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大放水?房价又要暴涨?瞄准两个小目标,暗藏买房新逻辑

央妈大放水?房价又要暴涨?瞄准两个小目标,暗藏买房新逻辑

世界最有趣的事情,大概是央行一有新动作,外界就解读为:“大放水了。”

可能是多年以来,人民群众被货币洪水淹怕了,所以但凡央行有任何举动,人们就条件反射的喊:“放水了!房价又要涨了!赶紧买房啊!”

这真怪不了人民群众的恐慌。

六一儿童节那天,央行挂出了一条新闻:

央妈大放水?房价又要暴涨?瞄准两个小目标,暗藏买房新逻辑

“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立刻有人解读为央行“放水”,还有人解读为是“中国版的QE”要来了,猫哥在的各种房产群再次热闹起来。

事实往往不如想象的美,真相是什么呢?

01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什么是MLF,全称中期借贷便利,俗称“麻辣粉”,干嘛用的呢?

最简单粗暴来说就是:大银行通过抵押高等级债券向央行借钱。MLF有固定期限,利率由央行规定,拿到借款后,商业银行就可以拿这笔钱去发放贷款,到期后,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新的利率来获得同样额度的贷款。

这是央行向经济体提供流动性(钱)的重要方式。MLF不是所有的机构都能参与,成员除了四大国有银行,还有大型股份制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部分省级商业银行等约二十多家银行,这在市场上被称为“一级交易商”。

成为MLF成员行,就能从央行那以3.30%左右(按央行给出的利率)的利率拿到借款,对于存款多、流动性充裕的大型银行来说,这个价格有点贵,毕竟定期存款也才2.75%的成本,所以平时参与不多,小银行很感兴趣可惜没资格,所以,最后是中型银行参与操作的最多,成为了拿MLF的主力。

要向央行借钱,是需要抵押物的。

央妈大放水?房价又要暴涨?瞄准两个小目标,暗藏买房新逻辑

02

于是,很多人就慌了,“连AA级企业债这种目前市场上难以销售出去的债券,都可以纳入向央行借钱的担保品,央行也太不挑食了吧!这不是变相降准吗?放水无疑了!”

可惜,事情没那么简单。

如果真的是中国版的QE,那么央行应该把利率降到极低,然后闭着眼睛在市场上买入各种债券,以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方式,向市场撒钱。

这次显然不是这样的,因为4月央妈刚刚完成了一次定向降准,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大部分增量资金释放给了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这些资金紧张的中小银行,可谓久旱逢甘露。

如果央妈真的想放水,那简单的就是降息、降准备金率就可以,立竿见影,不用任何解读,消息一出,房产中介、售楼处就会挤满了疯狂的购房者。

这跟扩大MLF的抵押品范围明显不同。新增加的低等级债券还是在银行手里,只不过银行拿这些小微债券、公司债券来央妈那里抵押借钱了而已。

搞这么复杂意味着啥呢?

03

主要的原因是这两个:

▌一、跟央妈借钱的抵押品不够了

MLF成员行跟央妈借钱,需要抵押品,就是各种债券。

根据华融证券去年的报告,去年年底逆回购需要抵押品2.05万亿,MLF需要抵押品3.68万亿,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中利率债约为4万亿,总规模大约为9.73万亿。而当时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和政策金融债规模为15.3万亿,看上去远大于公开市场操作所需的抵押品。

但是!

银行还要为了满足流动性覆盖率(LCR)考核需要持有一定的利率债抵押品,整个商业银行需要利率债抵押品为11.71万亿,叠加MLF所需的抵押品3.68万亿,一共15.39万亿,已经小幅超过了利率债存量的15.3万亿。

所以,央行扩充利率债之外的债券或者贷款作为抵押品,可以缓解抵押品不足的局面。

打个比方,就像你跟银行借钱,以前银行只认房产,现在说家具也能抵押贷款了,所以你可以从银行里贷出更多钱了。

▌二、提振债券市场信心

今年债券市场爆雷不断,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不少雷都是三四年前埋下的,那时候公司债、企业债扩容,还保证刚性兑付,监管又没人管,可以资金池模式运作,期限错配,以短期资金接力购买长期债券,赚巨额利差。《国家出了一份重要文件,100万亿产品受影响,你的钱袋子要看紧了》

当时中低等级债不愁没人买。

可从2017年起,金融监管部门强化了金融监管,还出台了“资管新规”,金融机构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闭着眼睛买了,一是因为流动性没过去那样充裕了,二是因为不能刚性兑付,风险剧增。

加上近期债券市场上频发违约事件,2018年前5个月,共有11家发行主体的19只债券违约,违约规模与数量比去年大幅提升,其中不少发行主体是民营上市公司,并且大部分的债券和主体评级都在AA以下(含AA)。

本来市场买方已经不能和不敢像过去那样加杠杆闭着眼睛买买买,低等级债券的违约事件多了,市场就更谨慎了。这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❶ AA等级信用债的收益率大幅上升、AAA级的倒有所下滑了;

央妈大放水?房价又要暴涨?瞄准两个小目标,暗藏买房新逻辑

❷ 风险反而在上升。因为低等级的债券没人买,发行失败的案例越来越多,导致依赖融资的很多企业资金周转更为困难,很可能也出现违约风险,违约事件越多,市场更不敢买,陷入恶性循环……

后果不敢想象,那怎么办?

央行出面提供隐形信用担保咯。既然央妈都接受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质小微企业贷款作为借钱的担保品范围了,就相当于做了个隐形信用支持。意思就是说市场要放心,虽然这类债券在申请MLF时会打折,但毕竟是被接受了。

这将增强市场对AA+、AA信用债的信心,防止出现更多风险事件,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难(发行失败)、融资贵(利率走高)。

至于被说成是放水……唉,有点想多了。

04

但也不是没有彩蛋(关心买房的注意这段):

❶ 存量的AA+、AA债券规模有多少呢?

大概2万亿左右,这些都有可能被拿去做抵押了。

❷ 今年有多少企业债到期呢?

2018年需要偿付和回售的公司债规模大概是14168亿元,其中城投债(地方政府借的钱)2412亿元、房地产行业公司债4619亿元,两者相加一共占到期公司债总额的49.62%。

在房地产行业公司债方面,40%左右是AA+、AA级评级的;城投债方面,很多地级市的城投债是AA+评级的。

也就是说,这次被央妈纳入MLF担保品范围内的AA+、AA公司信用类债券,一半左右是涉地产、地方政府借款的。

好了,这大概是想买房的猫友们最想了解的信息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