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之不传之秘,调神机补气立

关于神机气立这个概念,到底怎么回事,历来很少人去触及,也不太好解释。

这里不仅仅涉及到古文化知识体系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中医基础,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取象比类有一定的熟练体悟才能够很好的理解。

《黄帝内经》之不传之秘,调神机补气立

这里也是分享一些点滴的见解,不敢说全部通透了。

在《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有这么一句话:

歧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谓也。

帝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

上面这段话,学中医的人若是能够烂熟于胸,那就最好了,其实很多经典都在里面。

《黄帝内经》之不传之秘,调神机补气立

“歧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歧伯说,“根于中者,命曰神机”。这句听起来简单,似懂非懂,可是一旦深究起来,想要现代翻译它,却不好说,不知道如何翻译是好,现代人少有人懂。现代的中医专家一般把这句话理解为,人体乃至一切生命体的生命,其根源藏于内的叫作神机;其气机疏布于外者,称之为气立的状态。

这样解释,听起来牵强,有照字念经的意境,反正字就是这个意思,直接翻译过来就是。

《黄帝内经》之不传之秘,调神机补气立

王冰真人在注释这段话时说:生命源于天,其一动一静,都是神机所主宰,所以它的所作所为,潜藏着神机的生命体本身是察觉不到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神机一旦离开人体,那么气机发动就会停止,言下之意,生命体也就死亡了。(王冰:“生源繫天,其所动静,皆神气为机发之主,故其所为也,物莫之知。是以神捨去则机发动用之道息矣。”)。

张景岳先生在注释这句话时也说,生命乃至万物的根源来自于“中”,是以神为主,而其知觉运动,就是神机发出的,生命乃至万物的根源来自于“外”,必须假借外在的气机才行,而其生、长、收、藏,就是气机的生化所为。(张景岳《类经》:“物之根于中者,以神为主,而其知觉运动,即神机之所发也;物之根于外者,必假外气以成立,而其生长收藏,即气化之所立也”)。

《黄帝内经》之不传之秘,调神机补气立

王冰与张景岳是一代中医大贤,博览群书,通透古今,解释的话也是非常的考究的,尽量的接近内经原意。

这句话的关键,就在神机、气立两种状态,一个主内,一个制外,神主内,气制外,所以历来有神气二字来形容一个人,形容事物的状态,这个人真神气!

神、气,内、外,其实就可以系统的联系到脏腑,臓主神机,腑主气立。

这样去展开,五脏六腑和人体的神机气立状态就可以对应起来了。

《黄帝内经》之不传之秘,调神机补气立

这样理解,想必会直观形象一些,不过这样还没有完,就是制、胜、生、成,随着年份的变化,气机的状态不同,互相生化制胜不同,这点要在五运六气体系中去了解清楚。

《黄帝内经》为什么如此难以理解,原因一句话,一个概念,一展开就是整套知识体系的互相照应,牵一发而动全身,真是太玄妙了。

《黄帝内经》之不传之秘,调神机补气立

关注传统文化中的知识体系,关注谦和既济智能中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