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私吞了林家两三百万两银子?除非林如海比和珅还贪!

长久以来,红迷界都飘荡着这样一个传说:林如海死时,给林黛玉留下了一大笔遗产,只因黛玉当时年幼无知,就被以贾琏为代表的贾家私吞建了大观园。最为人传颂的佐证即是贾琏的一句话,中秋节到了,需要花钱的地方一大堆,可是一时又拿不出那么多银子,于是和凤姐慨叹:要是再能发笔二三百万两银子的闲财就好了。就因了这一句平淡无奇的侥幸言语,有人得出了修建大观园的成本来自林家。

贾琏私吞了林家两三百万两银子?除非林如海比和珅还贪!

在众多红迷的参与下,故事越演绎越罄竹难书催人泪下,说是林如海死时,一定是跟贾家签订了某种协议,以林妹妹嫁给贾宝玉为条件,把遗产交给贾家,但是贾家这一窝子昧良心的王八蛋,贪了人家的家产,骗了人家姑娘十来年,最后却娶了薛宝钗,把人家姑娘生生气死了……哎哟喂写到这里笔者眼泪儿都要下来了。

据说,林如海去世后,留下一笔数量可观的财产。至于这笔财产的去向,书中并无一墨交代。贾琏虽然是荣国府外事的管家但诸事都要请示贾政,自己根本做不了什么主,这么大一笔财产凭他的能力就能据为己有?假如说贾琏和王熙凤真的私吞了林黛玉的两三百万两银子的家产,那么,林家的财产可就真的不是几百万的级别了。毕竟,贾琏贪也只能贪一小部分吧?大部分应该是归到贾府的官中了吧?还有料理林如海的丧事、遣散安置妾室及奴仆,后期的宗庙祭祀等等,这样算下来,林家的家产恐怕好几亿两银子都不止!

贾琏私吞了林家两三百万两银子?除非林如海比和珅还贪!

虽然作者开篇就说了书中的故事“年代不可考”,但许多红迷朋友还是认为这是曹家的家事,是发生在康乾年间的事情。据史料记载,在康熙中期的时候清政府一年的国库收入才2900多万两。林家的财产比国库十年的收入都多,林如海从点了巡盐御史到去世,不过六七年时间,这攒钱速度简直要赶超和珅了。然而,矛盾之处在于,有些观点一边用令人咋舌的数字量化该笔遗产,一边继续标榜其是个不折不扣的清官,且林家世代书香,为宦者莫不廉洁自律。不知道这是在给林黛玉脸上贴金呢,还是在说林如海是个比和珅还贪的大贪官?这恐怕是林妹妹被黑的最惨的一次了。

“红学研究”盛产幺蛾子众所周知,但笔者很纳闷为啥偏偏“贾琏贪了林黛玉遗产建了大观园”这个幺蛾子覆盖范围那么广?有那么多读者深信不疑?林如海家也是四世列侯,林如海又是巡盐御史,管盐政的大肥缺,三年清知府都十万雪花银呢,他老林家绝对有一大笔家私!而林如海只有黛玉一个闺女,然而全书竟不曾提过黛玉这一大笔遗产,真是奇哉怪也。贾琏曾经发过三二百万的财,没有别的可能,只有林如海去世时那里有笔外财。

贾琏私吞了林家两三百万两银子?除非林如海比和珅还贪!

有些人看《红楼梦》总喜欢戴着阴谋诡计的有色眼镜看待一切,就因为作者没有写贾琏如何处置林如海死后的财产就说林家的财产让贾琏给私吞了。事实上贾琏是不可能私吞林家财产的。贾母素来喜欢女孩子,接黛玉进贾府应是贾母的主意,黛玉进荣国府后所有一切的吃穿用度都是贾母做主,别人是没资格替黛玉决定什么事的。所以林如海病故治丧这件事是贾母指定贾琏赔黛玉回苏州去处置的,林家毕竟也是世家官宦,这么大一笔财产贾琏怎么吞?贾琏又怎么向贾母交代?是不是把贾母和黛玉当傻子了?

如果说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还是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到了林如海去世的时候,黛玉已经长大了,十一二岁了,林黛玉又不是那种对于钱财没有概念的傻瓜,她只不过一直过着锦衣玉食般的生活,不像俗人那般在乎钱财罢了。就从她嘴里说出贾家进的少出的多,内心里替贾家算计着,也可见她是个留意此事的人,只不过不像别人那样挂在嘴上罢了。以贾家这样要脸面的公候世家,面对着早已懂事的黛玉,显然不可能鲸吞林家的财产。

贾琏私吞了林家两三百万两银子?除非林如海比和珅还贪!

三二百万两银子,想想是多大的体积多重的重量,贾琏能瞒过别人私自藏下么?更何况贾琏除了平时有点花之外,他的为人还是勿用置疑的,否则贾母不会放心让贾琏陪同黛玉去葬父。退一万步说,纵然贾琏真拿了那么多钱,何至于到后来连葬尤二姐的钱都没有?还是平儿偷偷给了他二百碎银子了了此事。也许你会说贾琏私藏下的那些钱都给凤姐压下了,可是要知道,到后来凤姐也是越来越捉襟见肘了,连办老太太寿诞这样的事,还要鸳鸯偷了贾母床底下的老古董去当了换来的银子使的。以凤姐对贾母,绝对不会自己腰缠百万贯,却去偷贾母的钱来打发贾母。

贾琏虽然好色,但本性不坏。随便举个例子,贾赦谋夺折扇那件事本来是交给贾琏去办的,石呆子拒绝出让扇子贾琏也只能作罢,最后还是贾雨村把这事办成的,为此贾赦还打了贾琏一顿。贾琏情愿被贾赦打也不愿强夺石呆子的扇子更不用说私吞自己表妹家的财产了。

说到底,《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小说讲究的是虚虚实实,只要合理就好,却不支持无枉的猜测,惹出无端的笑话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