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上海」噪音扰民、非法群租······这些难题,由智慧“城市大脑”来解题!

「城市管理学上海」噪音扰民、非法群租······这些难题,由智慧“城市大脑”来解题!

「城市管理学上海」噪音扰民、非法群租······这些难题,由智慧“城市大脑”来解题!

一辆渣土车在上海外环高速运输渣土时产生严重滴漏造成路面污染,被群众发现并举报时,车已离开现场2个多小时。受理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立即启用浦东新区城管执法综合指挥监管平台,很快锁定疑似车辆,获取其违法证据。从受理到查询比对,再到违章追溯、开出罚单,不到一个小时。

利用物联网、信息融合等技术整治“渣土车顽疾”是浦东新区运用大数据解决城市管理“痛点”的一个缩影。“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施好大数据这根‘针’,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和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水平。浦东新区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必须率先作为,走出一条符合城市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城市管理学上海」噪音扰民、非法群租······这些难题,由智慧“城市大脑”来解题!

浦东新区城管综合执法部门通过监管平台实现对渣土车辆、渣土转运以及渣土卸点的实时监控

「城市管理学上海」噪音扰民、非法群租······这些难题,由智慧“城市大脑”来解题!

“城市大脑”便是浦东新区今年4月新成立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该中心运用高科技手段,着力整治公共设施破损、活动噪声扰民、玻璃幕墙折射、非法群租等此类特大型城市社会治理中的“痛点”,实现城市的精细化治理。

「城市管理学上海」噪音扰民、非法群租······这些难题,由智慧“城市大脑”来解题!

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一)

启示:事后追查变为事前预防是亮点

新打造的城运中心和过去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有什么区别?据介绍,如果说网格化是城市管理的“1.0”版,那么城运中心就是升级的“2.0”版。它克服了传统网格化管理方式信息获取渠道少、反应速度慢、智能化程度不够等缺陷,可谓社区治理基于物联感知的“ABC”版:其中A是AI(人工智能),B是大数据,C是云计算。这个新的“城市智慧大脑”,将通过人工智能、云平台等,将传统的事后追查转变为事前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不断提升社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比如针对群租这一城市管理难点,有专门的群租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出租房水、电、煤气用量的数据分析,智能筛选、预警发现异常情况,再由工作人员上门核实,精确了解出租房屋的信息状况。

同时,对于老小区普遍存在的停车难等问题,在“聪明”的城运中心指引下,也将得以缓解。居民将来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了解车位情况,甚至有望预约保留一定时间的车位。

“城市大脑”之所以能如此“智慧”,打通多个部门之间的“壁垒”是关键。据了解,浦东新区把区商务委、教育局、公安分局、建交委、环保市容局、卫计委、规土局、市场监管局、城管执法局等25个委办局作为城运分中心的平行单位,集中了各个部门、单位关于城市运行服务的职能。再通过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手段进行统一指挥、综合协调。

「城市管理学上海」噪音扰民、非法群租······这些难题,由智慧“城市大脑”来解题!

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二)

启示:快速运转是关键

浦东新区建设城运中心的意义,不仅在于利用高科技手段及时获取数据信息,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后,后台各部门之间如何快速反应、实现流程再造也是城运中心是否运转成功的关键。

除整合各部门资源外,浦东新区城运中心还全面接入电子政务资源中心数据,导入物业、环保、绿化养护、垃圾分类、河道整治、安全生产等各相关管理系统,发现情况及时派单到有关部门,要求其在一定时限内处理并反馈结果,对各分中心工作绩效予以考核。

更重要的是,有了智慧化的“火眼金睛”,老百姓也成为监督政府等部门工作效率的重要力量。比如,在小区门口将设置大屏幕,实时公布小区的水质情况、停车状况、绿化养护情况等;如果发现异样情况,老百姓可以马上举报反映,也激发了居民的社区自治活力和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

今年1月,浦东新区城运中心与城管执法局二大队正式通过办案对接,跨出创新办案模式的重要一步。城运中心利用内环外圈龙阳立交出口探头,“捕捉”存在“西土东运”违法行为的渣土车,通过交办单形式移交至二大队,大队通过约谈渣土运输企业展开后续办案环节。

“城市大脑”的作用在于帮助实现各种问题、风险的及时智能化处置,关键环节是“处置”。换言之,要想把大数据这根“针”施在城市管理的“痛点”上,得让技术与人工充分结合,既要通过大数据发现问题,更要人迅速作出反应。

1210平方公里的浦东新区,拥有550.1万常住人口,下辖12个街道、24个镇,是上海市第二大的行政区,面临的社会治理难度非常大。有了“城市大脑”的快速反应和集中指挥,许多社会治理顽疾得到明显改观。通过“技防”“人防”联动,把收集到的“神经元”反馈信息、辖区内投诉热线及网格工单任务,直接通过“城市大脑”终端智能派发到具体负责人,第一时间得到处置。

「城市管理学上海」噪音扰民、非法群租······这些难题,由智慧“城市大脑”来解题!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启示:“人”依旧是关键

在城运中心智能化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在城市问题“发现—反馈—处置”的闭环里,“人”依旧是关键。目前,在整个城市管理体系中,包括公安、城管、联勤联动、网格巡查等相关职能岗位在内的工作人员成千上万人,他们与“城市大脑”功能衔接。“如果工作人员足够尽责,智能化城市管理手段的快速、准确等优势就能体现出来。”

为把人的作用发挥出来,浦东新区还搭建了人员组织体系大数据系统。通过把各部门人员的考评信息接入“城市大脑”,终端可实时计算出辖区内月度网格工单数量、市民热线数量,明确任务派至哪个村、居或职能部门,执行情况如何,最终形成可视化的“红黑榜单”。“红榜单”排名靠前,意味着该部门处置相关问题及时、效果好;“黑榜单”榜上有名的,则说明存在问题处理不力、拖延等消极现象。考核成绩排名末位的部门及一把手,将会被约谈甚至调整岗位。

此外,大数据平台还会对所有工单、热线进行定期数据分析。一段时间里,如果哪类工单数量激增,平台会形成分析报告,第一时间发送给相应的分管领导,便于在各级层面集中处理解决。

「城市管理学上海」噪音扰民、非法群租······这些难题,由智慧“城市大脑”来解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