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多種保障房供給,剛需者不再望房興嘆,房價可能下跌?

  最近這兩年,房價翻倍地不停地上漲著,簡直成了瘋狂的狀態,國家為了實現“房住不炒”這一住房目標,不停地出臺不斷緊縮的宏觀調控政策和措施來抑制房價,以此同時,政府大力推進多層次,差異化的房屋供給體系,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者住房的需要,所以,我們未來的大城市更多將經濟使用房、廉租房、共有產權房、限價房等等多種組合方式,將商品房的房價壓制在一個比較有限的範圍內。再加上存量房將實施的房地產稅政策,這兩方面將組成一個比較嚴密的長效機制,將房地產這個瘋狂的產業鎖住。目前,一線城市正在積極地想這個目標邁進。

一線城市多種保障房供給,剛需者不再望房興嘆,房價可能下跌?

  深圳6月5日在正式發佈《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在這部《意見》中,深圳計劃到2035年,分近期、中期、遠期三個階段,籌集建設各類住房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並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體系。將住房分為市場商品住房、政策性支持住房、公共租賃住房三大類。

  北京市住建委公佈:發佈2018年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目標如下:

一線城市多種保障房供給,剛需者不再望房興嘆,房價可能下跌?

 上海市市長應勇表示,浦東組團的大片土地大約900萬平米,要建成租賃住房,形成規模效應,十三五期間,上海要新增供應70萬套各類租賃住房,如果全部實施,意味著上海樓市的純商品房只會佔很小的比例。

  由此看來,我國的住房框架體系正在稍無聲息地發生改變,由過去比較單一的商品房供給慢慢發展為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體系,這意味著一線城市地產市場將會發生根本性改變,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我們的大城市更多將結合經濟使用房、廉租房、共有產權房、限價房等多種組合,將商品房房價壓制在一個比較有限的範圍內。今後單一產權為主的商品房的主體比例將大幅度下降,各種形式的保障房將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主體。

一線城市多種保障房供給,剛需者不再望房興嘆,房價可能下跌?

  這些保障房的大量供給,可以讓買不起商品房的剛需者不再望房興嘆,降低了他們在這個城市的住房壓力,從而降低了他們留在一二線城市的門檻,這對於他們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隨著剛需者商品房需求的減少,商品房的供求關係就會得到緩解,商品房也就慢慢地不會那麼走俏了,從而讓火熱的樓市慢慢地降下溫來,除去房價泡沫,使房價慢慢地迴歸到理性的狀態。

一線城市多種保障房供給,剛需者不再望房興嘆,房價可能下跌?

  至於房價是否下跌?我個人認為主要看看開發商是否長期抵得住資金週轉速度慢的格局,如果一旦開發商的資金鍊斷裂,開發商就會出現破產等慘重的代價,所以,作為開發商,他們不可能坐等資金鍊斷裂的局面出現,為了在日益形成的多種保障房供給佔大比重的情況下,為了分到一杯羹,或許會薄利多銷,儘量回籠資金,來維持自己的事業發展,所以我相信,隨著多種保障房的供給的出現和實施,商品房的房價有可能會下跌,至於跌多少,那就看市場的需求了。

一線城市多種保障房供給,剛需者不再望房興嘆,房價可能下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