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著手建立區塊鏈國家標準,預計最快2019年底完成

引子:據悉,我國已著手建立區塊鏈國家標準,以從頂層設計推動區塊鏈標準體系建設,預計最快將於2019年底完成。區塊鏈國家標準包括基礎標準、業務和應用標準、過程和方法標準、可信和互操作標準、信息安全標準等方面,並將進一步擴大標準的適用性。“區塊鏈技術發展或將成為我國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的重要一步。”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俞克群指出,區塊鏈被認為將引領新一輪技術創新和新的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大家可能早都知道了,區塊鏈技術是一個可以顛覆傳統世界的新技術。但大家可能還不明白,區塊鏈技術到底會怎樣的應用在生活中、場景中,它究竟會怎麼使用,怎麼去體現去中心化,給我們的實際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新價值。當然有這個疑問的不光是你,投資人、公司企業,甚至是創業者,對這個技術抱有疑問以及期待的還有萬千的開發者。

目前透露,區塊鏈國家標準包括基礎標準、業務和應用標準、過程和方法標準、可信和互操作標準、信息安全標準等方面,並將進一步擴大標準的適用性。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向該報表示,區塊鏈國家標準包括基礎標準、業務和應用標準、過程和方法標準、可信和互操作標準、信息安全標準等方面,將進一步擴大標準的適用性。目前有關區塊鏈國家標準計劃已公佈,相關部門將組建全國區塊鏈和分佈式記賬技術標準化委員會。

“區塊鏈技術發展或將成為我國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的重要一步。”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俞克群日前在2018區塊鏈安全高峰論壇上表示。他指出,區塊鏈被認為將引領新一輪技術創新和新的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技術的新型集成應用,具有去中心化、開放性、防篡改、匿名性等特點。“其可應用在生產鏈、管理鏈、交易鏈,會給不同領域帶來整個生命週期的重構,讓生命週期可管理、可追溯。”

我國已著手建立區塊鏈國家標準,預計最快2019年底完成

另據普華永道與唯鏈聯合發佈《2018中國區塊鏈(非金融)應用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傳統行業比新科技對待區塊鏈的態度甚至更積極。物流、政府和醫療行業成為受訪者認為區塊鏈技術最可能創造價值的領域,“政策規範”是所有行業認為限制區塊鏈發展的關鍵因素。非金融領域將極有可能最先出現‘殺手級’應用。其中,企業家和創始人對區塊鏈技術更為熱衷。

公安部第三研究院於2017年11月提交了一項基於區塊鏈的系統專利申請,該系統會將提交到雲空間的數據進行時間戳和存儲,以提供更透明和防篡改的數據保存流程。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信息安全部副主任胡光俊表示,未來將把物理世界、跟人的關聯關係納入整個區塊鏈生態體系裡面來。他透露,目前該部門正考慮如何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公安領域。例如,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案件證據鏈的存儲;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將區塊鏈貫穿身份錄入全流程等等。

同時,銀行方面,中行、建行、工行、農行也已開始區塊鏈方面的佈局,應用到扶貧、國際貿易、住房租賃平臺、電商供應鏈、雄安新區服務場景等領域。打造區塊鏈積分體系;中行推出貿易融資區塊鏈應用和指紋、指靜脈及聲紋認證等生物認證科技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