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奇谈怪论解读田树苌书法艺术,却得众行家一致点赞!

傅山衣钵有传人 当代书坛风清扬

——用奇谈怪论解读当代著名书法家田树苌的书法艺术

文/李慧吉

他用奇谈怪论解读田树苌书法艺术,却得众行家一致点赞!

▲田树苌先生(左)与本文作者李慧吉(右)谈书论道。

说他是当代书坛风淸扬,是因为他手中的笔就如同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风太师叔手中的独孤九剑一样,随机而发,任意挥洒,变幻无方,鬼神莫测。说他是傅山衣钵之传人,并非因为他的字有多么象傅山,而是因为他的书写象傅山一样任性而为,旷达不羁,浑然天成,一切均在有法与无法之间,笔墨神采与傅山逼肖。傅山乃书界之李白,是常人学不来的。田树苌先生所以能隔三百多年继承其衣钵,除得法用功外,还因为他跟傅山一样,都是天资独厚,见情见性之人。

他用奇谈怪论解读田树苌书法艺术,却得众行家一致点赞!

▲田树苌先生(左)进行书法创作。

田树苌,字楚材,别署硕昌,室称四宁轩。1944年出生于山西省祁县。研习书法五十余年,擅诸体,以行草隶魏见长。作品参加200余次国内外重大展览,获奖若干次。曾任中国书协三、四届理事,山西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书法特聘指导教授、山西师大特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2004年,在中国收藏家协会评选的“中国当代书法家排行榜”十名书法家中位列第四。2006年,被中国艺术市场举办的第一届书画排行榜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书法家”之一。

在这里,我用一些不合时流的观点从如下几个方面对田树苌先生的书法艺术作一个简单粗浅的解读,以飨读者:

他用奇谈怪论解读田树苌书法艺术,却得众行家一致点赞!

▲田树苌先生作品。

一、以道驭笔,从碑中得笔法

在我的书法理念中,笔法和技法是两个概念。笔法决定的是造形材料的质量。就如同做家具一样,技法是解决不了木材材质的问题的。笔法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执笔,一是运笔。笔法的训练和中国传统内家拳的练功是相通的。在执笔上,关键在找枢机。找到了枢机才能圆转自如,八面出锋。在运笔上,用意不用力。武术以腰为帅、为轴,书法以腕为帅、为轴,一切点画的书写都要通过腕的带动来完成。用意整合全身之力于一点,神与意合、意与腕合、腕与笔合,实现人笔合一,提按使转收发由心。这样才能把人的精神注入纸中,一点一画质地精美、形位准确。这就是所谓的以道驭笔。看田树苌先生写字,总是气定神闲,书擘窠大字也举重若轻,从容自如;观田树苌先生之点画,无论粗如儿臂还是细如发丝都是刚而柔、疾而涩、直而曲、实而虚,均可经得住道的标准的考量。沉实厚重,力透纸背,生动静穆,非以道驭笔不能为也。

点画的锤炼,田树苌先生主要是通过对碑的临习来完成的。在静态书体的临习中,除入门时刻苦写了几年颜楷外,终生写碑,遍临篆隶魏经典,尤于《石门铭》用功最深。经年累月,他不仅能透过铸痕、刀锋看到古人起样时的笔锋,而且还能用笔墨书写出《毛公鼎》的金属浇铸、《西狭颂》的风剥雨蚀、《始平公》的刀劈斧斫的感觉。提而按、流而驻,功夫到处,无论其行草书如何飞动,所有线条包括牵丝映带都是积点而成,势满形圆,无一虚处,又无一死处。

他用奇谈怪论解读田树苌书法艺术,却得众行家一致点赞!

▲田树苌先生作品。

二、道进乎技,从帖中得技法

技法者,张怀瓘所谓之裹束也。也就是连接组合造形材料的方法。要在连接二字。帖学所以巧夺天工,婉转曼妙,就在于其善于连接,并通过连接实现势态的连续转换。

田树苌先生学书,走的不是技进乎道的路径,不是在孤立的点画中无思考地机械地练起讫、简单重复地仿形貌,而是在点画连接的关系中来寻找这一点为什么这样入、这一画为什么这样收的答案。看帖时不写,临帖时不看,这就步入了道进乎技的训练轨道。

当下学界宣扬的“技进乎道”的观点,窃以为甚是不妥。看《庄子·养生主》原文,庖丁回答王的原话是这样的:“……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了三年牛就成了天下解牛第一高手的原因,并非他解的牛比解了数十年的人还多,而是因为他从事解牛前一直在学道,且习道有得,把道落实到了解牛的技法中。在道与技的关系中,一者,道先于技,道是一切的本原。二者,道的倾向是普遍性,道越真越普遍。技的倾向是特殊性,技越高越特殊。道进乎技无妨技之特殊,技进乎道便使道丧失了普遍性,毁坏了道。三者,技是道的物化的需求的产物。四者,道是技的根据,无道,技便无所从来。造飞机、导弹,有了基础研究才能产生相应的技术,这其实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正因为田树苌先生走的是道进乎技的正途,所以每一个点画起笔、收笔的形态都是在与上一个点画及下一个点画的连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生搬硬套做出来的。这就合了道法自然的规则。每一个点画的收笔都是由下一个点画的起笔决定的。就如同走路,下一脚起步要拐,这一步落脚便须转。这就是道。自然是生动的前提。田树苌先生所以能把楷书也写得那么生动,缘其得自然也!

他用奇谈怪论解读田树苌书法艺术,却得众行家一致点赞!

▲田树苌先生作品。

三、因道而得势,因势而成形

作为一个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艺术必定是有一套非常高明的思想体系作支撑的。田树苌先生书法的理论基础是老庄哲学。他研习老庄数十年,身体力行,求知行合一。年久历深,心与道合。

在道的导引下,在字法与章法方面,田树苌先生对碑帖的临习,绝不只是停留在眼与手的死磨硬泡的层面上,而是在不断地研究这个字、这个点画为什么要写成这样,这个字、这一纸所有字所有的点画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等一系列的问题,最后把答案归结到一个“势”字上。这便戳到了书法的又一个关键处,即张怀瓘所讲的书法三要中的“识势”。关于势这个问题,历代理论家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答,我这里姑妄为之,给它下一个逻辑学意义上的概念:势者,尚未运动之事物运动之趋向。其虽未动,人们却能明显地感知它将怎样动。决定势的因素有三:一为地位。在上者必下,在下者必上。居中者趋边,处边者向中。这与画论中的经营位置颇有相通之处。二是环境。遇宽则伸,遇紧则缩。遇阻则转,处顺则直。三是事物主宰者之意志。仁者必宽,暴者必厉。矜敛者收,旷达者放。由于书写者就是笔的主宰者,为此,书写者对于笔的运动走向的决断,只有建立在准确把握点画位置、正确阅读书写环境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是科学的选择。然后,邻正则斜辅,毗斜则正扶。遇方则圆,见圆则方。直多则曲救,曲多则直济。逢疏则密衬,密过则疏匡。以长率短、以短翼长。以粗庇细,以细拱粗……顾盼向背,动静有情。合意态于天理,出权变于道心。顺势而为固显明智,然惊世之举、不世之功往往却是逆势而行的结果。田树苌先生有此心得之后,其一切临创行为就由被动的摹仿和记忆变成主动的对道的印证。他向二王求证,向颜真卿、李北海、张旭、怀素求证,向杨风子求证,向苏、黄、米求证,向王铎求证,向傅山求证。向动态书体求证,向静态书体求证。终于功德圆满,得成正果,自成一家。书法品质由一般意义上的书写跃升到具备道的意义的创造的层面,使其作品成为真正的艺术品。

他用奇谈怪论解读田树苌书法艺术,却得众行家一致点赞!

▲田树苌先生作品。

四、通过落实“四宁四勿”,坚守自我、找到真我、实现“道我”,存法破式,进入自由王国,创造出最具价值的与众不同

田树苌先生景仰傅山,把“四宁四勿”作为自己一生学书的最高准则。在选帖上,他不趋俗、不跟风,只临写自己认为最美的字,即使众人皆言此字真丑。在创作上,不求名不图利,我写我心,不在乎世俗对自己的作品怎么地不屑一顾。这就是“宁丑勿媚”的真意。“媚”者,迎合权贵、世俗之态也。“宁丑”者,坚守自我之谓也。通过坚守自我,然后找到真我,这就是“宁拙勿巧”“宁支离勿轻滑”的真义。“勿轻滑”者,沉实之谓也。拙朴与沉实是“真”的两大根本属性,乖巧与轻滑则是“假”的两大显著特征。由坚守自我而能抱朴守拙、沉实笃定,这就意味着找到了“真我”。上天在生每一个真我时,都赐予了三件同样的礼物,即智慧、美德、与众不同。不就轻滑而逞欲,不假机巧而求利,坚守真我,使真我具有了稳定性,才能成为原初的“道我”,这便是“宁率真勿安排”的真意。“率真”者,自然也。自然者,道也。“安排”者,人之做作也。任无心的率真而不作有心的安排,反而最完美地达成事功者,唯“道我”方能为之也。“四宁四勿”不仅提出了书法的本质是表现和表达自我的艺术主张,而且还深刻地阐明,学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自我的修道的过程。书法艺术随着自我意识清醒程度的不断提高而相应地提高。“道我”实现的实质就是自我意识的完全觉醒。田树苌先生作品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神奇貌古,情真性率,不计工拙,不加巧饰,质朴自然。无半点矫揉造作之痕迹,足以证明其已经完成了“道我”的实现。

“道我”的实现,使田树苌先生的书写臻入化境,由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于此之时,思维死角、灵台滞碍被彻底清除。创作时,心中惟藏虚静,什么《大开通》《衡方碑》,什么《刘怀民墓志》《杨淮表记》《郑文公碑》,什么《鸭头丸帖》《争座位帖》《肚痛帖》《自叙帖》……什么方起圆收、什么蹲笔挫锋、什么逆入平出、什么内圆外方……统统忘得一干二净。意念发动,笔锋即到,随心所欲不逾矩,实现了书写的完全自由。书写的完全自由的意义,不仅在于能随意变化,更重要的是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和表达自己,从而能够全面地展示真我。而完整的真我的神貌,就是最有价值的与众不同。

他用奇谈怪论解读田树苌书法艺术,却得众行家一致点赞!

▲田树苌先生作品。

五、惟有情趣,方能触动人心

漂亮与美的区别何在?漂亮是视觉的感觉,美是心灵的感受。你可以说我的心里很美,但你却不能说我的心里很漂亮。漂亮的东西,不管你当时觉得多么好,一过则忘。美的东西,即使你当时觉得它很丑很怪,却终生难忘。田树苌先生追求的是触动人心而非搏得眼球。无疑,他做到了。他的作品不仅能触动人心,而且能震撼心灵。他的书法也许并不漂亮,但却很美!

能感动人心的,唯有情趣。作为艺术的书法与作为实用的写字,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写字不必有情趣,而情趣对于书法而言,却是灵魂。通俗地说,书法就是写有情、有意思的字。字中有了情,有了意思才是有生命的“活”字。而要写出有真情、有意思的字,必须完成真我、“道我”的实现。所以者何?非真我者无真情,非真我者无智慧。当年纳粹所行之恶多为盲从者所为,而今日我们认为的昔日的盲从者,当时多数人认为自己的认识很清醒、很正确,并且在为恶时真的以为自己是在行正义之举。他们之情可是真情?文革时革命小将因其父礼佛修道敬孔而揍之,也是出于内心所为。他们之情可是真情?如此看来,发自内心的并不一定是真情,唯有真我才有真情。把别人的意志当作自己的真实意志所支配的行为其实属于别人的行为,你所出动的只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而这具尸肉与一柄刀、一把粪锤无异。只有找到真我才能找到智慧,有了智慧才能创造出有意思的变化,而有意思的变化里面包藏的就是趣味。徐复观先生说,艺术是趣味的判断。情趣的感染力,指的就是建立在自我意识高度觉醒基础上的真情和智慧对人心的作用力。

芸芸众生,未迷失真我者有几?在众多舞毫弄墨自称是书法家的人群中,找到真我者又有几?找到真我并完成“道我”实现的又有几?可见,田树苌先生之高有多高!田树苌先生无疑是有资格表达真情的人,而且因为他是自我意识最淸醒的“道我”,所以,一发动必定是至真之情。在田树苌先生的书作中,到处都是离常合道的变化。每一个点画都能引发人的哲学思考。空间分割、各种对比元素的组合调度处处体现奇思妙想,意趣含量非常之高,真可谓是异态纷呈,妙趣横生。书法如此者,非巨匠大师不能为也。

他用奇谈怪论解读田树苌书法艺术,却得众行家一致点赞!

▲田树苌先生作品。

六、山林之气,妙合晋人

田树苌先生之书,格调高古,终生未与“俗”字沾边。其基本书风属雄浑豪放一路。洋洋洒洒,一泻千里,跌宕起伏,气象万千。极变化之能事,达情性于无遗,当列为逸品。气格属山林。山林即自然,自然即道。

其魏楷沉实厚重、拙朴率真、生动可人,有天趣。

其行草放而能收,奇而不怪,逸而不野,特别而不失常,任性而不失规度,雄强而不失曼妙,大气而不失细巧,飞动而不失静穆,萧散而不失谨严,恣肆而不失优雅,迅捷而不失从容。飘逸中和,妙合晋人,实现了碑与帖的最完美的结合。水乳交融,结合得天衣无缝,了无痕迹。在这一点上,与何绍基、赵之谦、于右任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成功破解了书界三百多年来第一大难题。这是当代人向中国书法史献上的一份值得骄傲的大礼。

学傅山者甚众,神采气韵能与傅山同合晋人者,三百余年唯田树苌一人耳!其书能不传世乎?

(作者单位:山西岚县林业局)

他用奇谈怪论解读田树苌书法艺术,却得众行家一致点赞!

▲田树苌先生(中)与本文作者李慧吉(右一)等阅读书友对本文的评论。

众行家里手对本文的评价:

因孤陋寡闻不太了解李慧吉本人,但应该说作者是对田老师书法艺术作了详细了解和认真硏究后,经过深入思考写就的一篇标新立异的书法评论,好!尤其是第三段“因道得势因势成形”和第五段“惟有情趣方能触动人心”更加认同也更有同感。总之,是一篇值得留存也值得宣传的有特点有深度的评论。

有一点建议,我以为田老师书法能达到现如今如此境界,与田老师的文化修养也是分不开的。田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以及文学评论和诗联方面的成就对书法境界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点我以为也是非常重要的。

——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赵国柱

田老师您好!我认真地拜读了李慧吉先生评赏您书法艺术的文章,太激动我心了!有些观点与我同感。我惊奇岚县林业局李先生竟然有如此书艺慧眼!不想他对您的书法特质与艺术品位的发现与评品是独一份!值得一读学习!很好!可喜可贺也!

——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梁石

全面总结!

深刻挖掘!

准确定位!

高度评价!

——亢国锋

田老师书艺精妙,出神入化,加之以为人谦和,乐于助人,故多有追随者。能欣赏、理解田老师书法也是观者、读者之幸。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学博士后 吴高歌

鉴赏之不易,林业局里有高人!

——黑马

不错!写的有深度!这个人文笔不错!

——山西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山西省书协副主席高智

作者精通书理,独具慧眼,其真知灼见予人启迪!当赞!

——杨灿荣

写出了您老的侠之大者的气概!

——程志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