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书匠”其实不容易

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教书匠”几乎成了教育领域的“过街老鼠”。有些一线中小学教师,不去做具体的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研究,甚至鄙视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把实实在在的教育工作者轻蔑地称为“教书匠”。

在我看来,做好教书匠,是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步,教师应该具备工匠情怀。我曾见过无数工匠,一进入工作状态,就忘记了其他,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不为最好,务求更好。作为教师,我们每天的工作冗杂而繁重,可能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也许会把教书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但我们毕竟从事着助力生命成长的工作,就要像个手艺人,沉浸在专注、激情和挥汗如雨的光阴里,享受教育所带来的幸福。

爱因斯坦曾说:“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离开学校多年以后,把所学的知识全部忘记了,剩下的东西。”字字珠玑,督促每个有工匠情怀的教师潜心关注教育的全过程,乃至每个瞬间。

毋庸讳言,在强大的升学压力面前,我们的教育教学也会被迫变形,甚至扭曲。但身为教师,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对教育的本质和自身的价值要有清晰的认识。

教师应该有工匠情意。工匠总视自己的作品为至宝,完成之后,细细端详,呵护不尽,喜爱有加。我们教师也要视孩子为己出,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精心雕饰打磨。杏坛之上,弦歌不辍。

哈佛大学博士希米▪康曾说过:“关于教育,首先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要对孩子产生同情,或者共情,让他们知道,我们理解他,并且跟他们站在一起;第三要确定孩子的目标是什么,而不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第四,要有信任,相信他们能够成功。”仔细品博士的这番话,可体味教育必需的工匠情意。

教师应该有工匠情趣。大凡工匠,常在中途休息或完成工作任务之后,唱唱小调、哼哼小曲、吸吸烟袋、喝喝小酒,颇享受。教师,也应该有点生活情趣吧。

曾经读过一篇有关台湾教育的文章,言称教育目标是别让孩子成为“混蛋”、“坏蛋”、“笨蛋”。“混蛋”、“坏蛋”极易理解,而“笨蛋”则指缺乏生活情趣的人。既然教育不能培养“笨蛋”,就要求教师要过有情趣的生活。虽然不一定侍弄花鸟虫鱼,不一定擅长琴棋书画,但内在成长所必需的阅读,应该是教师追求的最高雅的情趣。“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有了书,生活便不孤独;有了书,就有了教育底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情怀、有情意、有情趣,像工匠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