在错位、正斜等等方面上进行改变。“集”,“准确临摹”,形成一个大空间,空间一致,点相呼应;在准确的基础上进行改动。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从准确临摹到理解后的夸张临摹,即“意临”,这一步是大家一定要过关的,尤其是基础好的书友,基础不好的书友还是先把它写准确。

7、“盖”,横画方向发生了多种变化,尽量把毫铺开,不要象钢笔字,“皿”中间两点都不靠,主要看示范的用笔。“闻”,(在夸张临摹即意临时)“耳”部可以前后挪动,让空间发生改变。“二”。“儀(仪)”,(右边几处绕笔)是细线,尽量把笔提起来写。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8、(“有 像 显”)“有”,这个字用笔很过瘾,弧线形起笔,(笔顺先撇后横)三个面构成很大的空间,象凤眼一样,很细的丝也是有动作的。“像”,有轻重变化。“顕(显)”,上面“日”头写得轻且小,上横平一点,左下部件写得厚重,右部笔笔呼应!(“覆 载”)“覆”,顶着折(两处顶折用笔),笔尖在中间游走,下面写得小。“载”,写得都比原帖要粗壮一点,象楷书一样稳稳地写,末点:点也有起-行-收三个动作,要表现出来。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9、今天学习《圣教序》主要讲精准临摹,上周讲解了要求是摹帖,接下来看一下这个碑刻本。1)字有点小,临的字一般比原帖大一点;2)解读一下前面几个字,a、解读它的关系;b、解读上下字的处理方式;c、临的时候要加重笔画临,有人临得象钢笔字,原因就是它的细笔画你也写这么细。

“大”,三个笔画,三个弧线,弧线-势才大!在古代,交叉的笔画不会平均分开,这就是古人的思维方式,注意了这两点,再来写“大”字就会有所得。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10、分析“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反捺不靠,字有根中轴线;“唐”,点对正“大”的中轴线,多横在一起时发生方向上的变化,下“口”是斜的,与上部对应出不同方向倾斜的块面;“三”,与上面的字是有联系的,横的长度与上字“口”对齐,三横出现(空间上的)聚散和方向上的俯仰(上仰-下俯-斜上);“藏”,使“三”落在“艹”的两竖之间,整字上松下紧,重心靠下;“聖”,三个块面,(左上)左斜-(右上)右斜-(下)正,形成左上大而左下虚空;“教”,三个块面,(左上)正-(左下)右斜-(右)左斜,使左上的竖插入上字左下的间;“序”,起笔点在上字的中间,点与横之间有两段弧线构成很大的空间,下面有两个不同方向倾斜的块面。临帖着重讲到是分析空间的变化。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书法教学干货:毕云扬老师《集王圣教序》授课笔记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