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經方之首:桂枝湯,中醫論證

桂枝湯組方: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灸)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以上劑量為漢制)

《傷寒雜病論》經方之首:桂枝湯,中醫論證

服已須臾,飲熱稀粥一升餘,以助熱力,(借水谷之精氣,溫養中焦,不但易為釀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重感。)溫覆令一時許(即是避風助汗之意。),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復服,依前法;服後用被子溫覆取汗。以遍體溼潤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過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風寒,此藥必須早午晚連續服用,時間不可拉長。每服一次,必須檢查病情有無變化,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現象,可以馬上把藥停止,或配合石膏一類的寒性藥品,以免誤犯陽盛之戒。

《傷寒雜病論》經方之首:桂枝湯,中醫論證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桂枝湯為《傷寒論》之首方,也是《傷寒論》論述篇幅最多的方,弄清它的原理及加減變化,就等於弄懂了半部《傷寒論》。桂枝湯加減不僅能夠治外感病、傳染病,也能夠治內傷雜病;不僅能夠治急性病,也能夠治慢性病。所以後人稱"第一方"、"調理陰陽之聖方"。

《傷寒雜病論》經方之首:桂枝湯,中醫論證

中醫之要就在於"陰陽平衡,氣血暢通"八字。桂枝湯就充分體現這八個字。"辛甘化陽",桂枝、生薑是辛溫的,甘草、大棗是甘的,桂枝、生薑配甘草、大棗,就能夠化陽,補充人體的陽氣。"苦甘化陰",芍藥是苦的,甘草、大棗是甘的,芍藥與甘草、大棗結合,就能化陰,補充人體的陰氣。陰陽結合,就能做到陰陽協調、陰陽平衡。陰陽平衡,自能氣血暢通。更何況桂枝、芍藥、生薑等均有通的作用,甘草、大棗又能補氣補血,故桂枝湯亦是促進氣血暢通之要方。

《傷寒雜病論》經方之首:桂枝湯,中醫論證

1、 桂枝湯加減的確能治多病,但要對證。一是要對太陽中風證,二是寒證。

寒證,感受寒邪,或陽虛陰盛所表現的證候。臨床表現為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無汗,鼻塞,咳嗽,喘息,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或脘腹脹痛,肢冷神靡,嘔吐,洩瀉。

太陽中風證是指以風邪為主的風寒之邪侵犯太陽經脈,使衛強營弱所表現的證候。表現症狀為惡風汗出,惡寒發熱,頭痛項強,脈浮緩。

《傷寒雜病論》經方之首:桂枝湯,中醫論證

2、桂枝湯的主要特點就是:調節陰陽平衡,促進氣血暢通。有補有通,以補為通。

3、桂枝湯能通陰和陽,調和營衛,發中有斂,以補為通,故凡屬營衛不和,陰陽失調,需安內攘外之證,不限內傷外感,均可以此方出入,內調脾胃,外發腠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