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天,我们一起读完《黄帝内经》(第138天)

《黄帝内经》一起读第138天,一起继续哦……今天是论述各种肿胀之症的——

《灵枢 水胀篇》

162天,我们一起读完《黄帝内经》(第138天)

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

歧伯答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瘇,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

歧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空空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鼓胀何如?

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肠覃何如?

歧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石瘕何如?

歧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邪?

歧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

162天,我们一起读完《黄帝内经》(第138天)

翻译如下:

黄帝问岐伯:水胀(津液运行障碍,水湿潴留,四肢胸腹胀满)和肤胀(阳气不足,寒留于肤发生肿胀)、鼓胀(腹部脉络密布,胀如鼓,肤色黄)、肠蕈(女性下腹肿块,但月经按时来潮)、石瘕(女性寒滞子宫,形成瘕块)、石水(下焦阳虚,水聚不化)等疾病,如何区别?

岐伯说:水胀初起之时,眼眶和上下眼胞处微有肿起,就像刚刚睡醒起身时的样子,颈部人迎穴处搏动明显,不时咳嗽,大腿内侧感觉寒冷,足部小腿浮肿,如果腹部肿大了,水胀之症就已经形成了。用手按下病人的腹部,放开手后腹胀又随之而起,就像按在了水囊上,这就是水胀的症候。

黄帝问:肤胀怎样观察其症候?

岐伯说:肤胀,是寒邪之气侵入到皮肤之间,敲起来就像鼓声一样中空不坚实,腹部胀大,全身也都肿胀,皮肤厚,用手按压病人的腹部,凹陷下去的部分不随手而起,腹部色泽没有变化,这就是肤胀的症候。

黄帝问:鼓胀又是怎样的情况?

岐伯说:腹部胀大,全身也都肿大,肿大的状况和肤胀差不多,但腹部色泽青黄,腹部筋脉暴起,这就是鼓胀的症候。

黄帝问:肠蕈是怎样的情况?

岐伯说:肠蕈,是寒气侵入了肠道之外,与卫气相互争斗,导致卫气无法滋养周身,卫气被寒邪之气所牵制,癖结不散而附着,病邪之气因此而起,寄生的恶肉也便生成。恶肉初起之时,大小如同鸡蛋,并逐渐长大,到其长成时就像妇人怀着孩子一般,病程很长,通常要一年以上,用手按压腹部会感觉质地坚硬,用手推之可以移动,月经可以按时来潮,这就是肠蕈的症候。

162天,我们一起读完《黄帝内经》(第138天)

黄帝问:石瘕是怎样的情况?

岐伯说:石瘕,发生在子宫内,是寒邪之气侵入子宫颈口所致,导致宫颈口闭塞,气机无法畅通,本应排泄掉的经血无法正常排出,凝滞积存在子宫之中,致使腹部日益胀大,就像怀了孩子一样,月经不按时来潮。肠蕈、石瘕都发生在女子身上,可以用疏通瘀滞,引导恶气、恶血下行。

岐伯说:可以先用泻法泻除因邪气瘀滞造成的络脉胀起,然后调理经脉,刺治时先刺肿胀的血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