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的书法,无人能超越!

赵孟頫的书法,无人能超越!

导读:数百年来,《汲黯传》被认为是赵孟頫的小楷代表作之一(作品传承记录附于后面)。评者认为,敦重典雅,既无媚笑之态,又无蝌蚪之蠢,轻重得宜;行笔从容不迫,一气呵成,既无风驰电掣之暴,又无婀娜柔弱之软,虽峻利而不失温和;收笔似稍重,倒更显笔锋不苟。弯笔从容使转,凝迟内含;折笔立顿方棱,工雅文静。清代冯源深评云:“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得来。”

但是,我认为《汲黯传》不是赵氏手笔。此作虽然技法上相当精巧,与赵相似,但风格方峻刚利,技法上还欠一些火候,气息亦有不及。赵孟頫的运笔方式更成熟、更圆融、更高妙,遒媚无双,温润亦如君子。

赵孟頫的书法,无人能超越!

事实上,对于《汲黯传》的真伪确实存在很多争议。一般推断为俞和(1307-1382)仿赵之作,持此观点者颇多,台湾的张光宾、傅申、大陆的王连起等,好像启功先生也表达过类似观点(抱歉赶着发文,没时间核实了)。俞和好仿赵书,也多临晋人小楷如《乐毅论》等。但赵的虚和婉丽,俞和却没有能学到,以此辨俞和作伪赵书,可谓洞若观火。《汲黯传》同他自临的《乐毅沦》、《临定武兰亭序》款书小楷一样,也是只见方峻刚利,而没有赵的虚婉遒媚。

赵孟頫的书法,无人能超越!

不过即使如此,其精工扎实、功力深厚处,是其他学赵者难以达到的。作为一篇流传数百年,而且被众多书法名家认定为赵孟頫传世经典小楷,即使不是赵氏真迹,也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这是不必否定的。

赵孟頫的书法,无人能超越!

赵孟頫《汉汲黯传》(传),小楷,纸本,乌丝栏 17.6×17.4cm×10 1320年,日本东京永青文库藏。

赵孟頫的书法,无人能超越!

让我们看一下它的递传承经历:《汲黯传》先后经袁褧、项元汴、项晦甫父子、李宗孔(1618-1701)、卞永誉(1645-1712)、安岐、钱维乔(1739-1806)、唐作梅、鲍桂生、孙毓汶(1833-1899)孙孟延父子、斐景福(1854-1936)递藏。卷后有文征明嘉靖二十年(1541)跋,时年72岁,项元汴万历三年(1575)跋,编为宗字号,笪重光康熙二十六年(1687)跋,冯誉骥同治十二年(1873)跋,鲍源深(1812-1884)同治十二年跋,孙孟延光绪二十五年(1899)跋。《汲黯传》墨迹现藏日本东京细川家永青文库。

赵孟頫的书法,无人能超越!

赵孟頫的书法,无人能超越!

赵孟頫的书法,无人能超越!

赵孟頫的书法,无人能超越!

赵孟頫的书法,无人能超越!

赵孟頫的书法,无人能超越!

赵孟頫的书法,无人能超越!

赵孟頫的书法,无人能超越!

赵孟頫的书法,无人能超越!

也有人认为此或为文徵明临本,其中跋语中的补笔说明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而已。但坚持认为这是赵孟頫不朽之作的学者,也有人在,“仅凭书风,即文徵明所言轨方峻劲,便断《汉汲黯传》为俞和书,似证据稍欠,况以俞和小楷《乐毅论》与《汉汲黯传》相比,不仅欠于精工老到,且于神韵亦不可同日而语也。”

几百年后的今天,这篇作品的真伪问题还是难以盖棺定论,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基本认定:它不是赵氏真迹,而是他人伪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