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特色小鎮 生活變了模樣

建起特色小鎮 生活變了模樣

圖為江蘇省吳江區同裡鎮北聯新農村。

建起特色小鎮 生活變了模樣

圖為江蘇省宜興市新莊街道澄瀆村。

建起特色小鎮 生活變了模樣

圖為經過小流域整治後,福建省的鄉村秀美景象。

建起特色小鎮 生活變了模樣

圖為四川省廣元市青溪古鎮的靜謐之景。

◆張厚美 張欣

這裡是青溪古鎮。

青溪古鎮古城牆用糯米灰漿鑲砌石條和大磚,內夯土石,東西北三門各建有半園形外城牆,也稱“甕城”,內外城門洞全以石條鑲拱。內城門上建有距地四丈五的重簷城樓,戌守嘹望,邊陲雄姿盡收眼底。從唐家河引入的溪水沿古鎮循環順勢而下。溪水兩側,各類綠植自然生長,繡球、月季等五顏六色的花朵競相開放。“順流而下的溪水,可以直接用於灌溉。”景區講解員李金苡說,“這是汶川地震後浙江援建我們青川的時候專門設計的。”

陰平村因三國鄧艾偷渡陰平,陰平古道穿境而得名,是青川縣重要的鄉村旅遊示範村,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生態文明示範村和四川省文明村等。在陰平村,住在青瓦房、白粉牆、木欄、雕花窗的川北特色民居中,庭院瓜果飄香,隨手可採摘品嚐。村內一條青磚鋪成的“溫州路”曲徑通幽,一幢幢川北民居古樸舒適。

“從前養兔、養豬、養蠶,還種水稻、麥子,孩子上大學,我們夫妻倆一年辛苦下來,也掙不了多少錢。” 陰平村村民閆恩華說。2007年,閆恩華和丈夫在政策支持下,成為了陰平村首批開設農家樂的村民之一。“去年純收入有五六十萬元左右,糧食不種了,現在就種些蔬菜,”閆恩華說,“旺季時,請人來幫忙,自己不會很辛苦。”17間客房,旺季都是滿房。閆恩華說,一位來自遂寧的客人前兩天剛把17間客房全部預訂了。

2008年,汶川地震後52天,浙江溫州援建指揮部進駐陰平村,以最快的速度編制完成了《陰平生態示範村建設規劃》,將鄉村旅遊發展與災後恢復重建相結合,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地方特色文化相結合,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相繼建成了村莊內生態庭院、陰平文化廣場及生態停車場、鄉村觀光設施等。溫州市援建指揮部還進行產業援助,指導和規劃了產業發展類項目16個,總投資額2000多萬元。比如引進溫州甜玉米,幫助陰平村發展生態產業園。

陰平村背靠唐家河自然保護區,這裡有著優美的生態田園風光,有小橋、流水、花草香的原生態景觀,有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幹農家活、享農家樂的原生態農家生活。陰平村僅閆家壩一處就已經有103家農家樂,帶動了周邊村民就近就業。

鄉村旅遊,靠簡單的“複製”“粘貼”已經難以奏效。因地制宜、不斷提質,青溪古鎮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生態之路,最終實現了環境優美和富民惠民的“雙贏”。

青溪鎮黨委書記楊金軍給出了一組數據:2017年,全鎮接待遊客120萬人次,旅遊收入3.56億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603元。“小花園、房前屋後栽果樹、條條村道通農家”,青溪實現了綠色崛起。

青溪鎮的發展並不是個例。在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這一目標引領下,廣元市許多村莊正在把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同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相結合,促使民居變客房、村莊變景區, 促使“農文旅環”深度融合,帶動村民就業增收致富,建設美麗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