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4歲就懂得讓梨,可成名後做的事卻三觀崩塌,坑慘妻子和女兒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後漢書•孔融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主人公名叫孔融。原文如下:

孔融4歲就懂得讓梨,可成名後做的事卻三觀崩塌,坑慘妻子和女兒

融負有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在郡六年,劉備表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為袁譚所攻,自春至夏,戰士所餘裁數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內接。融隱几讀書,談笑自若。城夜陷,乃奔東山,妻、子為譚所虜。

孔融4歲就懂得讓梨,可成名後做的事卻三觀崩塌,坑慘妻子和女兒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孔融自持自己有高尚的氣節,一生的志向都在於平定禍亂,雖然抱負很大但才略粗淺,終究未能如願。孔融在北海國擔任國相六年,劉備曾上書推薦孔融擔任青州刺史。

孔融4歲就懂得讓梨,可成名後做的事卻三觀崩塌,坑慘妻子和女兒

到了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孔融所在的北海國遭到袁紹之子袁譚的圍困。戰爭從春季打到秋季,城中士兵僅剩下幾百人,箭矢如雨點般飛來,戰鬥進入短兵相接的艱難階段。但孔融卻靠著几案讀書,像往常一樣有說有笑。當晚,北海失守,孔融隻身逃亡山東,妻子兒女都被袁譚俘虜。

孔融4歲就懂得讓梨,可成名後做的事卻三觀崩塌,坑慘妻子和女兒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孔融在北海被圍期間的表現,叫做“談笑自若”,意為像平常一樣有說有笑。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我在昨天介紹過,出自《三國志•甘寧傳》中的“寧受攻累日,敵設高樓,雨射城中,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

孔融4歲就懂得讓梨,可成名後做的事卻三觀崩塌,坑慘妻子和女兒

孔融在漢末期間是一位大名士。他不僅是孔子的後裔,還是當時的文壇領袖,在文學上的成就首屈一指。但是,一位優秀的文人並不見得就是一位合格的領導者。通過上面的記載可以得知,面對袁譚所部對北海的瘋狂進攻,孔融所部傷亡慘重,孔融的做法非常怪異:“談笑自若”。他為什麼這麼做的,其實並不是像甘寧那樣一面穩定軍心,一面立即求援,而是一籌莫展,脫困乏術。

孔融4歲就懂得讓梨,可成名後做的事卻三觀崩塌,坑慘妻子和女兒

更令人不齒的是,當城破之時,孔融連自己的妻子兒女都顧不上,隻身逃走。結果老婆孩子都成了袁譚的俘虜。像這樣的名士在漢末三國時期也好幾位,平時看是滿腹經綸,關鍵時刻難堪大用。

參考書籍:《後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