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河源——你走過這些百年古橋嗎?

中國橋文化歷經世代繼承和發展,歷史悠久,同時還聚集了各地的特色文化。河源的百年古橋,每一座橋都凝聚著河源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的結晶。

飛鸞橋

行知河源——你走過這些百年古橋嗎?

飛鸞橋舊照

行知河源——你走過這些百年古橋嗎?

飛鸞橋

飛鸞橋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原為泥橋。乾隆九年(1744)河源縣令陳張翼同邑士重修,同治十一年(1872)又捐金續修;民國九年(1920)再次重修,改泥橋為石橋,添造兩旁石欄杆。橋為石築堤式,橋身中間兩旁各有三塊青石匾,上刻“飛鸞橋”三個大字。南邊三通刻《修橋碑記》,北邊三通刻修橋捐款人芳名。1983年春,再次重修,將橋面提高62釐米,恢復原狀,以防水淹。重修後的飛鸞橋,猶如巨龍橫臥,蜿蜒曲折,為河源八景的“鱷湖青曲”增添特色。1986年被公佈為河源縣文物保護單位。

永定橋

行知河源——你走過這些百年古橋嗎?

永定橋舊照

行知河源——你走過這些百年古橋嗎?

永定橋

永定橋在東源縣澗頭鎮東壩村。建於明末清初,為通往連平、和平兩縣的津要之一。為兩孔墩柱式平橋,全部用花崗岩條石砌築。橋全長60米,寬7.1米,橋西墩砌成分水尖形,伸出約13米,橋兩邊設有橋欄,高1.3米,兩邊橋身各有三塊刻字板,每塊長2.6米,寬1米,其中西向一邊刻“平砥”、“往攸有利”、“恆月”八個大字;東向一邊刻有“直矢”、“永定橋”、“日升”七個大字,字規格為30釐米*30釐米。每塊石匾兩邊有一副石刻對聯,字跡已模糊不清。現橋保存基本完好。

龍川縣洋溪橋

行知河源——你走過這些百年古橋嗎?

洋溪橋

洋溪橋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該橋系清代龍川陸路驛道中的一座重要橋樑。洋溪古橋為雙孔石拱橋,橋面總長50米,寬4.5米,高7.3米,兩邊有引橋,兩橋孔大小基本相同,每橋孔跨度16.5米,高3.5米,用方條形紅砂岩石塊砌成,橋面由鵝卵石鋪砌而成。2010年該橋已被定為龍川縣文物保護單位。

和平飛鳳橋

行知河源——你走過這些百年古橋嗎?

飛鳳橋舊照

行知河源——你走過這些百年古橋嗎?

飛鳳橋

飛鳳橋,原名萬安橋,地處東壩,初為橋渡。清道光十八年(1838 年)春,由鄉賢黃乃昌、鄒宜鈴、吳昌炯等募捐,初建成為麻石橋,有3墩4段,橋墩高6米,橋長49米,寬3米,每個橋墩上立石柱,中柱建橋亭,形似花轎,兩邊柱上建有塔式“敬惜字紙”爐。兩邊橋欄像轎槓,遠觀猶如出嫁新娘乘坐花轎姍姍而來。橋面下直放粗木,上橫鋪木板。

仙塔橋

行知河源——你走過這些百年古橋嗎?

仙塔橋又名“月琴橋”

仙塔橋位於龍川縣佗城鎮塔西村,建於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橋為石平橋,面寬3米,橋高5米,總長90米(其中引橋長40米)。主橋分三段二礅,每段均用七條麻石條平排鋪成,石條長8.4米,寬0.41米,厚0.42米;兩橋墩前部均有鵝胸形分水尖,分水尖為方形麻石條砌成,尖至橋面6.3米,最後分水尖處3米,尖高4.8米;東南橋頭引橋呈“7”字形,兩邊麻石條築砌,面鋪石塊,無橋欄。橋極似一把“月琴”,因此又名“月琴橋”。至今保存完好。此橋是古時南往河源、惠州、廣州,北往梅州、贛州等地驛道上的一座重要橋樑,因東北山丘有一座唐代磚塔(正相塔)而得名“仙塔橋”。

廊橋

行知河源——你走過這些百年古橋嗎?

廊橋亦稱虹橋、蜈蚣橋等,當地人稱為“涼橋”

廊橋位於連平縣上坪鎮小水村,建於清代光緒年間,橋長13.6米,寬2.8米,橋面距水高5.3米,屬木造平廊橋。橋面至瓦面高3.2米,瓦面寬4.5米;橋面結構有5層,最底層由3條大荷樹(0.4米左右)橫跨小河,作為梁託支撐橋身,樑上橫墊著木條,木條上再排列4條較小的荷樹,然後橫鋪上木塊,木塊上面再排放比較密集的荷樹,最後鋪上杉木板,即是橋面。橋面兩邊有1米高木製防護欄,瓦面由3個木金字架支撐,橋兩端用泥砌築建有橋門。是目前河源市僅存的一座廊橋。

安貞橋

行知河源——你走過這些百年古橋嗎?

安貞橋,俗稱“黃塘拱橋”

安貞橋在紫金縣黃塘鎮拱橋村,是永安縣(今紫金)城通往寬得都和河源的主要橋樑。橋的選址是在秋江上游的最狹處,兩端高山如削,流水較急,因此採用石築單拱平橋,全長33.6米,寬3.8米,高10.8米。在該縣十多座古橋中,該橋是跨度最大和最長的單拱石橋,至今保存完好,是研究地方橋樑史和建橋藝術的實物資料。

五福橋

行知河源——你走過這些百年古橋嗎?

五福橋亦稱“五眼橋”

五福橋在連平縣忠信鎮大平樓角屋,亦稱“五眼橋”,始建年代不詳,重修於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為石砌五拱墩柱式平橋,長49米、寬2.8米、高4米、拱跨5.1米,為框式縱聯砌置法結構;橋欄石砌,間嵌有青麻石碑數方,上刻“五福橋”、“五福橋通欣騁馳,三江派合慶安瀾”、“寶塔千層浮倒影,靈山萬物面長流”等文字。現橋體堅固完好。1985年被公佈為連平縣文物保護單位。

福興橋

行知河源——你走過這些百年古橋嗎?

福興橋

福興橋在連平縣忠信鎮柘陂村,始建於清道光元年(1821),重修於道光十三年(1833)。此橋為石砌墩柱式兩拱平橋,長66米,寬6.6米,高7.74米,拱跨12米,墩作分水尖狀,均用青麻石砌築。在橋欄兩側刻有“蕩平利濟”、“砥柱”以及修橋碑記一方,碑記記載了建橋經過。道光元年,州癢生吳超拔、吳冠儒國學生黃佑元及貢生吳超德、吳超球、黃髮賢、吳發齡等倡建福興橋,歷時兩年,始告建成;道光十三年(1833)五月十五日,被洪水沖壞。州癢生吳超拔、吳承漢,國學生黃佑元、黃秀倫,貢生吳超德,國學生吳鳴盛,鄉隱駱臣秀等,又於當年倡捐修復事宜,同時還刻記了捐款官紳鄉人及修橋工匠名字。福興橋在初建之時,是整個惠州府規模最大的石橋,有“通府石橋之冠”的美稱。

長盛橋

行知河源——你走過這些百年古橋嗎?

長盛橋舊照

長盛橋位於龍川縣麻布崗鎮大長沙村,建於清代,橋面寬4.5米,長39米,高10米。主橋雙拱,兩孔基本相同,每孔跨度8.5米,高8米;西南橋頭一引橋,長16.7米,單拱,孔跨度5米,高2.7米;橋孔紅砂岩方條石砌成,橋身亦是紅砂岩方條石砌成,主橋墩前部有鵝胸狀分水尖,橋欄為灰沙夯牆。

營口石拱橋

行知河源——你走過這些百年古橋嗎?

營口石拱橋舊照

營口石拱橋位於和平縣長塘鎮中村營下與大頭坑自然村之間,屬石砌單孔拱橋,南北向橫跨於營下河上,原是長塘通往江西、龍川的古道中橋樑。全橋用花崗岩石砌成,拱寬13米,拱高7.3米,全長19米,橋面寬4.2米;橋面呈弧形,高於路面3米,鋪大塊卵石。現橋樑保存完整,仍供行走與通車。

上坪水口古橋

行知河源——你走過這些百年古橋嗎?

上坪水口古橋

上坪水口古橋始建於清光緒元年。橋長35米,寬6米,高9米,分二拱,採用紅麻石條,石灰、黃糖材料砌成。古橋落成之日,有人在橋的兩側種上幾株榕樹,後來在中間橋墩上自然生長了一株榕樹,這成為了上坪一奇觀。榕樹配古橋,古榕的景色格外秀麗,古橋雄偉挺拔。榕橋東側是梅湯亭,賣梅湯的歷史與古榕古橋的歷史一樣久遠。時至今日,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有來品嚐梅湯的,有慕名來觀看古榕古橋的。坐在榕樹下,涼風習習。邊嘗梅湯邊賞美景,令人留連忘返。

除了上面的百年古橋,還有和平縣優勝鄉街鎮油竹壩石橋、長塘鎮黃沙東瓜輋村蘭桂橋、陽明鎮珊瑚村高車水仙人橋、東源縣康禾鎮黎順村仙人掌橋、連平縣大湖鎮廣濟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