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区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量体裁衣兴产业 致富路上有奔头

宛城区黄台岗镇罗庄村村部对面的爱心超市里,61岁的皇甫长合正在和村民谈笑风生:“党的政策好啊。自从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皇甫长合一家三口,还有老伴和12岁的孙子皇甫乐浩,孙子自小就失去了父母,一家人挤在一间15平方米的小卖铺里艰难为生。自从被识别成为贫困户后,不仅享受到了区里的各项帮扶政策,村里还出资将小卖铺升级成了40多平方米的爱心超市,小乐浩上学也拿到了助学补助,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宛城区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量体裁衣兴产业 致富路上有奔头

像皇甫长合这样的贫困家庭宛城区有4816户。该区本着脱贫路上不落一人的原则,区直帮扶单位和乡镇联动,打出产业帮扶、转移就业、金融扶贫、社会保障等组合拳,用广大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2017年,全区共有741户、2114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超额完成省定年度任务。

宛城区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量体裁衣兴产业 致富路上有奔头

产业帮扶促增收。宛城区积极发挥优势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全力推动有机艾草、绿色油料、名优果蔬、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等5大优势产业,通过对贫困户土地反租倒包、吸纳就业、入社(股)、订单作业、保护价收购等形式,逐步确立了“园区承包搞生产、土地流转拿租金、基地打工挣薪金”的脱贫致富模式,目前,全区已建成区级产业扶贫基地24个,发展苗木花卉6000余亩,有机果蔬8000余亩,艾草种植1万余亩,辐射带动周边32个村庄、2988户贫困群众参与。同时依托“千企帮千村”活动,鼓励企业采取定向招聘的方式吸纳贫困群众就业,目前已有51家企业建成扶贫车间44个。

宛城区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量体裁衣兴产业 致富路上有奔头

金融扶贫兴活水。该区采取“政府、农信担保、银行”合作的“政银担”模式,与部分贫困群众及大山农业科技园等15家企业、合作社达成贷款意向900多万元,已经落实300多万元。开展保险帮扶,同区人寿、中华联合财险合作,为每名贫困群众办理小额人身意外保险和农业保险。开展到户增收项目,落实到户增收资金1200万元,已支持958户贫困家庭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项目。

宛城区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量体裁衣兴产业 致富路上有奔头

社会保障全覆盖。针对像皇甫长合这样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宛城区出台了各种帮扶措施。在公益岗位设置上,结合“美丽乡村”、“四好公路”、“森林城市”等创建活动累计兜底安置533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在卫生扶贫方面,严格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医保救助工程”、“医疗救助”等医保政策,解决了医保19种慢性病以外贫困患者的用药问题。在教育扶贫方面,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用,1729名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到教育扶贫政策,发放生活、助学等补助资金922.3万元,实现对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

统 筹丨王余前 编 辑丨赵 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