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一)

最起初 只有那一轮山月

和极冷极暗记忆里的洞穴

然后你微笑着向我走来

在清凉的早上 浮云散开

既然我该循路前去迎你

请让我们在水草丰美的地方定居

我会学着在甲骨上卜凶吉

并且把爱与信仰 都烧进

有着水纹云纹的彩陶里

那时侯 所有的故事

都开始在一条芳香的河边

涉流而过 芙蓉千朵

诗也简单 心也简单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诗人席慕蓉在诗歌《历史博物馆》里与石窟、彩陶、石雕相遇,寻找历史埋下的线索、遗漏的细节。

按照诗人的语境,永陵博物馆勾勒出前蜀开国皇帝王建一生的轮廓。如今岁月流逝1000余年,历经战火硝烟,时代更迭,回首凝眸,唐末古柏渐枯,枝形依存,气象甚古。那黛色参天,陵寝隐现,令人肃然,令人神往。

据正史记载,王建(847—918),早年为唐朝将领,唐末战乱时随唐僖宗逃亡到四川,后任利州(今广元市)刺史。公元907年唐亡,王建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据出土的哀册记载,王建死后葬于成都三洞桥,他的陵墓史称“永陵”。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撇开正史,像所有的帝王传记一样,在野史中被渲染了一层神秘又传奇的光环,而后人或许更容易被这些匪夷所思的情节所打动,流传千年。

清人张怀溎的《前蜀杂事》描述了一个传说:“王气青城廿载多,武阳鬼语竟如何?持杯一笑非初愿,异相终当让八哥。”说的是王建出身贫寒,因排行第八,人称八哥。相传他少年时曾因家贫而行窃。一次,他和别人一起行窃被人发现,躲藏在武阳古墓中。在墓中,听见两个游魂在黑暗中对话,语称:“蜀王在此”。和王建一起行窃的同伴也听见了,同伴认为鬼说的蜀王,一定就是王建,因为王建“状貌异人,必有非常之举”。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王建从士兵一直做到将军,因保驾有功,步步高升,被唐昭宗任命为西川节度使,之后,他领兵蚕食东川,扩大地盘,将整个四川都囊括在自己的管辖内。唐昭宗遂封他为蜀王。公元907年,朱温篡唐,改称梁。王建在成都面对长安嚎啕大哭,随即称帝,国号蜀。这就是历史上五代十国中的“前蜀”。王建在位10年,尚文崇智,尊重知识分子,蜀地风调雨顺,安无战事。成都亦成为全国的文化繁荣之地。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二)

在暮色里你漠然转身 渐行渐远

长廊寂寂 诸神静默

我终于成木成石 一如前世

廊外 仍有千朵芙蓉

淡淡地开在水中

浅紫 柔粉

还有那雪样的白

像一副佚名的宋画

在时光里慢慢点染 慢慢湮开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沿着成都市中心往西走,在车水马龙中可见一座古石牌楼,横匾上刻“永陵”两个楷书金字,门前有一对红砂石狮,引人注目,石狮龇牙咧嘴,形态生动。门左的石狮脸部残缺,不像是岁月风化所致,令人想到战争和动乱对古迹的破坏。

进入大门,一条大道直通墓穴。大道两边,分列石人石兽,人都是伫立捧笏作朝臣,兽中有佩鞍骏马,也有带翼神虎。这些沉默的石人石兽,都呈沉思之态,以沉静肃穆的表情凝视前方,使每一个从它们面前经过的人不敢轻狂喧哗。据称这对石兽原本立于陵寝前400米,从馆内的复原图可以一窥当时的全貌。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从前,人们只能看到地面的土丘。陵寝有多大,在多深的地下,墓中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全都是千古之谜。陆游到成都时曾来过这里,并写了七律《后陵》:

陵阙凄凉俯旧邦,恨流滚滚似长江。

穿残已叹金凫尽,缺落空余石马双。

攫饭饥乌占寺鼓,避人飞鼠上经幢。

阿和乳臭崇韬耄,堪笑昏童束手降。

陆游写这首诗时,离王建下葬已过去150多年。从陆游的诗中可以看到,在宋代,永陵的地面建筑已经被拆除,帝王陵墓的气派不复存在,此地已是一派荒凉景象,乌鸦鼓噪,蝙蝠乱窜。陆游为此诗写注道:“后陵永庆院在大西门外不及一里,盖王建墓也。有二石幢,犹当时物。又有太后墓,琢石为人马,甚伟。”陆游来过之后,永陵继续着它的荒芜,几百年后,地面上仅剩下一个小山包,山包上荒草稀疏,杂树丛生,墓前的石幢和石人石马,也不知去向。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直到1942年9月,考古学家发掘“抚琴台”,才解开了这个千古之谜。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紧要的关头,为了躲避日本人的轰炸,天成铁路局在成都修建防空洞。工人在施工的过程中,突然挖出了一道砖墙,当时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挖到了“抚琴台”的地基。因为历史上,施工的小山丘名叫“抚琴台”,一直被当地人当做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弹琴的琴台。政府派四川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先生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工作,这才确知此墓的确为前蜀皇帝王建的永陵。走进博物馆,会看到一张标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用笺”的信纸,这是郭沫若先生的珍贵信件。信中写道:“这件事体,如是在和平时代,如是在欧美,想必已经轰动全世界了。”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三)

今生重来与你重逢

你在柜外 我已在柜中

隔着一片冰冷的玻璃

我热切地等待着你的来临

在错谔间 你似乎听到一些声音

当然你绝不可能相信

这所有的绢 所有的帛

所有的三彩和泥塑

这柜中所有的刻工和雕纹啊

都是我给你的爱 都是

我历经千劫百难不死的灵魂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由神道进入墓室,光线一下子暗了下来,鲜红而厚重的宫门显得格外突出。穿过斜缓的墓道,像穿过一段时光隧道,那一头是空旷幽暗的千年历史。灯光寂寂地亮着,射向墓室中所有值得参观的部位。

墓室内,巨大的棺床四周雕刻有花草、龙纹、“二十四伎乐”和抬扶棺床的十二力士像等,使之成为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帝陵中最精美、艺术价值最高的棺床。永陵最让人惊叹的部分,也是石棺外廓四面精美的浮雕。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王建生前大概是音乐爱好者,他的石棺材四周,雕刻的全都是演奏乐器的乐伎。个个形神生动,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二十四人均为女伎,身着唐服,两袖下垂,显得清雅飘逸,其中,舞伎2人,乐伎22人。乐伎演奏的乐器有20种23件,分别演奏琵琶、筝、鼓、笙、钹、箜篌等乐器,鼓最多,共8种9件,演奏时鼓声雷动、气势恢弘的场面可以想见。在灯光的照射下,雕刻在岩石上的乐伎们一个个飘然欲舞。绕石棺走了一圈,细细观赏雕刻在岩石上的乐伎,每一个都雕出了个性,身姿、衣裙,都不尽相同,连头上的发髻、环髻和头饰,都不一样。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看着这些乐伎浮雕,不禁想起了杜甫的七绝《赠花卿》:“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写此诗,比王建下葬早了150年,也是在成都,也是宫廷丝管之乐。杜甫所见乐伎们奏乐的形态,和石壁浮雕的乐伎,大概所差不多,都是“锦城丝管”,一个是人间喧哗之乐,一个却是地下沉默之乐。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石棺周围,还立有12尊力士神像。12尊雕像,分列石棺两侧,他们的下半截身体埋在地下,双手插入棺床底部跪地作抬举状。巨大的石棺,似乎就是被这12个力士抬举着,千百年来不知疲倦,在黑暗中保持着相同的姿势。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在永陵中,还有谥宝。谥宝,是古代帝王陵庙中刻有其谥号的印玺,为体现真龙天子的身份,古代帝王玉玺的钮(印把)通常都为龙形,而永陵中出图的谥宝的钮则是兔头龙身,这不免让人诧异。原来,王建出生于丁卯年,属兔,60年后,王建登基称帝时正好也是兔年,这让王建与兔子结下不解之缘,他对兔子有着别样的情怀,因此,他的谥宝的钮才做成了兔头龙身,这个兔头龙身的谥宝也成为了古代帝王中唯一将本人生肖属相与龙的形象融为一体的谥宝。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棺床后面,有一口直径约1米的石缸,用于燃放长明灯。石缸的后面是御床,王建的雕像端坐其上。灯光虽然不亮,但可以看清雕像的模样。王建头戴幞头,身穿帝王服,腰系玉带,穿着看上去似乎并不奢华,倒显出几分简朴。王建孤独地坐着,一束冷光照射到他的脸上,脸上是静穆的表情,带着几分忧郁,也带着几分神秘。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自唐朝安史之乱后,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唐末,藩镇分裂割据,争名夺利,更是让平民难以立足。在五代十国的君主中,王建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蜀中得以大治,“天府之国”的安逸生活也得以保留和延续。王建入主成都的同时,还为成都带来了大量的文化、艺术人才,对成都乃至西南地区文化、艺术的繁荣起了重大作用。王建父子对乐舞的爱好,更是极大地促进了成都民间音乐、舞蹈的发展。以至于南宋诗人陆游对前、后蜀时代的成都郊县还有“官柳三千,琵琶四千”的记载,他的诗称成都“丝竹常闻静夜深”“深夜穷巷闻吹笙”,仿佛前、后蜀时代举国上下都常常沉浸在笙歌缭绕的音乐海洋之中。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走出墓室,漫步在永陵公园成荫的绿树丛中,正如诗人诗句描述的那样:“我斑驳的心,在传说与传说之间缓缓游走。那时候,曾经水草丰美的世界,早已进入神话,只剩下,枯萎的红柳和白杨,万里黄沙。”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