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阿膠”是牛皮做的,元稹曾為“阿膠”寫過一首唐詩

唐朝“阿膠”是牛皮做的,元稹曾為“阿膠”寫過一首唐詩

唐代大詩人元稹去江陵做官,路過岳陽時,他看到當地百姓信奉一種名為“賽神”的水怪,四時祭拜,殺雞宰豬,一年的辛苦收入都交給了賽神。“賽神”究竟是啥呢?不過是巫師斂財牟利的幌子,用現在的“專業術語”,這叫做包裝項目、製造概念、空手套白狼。

“賽神項目”逐漸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大巫師死了,小巫師接班,繼續禍害百姓,已經在當地盛行了三十多年。元稹深入基層考察清楚後,有意效法西門豹治鄴,破除當地封建迷信,拔掉這顆社會毒瘤,便寫了兩首《賽神》詩。這兩首詩都很長,下面我就引用幾句。

唐·元稹《賽神(村落事妖神)》:

阿膠在末派,罔象游上源。靈藥逡巡盡,黑波朝夕噴。

給大家簡單翻譯一下:像阿膠這樣的藥材,竟被視為末流,而鬼神崇拜竟被捧上了天。“罔象”即傳說中的水怪,“黑波”就是一股黑流,形容巫蠱邪術大行其道,把朗朗乾坤搞得烏煙瘴氣。大意即為:這些愚昧無知的民眾,寧可相信神漢的騙術,也不相信藥物的療效,真是可悲可嘆!

唐朝“阿膠”是牛皮做的,元稹曾為“阿膠”寫過一首唐詩

中藥材品種繁多,元稹為何單單拿出一個“阿膠”來舉例呢?倒不是因為阿膠的名氣最大,而是阿膠在唐代的主要原料是牛皮,據唐代官修醫書《唐本草》記載:

【阿膠】味甘,平、微溫,無毒。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痠疼,女子下血,安胎。丈夫少腹痛,虛勞羸瘦,陰氣不足,腳痠不能久立,養肝氣。久服輕身益氣。一名傅致膠。生東平郡,煮牛皮作之。出東阿。

元稹另一首《賽神(楚俗不事事)》提到岳陽一帶殺牛祭祀的風俗:“殺牛貰官酒,椎鼓集頑民。”百姓不但違法殺牛,還把牛作為祭品獻給當地名為“賽神”的水妖,只因聽信了巫蠱之言,就這麼把一味難得的藥材白白糟蹋了!我們可以想象得出,元稹為何會對這種民間陋俗深惡痛絕,並把“阿膠”寫入詩中了。

唐朝“阿膠”是牛皮做的,元稹曾為“阿膠”寫過一首唐詩

驢皮阿膠是何時興起來的?難道驢皮比牛皮的療效更顯著嗎?恐怕不是這樣吧。正因為牛皮的難得,所以民間急需一種替代品,選來選去,結果就落在了驢的身上。其實驢皮阿膠只是退而求其次的替代產物。

最近,網上出現了阿膠只是“水煮驢皮”的質疑之聲,全國12320衛生公益熱線官微率先發難,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大意為:阿膠在保健品中的段位一直很高……不過,阿膠只是“水煮驢皮”。驢皮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而這種蛋白質缺乏人體必需的色氨酸,並不是一種好的蛋白質來源……

俗話說“打蛇打七寸”,本來12320官微的目的是破除阿膠的過度神話現象,原話也說的沒錯,但可惜沒說到點子上。如果劍指“補血神器”可能會好一些。現代醫學證明,貧血要補充鐵元素和葉酸,但據研究顯示,阿膠中這兩者的含量都很低,其實它只有止血的功用。如果把這些道理擺出來,12320官微就完全不必道歉了。

誠然,我們不該把阿膠貶得一無是處,但更不應吹上天!近些年來,保健品誇大功效之風愈演愈烈,“滋補三大寶:人參、鹿茸與阿膠”的口號不絕於耳,簡直就是一味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當年“賽神項目”那套把戲玩不轉了,忽悠老百姓的本事卻長進了不少。凡事都講一個度,過猶不及。

如今這世道,賣阿膠的都快成神漢了,真不知元稹看到會作何感想?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還不錯,關注一下又不會懷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