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明宣德爐最新市場價值,拍賣成交價350萬!

宣德爐,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 風磨銅鑄成的銅器。為了製作出精品的銅爐,在朱瞻基的親自督促下,整個製作過程,包括鍊銅、造型必須自《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 典籍及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將之繪成圖樣,再呈給其親覽,並說明圖款的來源和典故的出處,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其過目,滿意後方準開鑄。

鑄造歷史:明代 宣德皇帝在位時,為滿足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從暹邏國進口一批 紅銅,責成宮廷御匠 呂震和工部侍郎 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 汝窯、 官窯、 哥窯、 鈞窯、 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 史籍,設計和監製 香爐。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呂震戰戰兢兢地稟告皇上,欲製造出好香爐,銅還得精煉六遍。煉一遍,少一些,六遍下來,原料只會剩下一半。宣德皇帝財大氣粗,精品意識超強,他當即下旨精煉的次數不僅不減,還要翻番(煉十二次),並加入金銀等貴金屬。於是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 鑄煉。經過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極品銅香爐終於製作成功。這批紅銅共鑄造出3000座香爐,以後再也沒有出品,宣德帝見到這批自己親自過問的香爐,每隻均大氣異常,寶光四射,很有成就感。這些香爐,把其絕大部分陳設在宮廷的各個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賞賜和分發給了皇親國戚,功名顯赫的近臣和各個有規模香火旺盛的廟宇。 這些宣德爐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見其形。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

焚香習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通常人們為了禮儀將衣服 薰香,更多的是古代 文人雅士喜歡在讀書、寫字的書房內,焚上一柱香,營造“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意境。因此,早在 漢代以前就出現陶、 瓷、銅、 鐵、瓦為材料製成的 香爐。 元末明初隨著銅器鑄造業的迅速發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爐,逐漸被銅香爐所取代,明代 宣德年間是 銅香爐製作的巔峰階段。

歷史價值:大明宣德爐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大明宣德爐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宣德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為製作精品的銅爐,在宣德皇帝的親自督促下,整個製作過程,包括鍊銅、造型必須自典籍及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將之繪成圖樣,呈給皇上親覽,並說明圖款的來源和典故的出處,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宣宗過目,滿意後方準開鑄。 宣德爐最妙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史料記載有四十多種色澤,為世人鍾愛,其色的名稱很多。例如,紫帶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黃象藏經紙的,叫藏經色;黑白帶紅淡黃色的,叫褐色;如舊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黃帶紅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還有黃紅色的地、套上五彩斑點的,叫仿宋燒斑色;比珠砂還鮮紅的斑,叫硃紅斑;輕及豬肝色、棗紅色、琥珀色、茶葉末、蟹殼青等等……明朝萬曆年間大鑒賞家、收藏家、畫家項元汴(子京)說:“宣爐之妙,在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澹澹穆穆。”傳世的宣德爐很少很少,且價格為天文數字,非常昂貴。因此,各朝歷代都紛紛仿製,如今很多仿品充斥市場,無論到哪個舊貨市場或古玩店,均可見到“大明宣德年制”款的宣德爐,然而如果想從這裡找到真宣德爐簡直是大海撈針,但事物不是絕對的,河裡總會有魚,也許我們會在某個古董攤上遇到真品,那麼你如何斷定它的真偽?這就需要你掌握一些鑑定知識。

部分成交記錄:

2018大明宣德爐最新市場價值,拍賣成交價350萬!

2018大明宣德爐最新市場價值,拍賣成交價350萬!

2018大明宣德爐最新市場價值,拍賣成交價350萬!

2018大明宣德爐最新市場價值,拍賣成交價350萬!

2018大明宣德爐最新市場價值,拍賣成交價350萬!

焚香習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通常人們為了禮儀將衣服薰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歡在讀書、寫字的書房內,焚上一柱香,營造“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意境。因此,早在漢代以前就出現陶、瓷、銅、鐵、瓦為材料製成的香爐。元末明初隨著銅器鑄造業的迅速發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爐,逐漸被銅香爐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間是銅香爐製作的巔峰階段。宣德爐,為明朝宣德年間創制的焚香之爐,通常用於陵墓、寺廟及權勢之家燒香,拜佛、祭祖神,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風磨銅鑄成的銅器。據歷史記載,崇禎是明朝最後一朝,內憂外患,連年戰爭,國庫空虛,崇禎曾將內府庫藏的歷代各種銅器,全數發給寶源局,拿去熔鑄錢幣,其中包括上古三代及宣德年間的銅器。到了清代,也是內憂外患,為了發行錢幣,不惜把皇宮、內廷保存的各種銅器(包括皇室歷代舊藏的銅爐、薰爐、銅龜鶴等)毀掉用以鑄錢。再加上近現代戰爭損毀,到了現在,明至清代的銅爐已成為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後仿爐、私款爐亦珍貴。正因為明清銅爐歷史上經歷諸多劫難,損失慘重,造成今日真宣德爐已成鳳毛麟角,後仿爐和私款爐亦成為珍罕的歷史文物。從近20年的國內拍賣成交狀況看,明清銅爐的成交數量和成交價都逐年上漲。自20世紀90年代起,銅爐開始在內地拍賣會上亮麗登場。近幾年,銅爐收藏勢頭不容小覷,各大拍場佳績頻傳。

宣德爐的成交價格如下:

大明宣德爐成交價格:1296萬

大明宣德爐成交價格(清早期仿):876萬

大明宣德爐成交價格(清晚期仿):528萬

大明宣德爐成交價格:296萬

大明宣德爐成交價格(清晚期仿):787萬

大明宣德爐成交價格:920萬

石叟款紫銅錯金群僧圖雙獅耳香爐 成交價68.2萬元

清乾隆銅鎏金雲龍雙耳爐 成交價739.2萬元

香港明代宣德銅爐 成交價468萬港元

明崇禎沖天耳金片三足爐 成交價1512萬元

清雍正點金雙耳三足爐 成交價156.8萬元

清順治沖天耳三足爐 成交價166.1萬港元

2018大明宣德爐最新市場價值,拍賣成交價350萬!

讓我們共同欣賞一下:

1:從器型大小而言,現存世宣德爐尺寸8到12釐米的居多,15釐米的少有,大於20釐米的實屬罕見。

2:從宣德爐的色澤而論史籍中有明確記載,佛經紙色為最佳。如有通體滿鎏金並鑲嵌金片不是宣德三年的爐。此爐為清式爐。

3:宣德爐的底款"大明宣德"四字篆體和六字方款"大明宣德爐"為皇家御用款識。

流傳至今標準的鑑別方法如下:明爐用銅極少所製作的銅爐以型好為主,款為刀刻款。清爐主要厚重霸氣,款多為鑄款。一句話說明爐重韻,清爐霸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